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7的文章

2017-073D:台東縣台東市(IV)-卡大地部部落(326)

圖片
卡大地布(卑南語: Katratripulr ),又稱為卡地布( Katripulr )、知本部落,為卑南族傳統四大部落之一,行政區劃上屬於台東市知本里、建業里 部落名「卡大地布」有在一起或團結之意,別名「知本」則為日治時代與戰後官方從部落名中擷取音節「 tri-pulr 」的漢字轉寫,並使用於部落周邊諸多事物,如知本車站、知本溫泉等。 知本車站 ( 南迴線 86.8K 。上行車站:太麻里車站,下行車站:康樂車站 ) 知本站裡面有類似便利商店的店家,販賣乾糧、糖果、飲料、水等必需品;上面也告訴你接下來的旅遊資訊,整體來說蠻便民的   出站之後可以看到前方高聳的山岳景色,還有厚實的雲層 卡地布文化園區 「台東知本」的原名是「卡地布」,卑南族語為「在一起」或「團結」的意思,現今「卡地布部落」的居民積極保存祖先遺留下的文化和習俗。   巴拉冠,卡地布青年會所 三大氏族的祖靈屋,分別為:「 Mavaliw 瑪法琉、 Pakaruku 巴卡魯固、 Ruvaniaw 羅法尼耀」 達古範(青少年聚會所) 巴拉冠 (卡地布青年會所), 禁止小孩、婦女進入 這間屋子為卡地布部落之小孩課後輔導處 部落的瞭望台   來的時候剛好碰到一對新人結婚,活動也辦在這個園區   來的出來園區的時候看到卡通人物彩繪 知本代天府 當年台東順天府蘇府王爺出巡,行到此地見溪水不靖危及村民,諭示駐境清溪。居民感神恩澤,乃迎回蘇府王爺令旗,供祀在民宅。 1948 年雕塑金身建廟,於現址建造茅頂竹造簡陋廟宇,奉祀蘇府王爺、池府千歲、五年千歲,配祀馬官。 1953 年改建為木造磚瓦建築, 1987 年加蓋前殿及鐘鼓樓, 1992 年增建金爐、牌樓。 知本天主堂 起源於 1954 年,一開始只是先租一間茅草屋作為傳道所,後來買了土地,於 1956 年興建了知本天主堂,稱為「聖母無染原罪堂」。後來漸漸加以擴充,並設立幼稚園、天主教青年集會所等。 後來教堂整建,當時卑南族的曾建次神父在整修時將卑南族的文化融合且落實在教堂的建築設計之中,教堂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由外而內的裝飾木雕,都是卑南族文化特色的展現。 聖堂具有濃郁的卑

2017-073C:台東縣台東市(III)-台東舊站&鯉魚山公園周圍(326)

圖片
旅行日期: 2017/11/27 ( 一 ) 台東轉運站 於 2015 年 6 月 19 日正式啟用, 設有七個月台供公車停靠,內部 提供旅遊諮詢服務與乘車、售票資訊。 舊台東車站 前身是原台東線的終點, 2001 年 5 月 31 廢止後由位於岩灣的台東新站取代。後來舊站重新整修,將原來月台區整建成鐵道藝術村,保留原來月台與鐵道的風貌。 舊站的候車月台仍保留著 舊式精美的鐵椼架月台建於日據時期保留至今,為一典型的歷史性框架 月台旁邊有一輛三節DR2050舊車廂留在此地展示 奇特的石雕作品   舊站廳內擺設拼板舟還有前方牆上蒸汽火車過平交道的 3D 立體彩繪 台東舊站機關車庫 建於 1919 年,昔日是火車頭進行保養與維修的場所, 車庫本身為挑高一層建築,牆體為磚造,屋頂為木造,保留完整蒸汽火車的維修保養空間,山牆面作為火車頭出入口;屋價為梯形桁架,屋頂兩坡流水,中央突起太子樓,兩側各有窗子,以利蒸氣排放與通風。車庫內往下挖深,再以水泥柱支撐鐵軌,以利工作人員檢修火車,此外, 車庫本身為台鐵台東線的三大機關車庫中 ( 花蓮、玉里、台東 ) ,僅存的木造機關車庫,具有極高的保存價值,2002年12月5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車庫內留有廢站後拆下鐵軌支水泥柱及工作台,為一獨特空間 前方圓形水塔也是機關車庫的一部分,為蒸汽火車的加水塔 儲料桶 見證台灣體道發展的一頁滄桑歷史: 木造守車 這台木造守車車廂起源於劉銘傳建設台灣鐵道的時期,日據時期日人為開發後山,始開築鐵路,此車廂因而輾轉從西部流落到台東。車體幾經變造,底座為清朝末年,而車廂為日據時期改建的,而窗戶則是光復後建的。鐵路局在 1982 年東線拓寬完成後因車廂軌距不合而停用,日後廢棄幾經風吹雨打一度淪為遊民守車。其中車廂原有的詹天佑聯結器及車輪等重要零件已經不復見。 2004 年文化局將台東舊站變身為鐵道藝術村後,極力的修復車廂,使得珍貴鐵道文化得以保存,見證台灣鐵道的發展的一頁滄桑史。 此守車是專掛於貨車列車車頭尾 , 搭載車長和隨車人員的貨車;如果守車只載人不載貨稱為「專用守車」。現今,一般守車設備完善裝有氣壓表、車長閥及手韌機,車長除了負有瞭望職責外,遇到有緊急狀況時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