2015-020:新北市石碇區-石碇老街、淡蘭古道外垵段、翡翠水庫、千島湖(102)
石碇由來: 地名由來有兩說,一說為石碇溪以前的溪水深且很湍急,小船可溯溪而上,但是停泊時必須繫石以碇泊,所以稱為「石碇」。另一為石碇溪中到處都是石塊,碇置於溪谷,並為早期居民過河的墊腳石,有如舊式房屋大門的石質門檻(戶碇),因而得名之。 ▲石碇老街特色景觀-吊腳樓 走過百年歲月的石碇老街 清朝時期,石碇西街是重要的茶葉買賣集散地,因腹地小,人們開始往東街居住,於道光年間形成熱鬧的小街市;隨著煤礦業興起,大量人口移入,街區小吃店林立、茶館、雜貨店等,過去這裡有三十人以上的挑夫,日用百貨每樣都有,因此這裡又有「小迪化街」的稱號,而此街亦是從台北往返坪林、宜蘭淡蘭古道的中繼站。東街俗稱內月仔,又稱「隧道街」或亭仔腳,意旨曬不到太陽的不見天街。 橋旁有階梯可以下去戲水 石碇老街聚落沿河谷傍山而建,樓板半懸河上,形成特殊的「吊腳樓」,當時商旅行腳於此,夜晚於吊腳樓下方盥洗休憩,以為乞丐聚集,因而又被誤傳為「乞丐寮」。 拍一張照囉 石碇早期居民是沿著景美溪,由深坑地區遷徙至此草創四舍,以集順廟為中心,發展成西街的雛型。早期居民以大菁為主要經濟產物,染布業發達時,石碇西街上出現許多染坊,各家染布大桶林立。繼染布業之後,西街的繁榮得力於茶葉交易,當時茶葉市集主要集中在廟埕,茶葉盛況臻於頂峰時,石碇、汐止與竹東同被列為台灣大茶市。後來由於煤礦的發展、茶葉沒落,發展重心便轉移到石碇東街。 老街就像是一般的店家,真的很難看出有上百年歷史的感覺呢 石碇礦業發展史: 石碇煤礦區屬於「石底煤礦」,範圍包括石碇與平溪,於日據大正年間,礦商沿著礦脈開採來到盡頭的石碇,開鑿石碇庄十八重溪等礦場,開始此地蓬勃開採盛況,當時礦工一天有 80 元工資,吸引許多外地人前來工作,據統計在 1944 年礦工高達 1,738 人,後因美軍轟炸毀損發電設備,使得礦業全面停工。 光復後礦業才開始復甦,最高煤礦產量一年可達 160 萬公噸,除供應內銷,也外銷上海、香港等地。 1949 年因政府遷台、家庭用煤、軍用煤及大陸遷台工廠先後啟用,煤礦的需求日益增加,曾一度造成煤荒。 1954 年據統計石碇有 9 處礦坑,而 1964~1968 年之間台煤生產量達到史上最高峰 500 萬公噸,當時這裡人口達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