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話說大南埔
別名「三灣南興庄」 ,係由業主林奎松、張昆和二人合股開發此荒蕪之山埔,因缺水難以成田,繼由串名林張成、徐羅合等十二股份於1843年按分津本築坡鑿壟圳,由四灣山唇,直至山內大溪,開圳引水灌溉大南埔,至1855年水圳鑿成,終將開闢成水田,約四十餘甲,因見南庄之北對面(中港溪北岸,今崁頂寮至小北埔之間)為大北埔,故將此地易名為大南埔。

南埔國小校長宿舍
1920年興建教職員宿舍一棟,1932年增建四棟宿舍,但於關刀山大地震震損校舍與宿舍二間,1935年改建現有宿舍使用直迄2000年止,1999年將其餘三棟宿舍拆除改做為停車場用途,僅留此棟完整的獨立型宿舍建築。
僅存的校長宿舍初建於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後。基地面積約100坪,內部格局包含座敷(客廳或上等房間)、居間(起居室)、次間(次要起居室)、茶之間(餐廳兼起居室)、台所(廚房)、風呂(浴室)、玄關等,宿舍內部空間具有日式建築通暢、明亮、彈性等特點,且整體外形保留日據時期興建時的樣式,具有歷史建築價值,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爾後,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積極辦理修復工程,並獲得客委會經費補助,於20138月完成規劃設計,當年12月工程發包,直到201410月完工啟用。
昔日大南埔公學校校長宿舍之模樣
房屋前方種植的櫻花樹,每年3~4月份會開花
南庄氣候潮濕多雨,地板挑高約一尺,屋角留有幾個通氣口,因此內部通風又涼爽,為日式建築為因應氣候、環境之特殊設計。
外部牆壁主體上段為板條泥灰,中段為雨淋板
周圍蟲鳴寧叫聲,增添一份清幽的感覺


內部格局圖,儘管空間不大,但一個家庭基本設備都應有盡有
在入口玄關旁邊刻意留一片竹編牆,可以得知內牆以編竹夾泥壁、小竹管灰泥壁為主
以釣木由棟架倒吊固定的天花板
茶水間(客廳兼起居室)
居間1
裡面擺設學校自創校以來的相簿,還有昔日在南埔國小服務的師長的留影
非常寬敞的房間,讓人很想要躺在這裡睡個午覺一番
整修的時候刻意留一片竹編牆讓遊客一睹修復前牆壁的原貌
居間2
周圍的門均是日式的紙拉門
 櫃子裡面擺放棉被枕頭
自外面往裡面拍一張
客廳
日式的房舍的空間有時候會有設有多道門以方便進出
走廊通道
廚房擺設,下方還有擺放一些木材
浴室(風呂)
 浴室裡面也有對外窗,採光佳
幣串乃當年上樑時的鎮宅物品,即家中的守護神,放在入門樑上,可趨吉避凶,祈求居家平安。
感謝貴校林緯智校長親自來幫我做老屋導覽並拍照,並且介紹一些景點讓我可以去走訪。
地址:苗栗縣南庄鄉南富村134
南埔國小
創建於1912年,開校命名為「三灣公學校大南埔分校」,後改為「南庄公學校大南埔分校」,後獨立為「大南埔公學校」,至今為苗栗縣南庄鄉南埔國民小學。
周遭留有很多早期國小的泥塑動物,例如駱駝、長頸鹿、猩猩,還有大象溜滑梯,都是你我的共同童年回憶
校園外牆由校內的小朋友創作的彩繪牆
自南埔國小旁邊的空地向山區拍攝,現在正是桐花盛開的季節,桐花染白了周遭的山巒,彷彿下起了五月雪
 大南埔140號民宅
南庄鄉主要地形則為山地與丘陵,位於西側的南富村即是現在的大南埔,被南埔國小所在的飛燕山、文武宮所在的大鵬山、臥虎山及象山所包圍。屬於環山谷地上的平坦平原,擁有中港溪的水源,再加上環伺的山嶺使大南埔不易受到氣候變易的侵入,而擁有十分適合農耕的優質條件。
山區的桐花正在綻放當中,最前面的是大南埔居民的信仰中心-文武宮
看到「南富」的牌子就知道大南埔社區到了!
大南埔為典型的客家農村,昔日為鄰近村落的交通要道之一,造就大南埔地區曾經的繁華,使得村內的店家林立,因此過去非常多人聚集到大南埔做生意,諸如煤礦業、樟腦業等不同的產業都是大南埔居民主要經濟來源,加上周遭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也是附近地區的大穀倉,如此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使得大南埔有一輝煌的發展歷史
大南埔130號民宅,這棟可是百年建築,看起來維護得還不錯!
旅豐商會,昔日為大型的布莊,現在則做為一般的民宅使用
由於大南埔位處連結三灣和南庄的交通據點,在日據時期,大南埔曾是繁華的商業中心,南北雜貨貨皆集中於此貿易,有多家當地人特稱的「商會」,其實就類似今天的百貨商場。
第二公井
先民在此拓墾有成,因而庄民人數日漸增加,原本的公井(大井)漸漸不敷使用,因此在百年前開鑿了第二口公井,供庄民日常飲用。
農會肥料倉庫,建於1972年
走著走著附近都是有歷史性的街屋,讓走訪大南埔這趟旅行增添了更多期待,挖掘更多的歷史。關刀山大地震後,大南埔地區受到嚴重毀損,總督府在重建時遂將街道改成棋盤式,當時許多古時的房子已經改成中西合璧的樓房,我們接下來所走訪的街屋均為當時候重建而成的。

蕭家古宅 
蛤蟆巷由來:
據說巷內有位長者黃長義先生,年輕時習得蛤蟆叫聲又善於捕捉引釣。耕作外以捕捉蛤蟆為業。有一天販商到其府上收購時,小孩不慎弄翻蛤蟆籠子,蛤蟆四竄躲藏,於是大家就稱此巷為「蛤蟆巷」。
穿過蛤蟆巷之後,就來到了一般道路,這條昔日為「北街」,後來就改為「日街」到現在。
上方為九重葛花
「礱」是磨穀的意思,「土礱」是由礱、礱甑兩部分構成的主體,另附加一個米蘿合成一體。1960年代電動礱穀碾米廠完全取代的「土礱」而正式功成身退。
古時要去除稻殼必須使用「土礱」,磨去稻殼的地方稱為「土礱間」。土礱的樣貌與作用類似石磨,分為上、下兩部份,分別用桂竹和烏葉竹編成,加上一根有弧度的轉動軸,就是完整的土礱了。其製作非常繁瑣:先要曬土,上山砍竹,剖成竹篾編出外模,再填土製作。
 旁邊的日式房屋
地上有太陽的石頭拼貼畫
昔日的街道保留許多早期客家村落的景觀與屋舍,每一棟背後都代表一個故事,能夠以屋追尋大南埔的發展歷史。 
位於日街與地靈路交岔路口,旁邊有「慢城南庄」等字樣,還有蝸牛的象徵裝飾
開庄大井
在一百多年前,大南埔庄原本為一片荒蕪之地,先民就站在這塊土地上擘劃墾地成田,拓殖成庄。除了依山勢引入中港水灌溉耕作田園外,也決定在此處一鋤一斧鑿井取水,以供居家引用,此大井正為開庄第一口井,修復後成今日之貌。
位於開庄大井後方的三合院
隨著人口的凋零與年輕的外流,鼎盛時期有2668人,直到現在人口僅剩1000人左右,原本頗具優勢的農業,在年青人都離鄉後,缺少足夠的勞力工作,加上政府政策鼓勵,使得田地休耕越來越普遍,大穀倉的盛名不再。
這三個連棟房屋仍留有一處圓拱廊道
這三連棟的老屋已經有濃厚的歷史,其中左邊第一棟是昔日做生意的場所
另外兩棟已經破舊不堪,據說以前是拿來當倉庫的用途
 下面這兩棟位於地靈路與月街的交岔路口,而昔日的南街就是現在這條月街
豆腐巷,昔日人們熙來攘往,川流不息,有許多攤販菜此設攤叫賣,形成小市集的巷道。誘因巷內有家豆腐店製作豆腐香嫩可口,吸引四邊居民,大家稱此巷為豆腐巷子
豆腐井
此口井因製作豆腐需大量用水,因此自行鑿了此井,因井水水質甘甜又適合製作豆腐,造就了名聞四鄰的豆腐盛況,久而久之就稱此井為豆腐井囉
古色古香的紅磚老屋
日輝商行
這間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代代相傳至今讓人覺得非常讚嘆,能夠轉型為以觀光為導向的借問站,也是另類的推銷自我的品牌吧?
除了販售米、鹽、糖等基本民生物資,還有奶粉、醬菜、雞蛋、醬油,以及最受小孩子喜愛的柑仔糖、花生糖等商品
年輕的老闆帶我到隔壁,他們除了賣一般的即期商品給客人之外,與我介紹這位老老闆-葉清榮,牆上這些書法都是出自於他的手,此外,他另一個職務就是苗栗縣南庄鄉鄉民代表,從年輕就一直為民服務到現在,非常不簡單呀!
 櫃子擺設一些陶瓷器具、花瓶、茶具、竹編的籃子等等的收藏品
接著又帶我去看他的阿公-葉錦輝老先生,今年已經高齡106(1915年生),是縣內的百歲人瑞之一,最後祝福老先生能夠呷百二唷! 
這兩棟街屋昔日也是有歷史性的,因為人口搬遷出去而荒廢掉,後來年輕人回鄉將空間整理,以不改變格局的情況下進行整修,並且在外面擺滿了很多植栽,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只不過今天沒開無法問個詳細,只能夠看看外觀囉。
 大南埔社區很小,很快地就走到郊外,欣賞田野山巒風光
使用盆栽種植的蔥,上面還有長出蔥花,非常漂亮唷
 萵苣
朱槿
除了蔬菜類之外,也有看到結石纍纍的番木瓜

文武宮
位於大鵬山文武宮,建於1856年,文武宮之名來自於宮裡供奉的神明有恩主公(即關公)、呂洞賓、司命灶君、孔子、觀世音、媽祖、三山國王、城隍爺、義民爺、地藏王菩薩等有文有武,因此稱作文武宮,創建迄今己有164年之歷史,為大南埔、三灣、四灣一帶居民之信仰中心。
文武宮的舊址位於現在的牌樓前,1935年發生了關刀山大地震,村中民房無一倖免,文武宮亦損壞不堪。光復後,地方人士四處募款,由村民合力於現在的位置興建新廟,耗時六年完成。當地做土礱的師傅林裕祥先生,便是當時興建工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近幾年陸續整修重建到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樣貌與規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