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07:新北市泰山區(083)
話說泰山:
此地舊名「山腳」,因座落於林口臺地之山下,自古依地理環境而習稱之「山腳」,由於境內有大窠坑溪及貴子坑溪流經,具「勢高而近溪澗淡水」之「天泉水堀」地利,為早期移民化地為田的首選,而成為新莊平原早期開發地區,因境內三級古蹟「頂泰山巖」香火鼎盛、祖師靈驗、德澤遐爾、廟貌巍巍,登臨其境,台北盆地一覽無遺,因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遂相傳成習改曰「泰山」。
這一天搭捷運到捷運丹鳳站之後,再轉乘公車到泰山地區喔,其實兩區距離非常近,搭車不到10分鐘就可以到囉。
明志書院
創建於1763年,為永定縣共生胡焯猷因感嘆北台灣無任何學校作育英才,因此捐宅而建,故有「北台首學」支撐。書院現貌為1921年重建後的樣貌,唯一紅磚瓦塊、藍燕尾脊的平房,廳內供奉儒學大師朱熹,旁祀創始人胡焯猷。書院左前方設一敬文亭,又名「惜字亭」,為舊時焚燒寫字文紙的地方,以示對知識的敬重
裡面櫥櫃展示縮小版的明志書院
廳內供奉儒學大師朱熹,旁祀創始人胡焯猷
旁邊的花圃
泰山巖
初建於1754年,是泰山最古老的廟宇,而泰山的地名亦由此而來。廟中奉祀顯應祖師,廟宇氣宇恢弘,為二進二廊建築、正面九開間、左右帶二護龍的格局;廟內木造及木雕是由漳派匠師陳應彬師徒雕刻而成,內容取菜於忠孝節義之民間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溝仔墘老街
農業時代,主要灌溉溝渠大窠坑溪與貴子坑溪之間,有許多綿密的溝渠水路引流穿行;在今日鄉公所前的人行道下方,便曾經有一條鑿引大窠坑溪水的「鉤仔」流過。這條溝仔除了提供附近農作灌溉用水之外,沿著水道兩旁比鄰而建的住家更是以此為生活主要水源。今日的明志路一段256巷稱為「舊街」,或許讓人難以和三峽、湖口、鹿港這樣的舊街印象有所連結,這條路從前的確幾乎多為茅草蓋頂的土埆厝而非巴洛克式的店舖;早年此地也無大型的街市,溝仔墘只被山腳下的人們稱作是「下店仔街」而已。然而一條舊街的美,絕對不在於它是否繁華熱鬧,或是有著多顯要的事蹟,在時間與空間的流轉下,任何地方的人事物有其無可取代的歲月情懷,和專屬於此的共同記憶。
義學坑步道
自明志路二段254巷進入,往義學坑自然生態公園方向走去
步道兩側為菜園、竹林園抵達觀景平台賞鳥亭
看到自然公園的告示囉
觀景平台泰山市區的景色一覽無遺,不過今天天氣不佳加上霾害嚴重,因此市區景色看得不是很明顯
應化大排生態園區
這裡原本是明志里的一條野溪,兩旁大都為私有地,因此有的地段被闢為菜園,有的被開墾種植檳榔樹,有些區域甚至遍佈大石與砂礫,景觀紊亂。社區的環保志工後來向地主承租土地(地主僅收取一元,做為象徵性租金),重新開闢魚池、花圃等空間,再將兩側種植上各類的綠色植物,並且做一些裝飾,將原本社區的髒亂點打造成可供當地居民休憩的公園,每當花季的時候,花朵一朵接一朵綻放,景觀非常漂亮的。
從這個角度拍過去,是不是綠意盎然呢?
園區設有步道可以方便穿梭園區唷
造型樹木經由人工的修剪之後,並且「畫龍點睛」,成為一條有生命的「綠龍」巨龍
溼地生態池
走了4公里的路,一開始以為這裡沒有什麼可看的地方,後來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之地,儘管泰山區算是新北較沒有名氣的地方,不過藉由認識北台首學明志書院可以與其他地方的景點做出連結,並且更完整了解當地的歷史發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