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本鄉地名由來係因位於早期的墾成地「田尾公館」之南方,故稱為「南庄」。
南庄鄉自古以來為賽夏族、泰雅族與客家人混居之地,境內天然資源豐富,林業、煤礦業興盛,讓南庄有過繁榮的一段歷史,直到1980年代林業、煤礦業沒落之後,南庄逐漸從天然資源生產導向逐漸轉型成觀光產業,經過政府的規劃之後,讓遊客來到南庄除了瞭解當地的產業發展史之外,也融入了彩繪藝術、文創。
除此之外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多元獨特的族群文化,豐富的生態、物產、人文特色,曾被旅遊雜誌票選為全台灣「友善城市」第一名。2016年2月與三義鄉成功榮獲國際慢城組織總部認證肯定,正式加入國際慢城行列,成為台灣擁有雙慢城的縣市。
南庄國際慢城入口意象(位於中正路、文化路路口)
先從中山路逛起,沿途可以見到幾棟歷史街屋
進入南庄後,首先看到這條中正路,是南庄昔日主要的道路,街道兩旁仍可看見兩層樓的木造建築,多處你可以看到具有歷史的街屋,這些街屋重建於關刀山大地震後,當時南庄受創嚴重,重建時委以日本人規劃設計,兩層樓的懷舊日式木造建築,成為老街的一大特色。
昔日的老街至今已經轉型成觀光勝地,週末絡繹不絕的人潮帶動周遭商機,陸續轉型為以觀光為導向的服務,而不再是以服務當地居民為單一目標的功能了
位於南庄中正路為關刀山地震後,時任南庄庄長張春華先生派人考察日本長崎後,規劃南庄中正路街道景觀,彷彿戰前長崎街道的復刻版。
南庄洗衫坑
居民利用水流充沛且水質清澈的灌溉水圳上鋪設十餘塊洗衣石板,作為當地居民聚集洗衣、清洗蔬果的地點,居民會一邊洗滌衣物一邊談天,互通消息,「水汴頭」儼然成為南庄大街小巷的傳遞情感中心。昔日南庄市集的特殊街景,現今仍還存在著,成為南庄特有的傳統景緻。
由於所傳述的消息龐雜,此地被雅稱為「路透社」或路邊消息傳播站,是非常有鄉村風味的特色景點。
桂花巷由來
桂花巷位於中正路通往上崁仔聚落的小巷道,大致呈現一十字型的巷道結構,兩旁朱紅色的磚牆建築古意盎然,結合上崁聚落勾勒出早期南庄古樸自然人文風貌特色。平日小巷散播著寧靜氣氛,假日則充滿音符跳動的生命力,這條巷子曲折狹窄,僅可容納兩人擦身而過,長約100多公尺,據說以前為南庄的雜貨、百貨街,非常繁榮,據耆老敘述得知:三十多年前,有一些鄉民時常到巷內一家沒有店名的小吃店吃麵,剛好小吃店旁邊有七、八棵桂花,鄉人約會時,便已桂花巷去稱呼約會的那一家小吃店,直到1990年代,名稱被那一家小吃採用,也漸漸的被使用在稱呼那一條小巷,而沿用至今。
乃木崎
1897年,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將軍,見永昌宮與街道高駁崁阻隔,命隨員將大屋坑張屋拆除石板移來鋪陳,便利居民、學童上下學通行之用。乃木總督先拋磚引玉捐出30圓,鋪設石階並經歷多次整修而成。後人為感念乃木希典人心,將石階取名為「乃木崎」。
南庄文化會館(南庄老郵局)
南庄老郵局前身為南庄郵便局,為檜木建造而成的日式辦公廳舍。創立於1900年,並於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後重建,奠定現存格局,為台灣僅存兩棟日式木構造郵局之一,2007年票選為本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南庄因為煤礦開採的關係,所以早年很繁榮,而有郵電機構的設置,又當時由電視不分家的,稱為郵電所,因此這棟建築物的前身為郵電所。
外牆內側有編竹編泥牆抹白灰、槢木白灰牆兩種式樣,工法特色用竹篾編成壁體,再抹上一層摻有稻草、稻殼的泥漿,最後再塗上一層白灰,在當時為高級工法。
建築依坡地形配置,曾經數次修繕並增建兩翼構造空間,建築本體為磚造基座,木構架屋身、改良式和式屋架及山形切角屋面(日稱半切妻)鋪水泥瓦。2003年10月23日公告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物。
當年郵差送信使用的卡打車
當地農特產品也有在這裡販售
描述當時礦工的生活模式
南庄早期有很多天然礦產,吸引許多人來到這裡定居工作,但近年來礦業沒落,藉由旁邊的展示介紹,讓人可以知道南庄過去採礦的輝煌歷史。
販賣區裡有許多Q版的郵局娃娃公仔
地址:苗栗縣南庄鄉東村文化路5號
位於南庄國小對面的日式房舍,老郵局的右前方的文化路6號日式宅第,是昔日南庄庄長張春華先生的官邸,也是一棟充滿和風的日式建築,目前為私人宅第,未開放供人參觀。
南庄信仰中心-永昌宮
廟宇初創於1905年,坐東向西的三層樓殿宇,結合現代與傳統建築,正殿主祀三宮大帝、配祀玉皇大帝、天上聖母、五穀先帝、褒忠義民爺、福德正神等神祈,龕上主懸「帝德天尊」的匾額,宮宇莊嚴肅穆。
上去永昌宮的牌樓旁邊這棟「南庄丈母娘豆干」也是日式房舍,但用途未知
林務局南庄東村宿舍
有兩棟,一為專賣局新竹支局南庄收納詰所兼主任宿舍,另一棟為專賣局新竹支局南庄收納詰所巡視員宿舍。1934年總督府專賣局為了應付新興的人造樟腦所帶來的衝擊,解散了「臺灣製腦株式會社」,由專賣局直接經營管理樟腦自原料至成品之產銷,配合此新制度之實施,南庄地區之樟腦事務改由專賣局新竹出張所管轄,成立「南庄收納詰所」,目前所看到的宿舍為1940年所創建。
這兩棟為日據時期開發山林樟腦產業的工作人員宿舍,為兩棟木造相連式建築體,外觀脊端及脊頂皆保留日式傳統的鬼頭、鬼瓦造型,具有高度文化資產保存價值,見證南庄的林業興衰史。2007年公告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未來將成為南庄國際文創故事館,藉由老建物復舊承載地方記憶與歷史故事,同時與在地結合推出特色文創小物,為地方增添觀光新亮點,至今還在整修當中。
見證昔日風華的南庄戲院
這棟南庄大戲院,創立於1946年,當地因伐木及礦業而繁榮,戲院則見證了南庄的繁榮歲月。舊式的售票口、電影海報、做為廣告宣傳的腳踏三輪車,都讓老一輩的人勾起舊時的記憶。目前已轉型為觀光用途的懷舊餐廳。
十三間老街
日據時期南庄林業、礦業非常發達,十三間老街就位於中山路上,這條老街在康濟吊橋建置前就已經存在,昔日為打靶場沙埔地,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其一為早期有一名老翁閒來無事經過,數一數有十三間店家;其二為當時老街剛好有十三間房屋相連,當地的居民便稱呼之。這條道路載運無數珍貴的木材與樟腦,豐富的天然資源帶動商業活動繁盛,是當時南庄地區最熱鬧的街道,也是通往南庄鄉蓬萊村的唯一通道。
街道上有木材行、打鐵店等百工技藝的商店,並且也有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機能,主要是住商混和的生活型態,這裡的街屋還留有早期商店名稱的痕跡,可見當時的繁華盛況。
▲老街的入口意象-採煤礦、砍伐林木的歷史浮雕藝術
苗栗縣政府獲經濟部前瞻計畫補助推動「南庄十三創意街區漫慢遊計畫」,現正進行十三間老街、南江老街、南庄市場的環境營造工程,包括改善廣場、市場微型整修、店家立面及工作坊等,預計10月中旬完工。
十三間老街經歷礦業、林業蓬勃發展的風光歲月,現已逐漸轉型為結合歷史人文及觀光文創的新景點,目前陸續打造慢城示範店、美學空間改造、老店創新設計等,落實南庄慢城旅遊的新亮點。
門牌上的圖示訴說著老屋子的主人開的第一間店,剪刀與梳子為理髮廳
老街尾端還保留幾棟日式街屋
十三喵柑仔店,利用3D立體彩繪呈現於遊客面前,有如身歷其境。
將自家房屋種植花草,並且規劃成用餐空間,看得出屋主的閒情逸致
昔日燒製磚窯的店家,現在也搖身變成觀光導向邀請民眾來DIY體驗
這裡仍有少數住家還有居民居住
左邊為煤礦鐵道承載著多數礦工家庭的生計,右邊則有客家桐花的意象
康濟吊橋與大東河景觀
康濟吊橋2010年落成,全長143公尺,寬約1.5公尺,以優雅的姿態橫跨在大東河上,連結南北兩岸的南庄老街及南江村落,與不遠處的南庄大橋相望,原址為康濟橋的所在,當時是鄉內唯一一座水泥橋,後因風災受損嚴重就拆除。站在這裡可以閱覽南庄山城之美與淙淙溪景。
自南江水岸廣場看大東河兩岸的康濟吊橋
自南庄大橋上看大東河與康濟吊橋
自南庄大橋上往山區眺望山岳景色
來到對岸的南江村,路旁有「南江休閒農業區」等字樣,這裡除了提供特色餐飲,還有搗麻糬、擂茶,以及當季蔬果採摘加工DIY等結合農事與文化的體驗活動。
南江村唯一一間全家超商,供當地居民與往來旅客的最佳補給站
超商外面的傳統式手壓式水井
部分的矮房還是留有懷舊的味道,走在其中甚至能夠感受到歷史與我正在對話呢
早期街屋的拉門
街屋大部分已經更新成現代的住家樓房,這一側比較看不出來懷舊痕跡
某些老街屋已經毀壞破舊,人去樓空,但還是能感受到昔日的繁華風光
老街雖然已經沒落,但近年來加入了文創元素,在房屋裡外做一些彩繪裝飾,讓老街重新又活化起來
北歐特色的彩繪壁畫,也是遊客來打卡的亮點
這裡應該就是老街的文創基地,有樹木的馬賽克拼貼與各式竹編的裝置藝術品,讓整個老街能夠承載滿滿的藝術能量,也是遊客來打卡的好去處。
逛完後走在康濟吊橋上眺望河川與對岸西村地區景色風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