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新竹縣竹東鎮單車旅行(087)
竹東車站(內灣線16.6K。上行車站:榮華車站,下行車站:橫山車站)
本站為內灣支線上的大站,在1949年時,支線止於竹東,1952年才又持續完成竹東至內灣站,往昔尖石鄉、橫山鄉之林木與煤礦業鼎盛期時,竹東站即是當時最主要的交通樞紐。在1960-1970年代,不論是貨物的運送或旅客的載運,都相當頻繁,當時熱絡的景象至今猶留存於許多民眾記憶裡,可見竹東車站在內威之線鐵道的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車站為四坡水重檐屋頂,正面入口以洗石子及當時昂貴的馬賽克磁磚表現出二十世紀初流行的Art Deco裝飾建築風格,左側及後側為洗石子圓柱迴廊,厚實白牆搭配規律木格子門窗。此建築為光復後由鐵路局局內工程師所設計,施工技術依循著日據時期建築工法,充滿古味。
候車月台仍維持與竣工當年一樣的景況
本線第一大站,辦理列車交會,擁有支線少見的天橋設施。站外的裝置藝術
榮華車站(內灣線15.0K。上行車站:上員車站,下行車站:竹東車站)
2001年11月24日設立,初名為「南河車站」,為了讓車票上的起迄站名稱能夠組成「榮華富貴」四字而成為吉祥語車票,而將本站改名為「富貴車站」,以求與本站站名搭配。
上員車站(內灣線10.5K。上行車站:竹中車站,下行車站:榮華車站)
內灣線彩繪列車經過平交道
竹中車站(內灣線 7.9K。上行車站:新莊車站,下行車站:上員車站(內灣線)/六家車站(六家線))
1947年11月5日設站,為配合新竹-六家間的電聯車營運,本站以西(往新竹方向)的內灣線改為雙軌電氣化路線(本站成為內灣線高架鐵路路段的東端點)、而以東(往竹東、內灣方向)的路段則仍維持原本的無電氣化單軌路線,以柴油客車作為營運車種,並於2011年11月11日恢復營運。
將鏡頭轉往市區:
竹東第一條商業街-古市巷
惠昌宮前的古市巷,迄今逾200年歷史,曾是竹東最活絡的街廓,早年有農具行、豆腐坊、打鐵舖等店家林立,極為熱鬧。 然而1950年之後後陸續將房屋改建,前門變後門,新店家進駐,現今比較明顯的標的,剩下一口老井與一旁的花坊述說巷子的興衰。
林業展示館原為「新竹林區管理處竹東工作站」,始建於1943年,日據時期稱為「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至今已經72年歷史。竹東林務局工務課舊辦公室為日據時期植松木業會社舊址,本業會社占地數十甲,採集清泉尖石地區檜木加工回銷日本,建築為殖民地雨淋板樣式,有鑑於林業對竹東歷史的影響甚鉅,經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的協助下,以回饋社會為理念,推動林業歷史探索,使林業展示館與地方鄉土文化緊密結合,讓下一代能更了解竹東林業的發展脈絡,並加強水土保持,保林愛林等環境教育。終於2006年整修完成開館使用。
通訊設備、測量山林儀器、手提地磅
森林火災時,救火員的配備
館內傳統伐木工具展示區
木頭實體展示
各種木材剖面
林業生產運送示意模型
櫥櫃展示與山林有關的書籍,還有工作紀錄本,年代非常久遠囉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131號
樹杞林文化館
前身為「農特產展售中心」,現成了本館竹東本鎮重要的展覽、表演的文化設施。一樓展覽室,展出水墨、油畫及水彩等創作,二樓六百人座位的表演廳,則為不定時有團隊戲劇等表演。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41號
篁城竹簾文化館
1951年,篁城竹簾的前身「新東竹行」發源於竹東,第一代創辦人莊仕勳老先生在日據時代走遍全省產竹地區,從事竹業買賣,發現尖石、五峰的桂竹品質最好,加上內灣線火車通車,可以利用鐵路運輸,轉運至全省各地,因此定居竹東開設店家。
第二代接班人莊文勇先生將竹與紡織結合,創造優質細膩的竹簾。於1982年改組為「篁城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篁城竹簾,從此用這名號以迄今,專業生產細緻的竹簾,並外銷日本等地,並且客戶遍及五大洲。第三代傳承者莊博惠,致力於開發國內網路與零售的市場,博惠運用所學的設計理念與竹簾結合,整體形象包裝,並於工廠旁規劃竹簾概念館,展示竹簾商品,將竹簾帶入生活,提升空間的自然美學。
展示櫃有很多日常實用品可以買回家使用唷
竹藝存錢筒,有多款的字體任客人挑選
展示櫃也為竹製,銷售許多竹製的茶具。
店裡展示竹編的復古器材,像是竹製娃娃車,各式提籃、竹簍等
竹簾編織機
竹編的桌椅
竹編的墊子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北興路二段6號
蕭如松藝術園區
前身為蕭如松先生的故居,故居存放著許多新竹縣人的記憶,透過新竹縣文化局積極規劃,因而成立蕭如松藝術園區。
▲縮小版的園區模型
蕭如松藝術園區內保有完整的日據時代建築特色與庭園風貌,將蕭如松老師的故居完整呈現,園區內共有五棟日式房舍,分別為故松居(為文物館,館內展示為蕭如松生前所使用過的器具、文物、文件、物景等用品。)、松畫廬(畫作紀念館,館內展示紀念蕭如松生前所繪畫之複製畫。)、松言堂(本館作為畫廊)、松香廬(多媒體視聽研習中心及會議之場所)以及松和廬(提供開放人民休息之咖啡廳,也提供雜誌、畫冊及藝術相關書籍提供民眾閱讀)。每棟房舍扮演不同的用途,為整個藝術園區增添風采。
屋頂形式是屬於日式的「入母屋造」屋頂。屋頂坡度短緩,上鋪日式的「日本瓦」,屋脊及垂脊的末端有「鬼瓦」;三角形山牆壁上有通風氣窗,以防止木造屋架受潮,山牆屋簷下端有「破風板」(封簷板),做為裝飾及防雨用。另外在迴廊的出簷則用紫銅皮屋頂,落水坡度較主屋稍緩。屋身牆面有三段,由上而下依序是:「真壁」(以木編抹灰牆做成的實牆)、木格氣窗、及「障子」(紙門)或「襖」(推拉門),而迴廊的外圍則全是木製玻璃格窗。
▲人字型屋架展示與解說
松言堂(本館作為畫廊)
這次主要造訪這棟「松香盧」就是園區內的咖啡館,外面有露天咖啡座位區
裡面充滿充滿文藝氣息,儘管只有簡單的裝潢卻讓人感到非常愜意
人型石膏雕像
櫥櫃展示的古物
名冠藝術館
由已經廢棄的陶瓷工廠所改建而成的藝術館,藝術館收藏非常多的歷史文物,豐富性可能不輸給故宮唷。
有木雕、陶器、瓷器,以及青銅器,各式各樣有趣的古代器物
館內有三星堆時期的古物,為中國已經消失的古文明
仿真鹿頭壁掛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忠孝街95號
頭前溪竹東生態公園
河濱公園全區約150公頃,保留了完整的自然生態,規劃有生態景觀、健康休閒、生態治理及親水教育等四大園區,運動設施方面包含壘球場、籃球場、足球場、溜冰場、槌球場等,結合生態、遊憩及自然淨化功能的綠色園地。
右上方為快速道路68號高架橋
蹦蹦跳拍一張
公園裡面已經有少數的櫻花綻放了
頭前溪對岸的山岳景色與芎林街區
自河濱公園看竹林大橋(連結竹東、芎林兩地的橋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