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5:新北市淡水河沿岸自行車道(淡水、八里)
這是行腳台灣以來第二次兩鐵運送的單車旅行,這次要將單車運至楊梅,然後再往北騎乘至淡水、八里,想必又是一個自我體力挑戰的一個單車旅行了!
前一天在台鐵車站預定的兩鐵運送車票
關渡大橋
這座橋銜接新北市八里區、淡水區、五股區與台北市北投區關渡的重要交通樞紐,鮮紅色的外觀是當地著名的地標,也是亞洲第一座全焊接鋼拱橋,首座由國人自力建造的五孔連續鋼繫拱橋,全橋長達809公尺,橋上設有人行觀景步道,民眾可在橋上欣賞淡水河景觀。
大橋呈拋物線的紅色鋼拱,高度遞減變化有序,橋姿巍峨拱肋造型輕巧優美,如同彩虹跳躍水面,與周遭的觀音山背景與附近之環境及景色相匹配,1983年落成時為當時世界三大鋼橋之一,目前是台灣長跨徑拱橋之一。
淡水河岸景觀
我們耳熟能詳的淡水河岸,其實有條「金色水岸」自行車道,起點自關渡宮附近的中港河入口一直沿著河岸到淡水老街。這條自行車道長約10公里,非常平整好騎,除了欣賞淡水河沿岸景色之外,騎到淡水老街還能大啖當地的美食小吃,逛當地的名勝古蹟,假日常吸引外地人來這裡一睹淡水河岸漂亮的面貌。
沿途設有多處景觀涼亭可以看河岸景色
在自行車道上可以看到對岸的觀音山與其下方的聚落
對岸林立很多高樓大廈,望向窗外景觀優美,這裡房價應該不便宜
這裡不僅提供當地居民運動休閒空間,還能放鬆欣賞優美河濱景緻,真是一舉數得!
淡水河岸的景緻
這裡就是淡水河岸的渡船頭
淡水渡船頭是前往漁人碼頭、八里渡船頭、八里左岸或關渡碼頭的搭船處,用船銜接這些鄰近景點不僅可以延伸遊玩範圍,更可從河上一覽陸地風光。
淡水老街到八里左岸的遊艇,可以買實體的票或者刷電子票證上船,平日10~15分鐘即有一班船,假日則為3-5分鐘有一班船,可以在船上閱覽周遭河岸風光景色。
這座石雕為馬偕博士上岸地點
1872年馬偕博士由此登陸,自此以淡水為宣教、醫療、教育之基地,並以淡水為家,娶妻生子,死後埋葬在淡水,2007年立馬偕博士藝術銅像在這裡,以單膝跪在一葉扁舟旁祈禱,並以一只皮箱及聖經營造追尋理想及救世精神之情操氛圍,配合河水拍打上岸之景色,供遊客發思古之情。
淡水海關碼頭的歷史
(滬尾)海關碼頭,是淡水河的河口港,曾經為台灣三大商港之一,因為地理位置重要,所以在此設通商貿易港,原本是滬尾水師守備營所築碼頭區,當年位置於現在的紅毛城前方河邊,清末到日據初期為淡水港的鼎盛時期,直到日據時期因河道日漸淤淺、大型船舶出入不便,轉而大力建設基隆港,加上台北、基隆間鐵路的設置,基隆港取代了淡水港昔日的地位,逐漸走向沒落。到日據末期,淡水港已是有名無實的國際港。2000年的時候將海關碼頭周遭設施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淡水海關碼頭原包含有海關關署、長官官邸與碼頭區三部分,碼頭區包含碼頭本體、洋樓及倉庫,而今僅存二層洋樓一棟與倉庫兩棟,以及碼頭本體,上有繫船柱15根。
下面兩張圖為紅磚倉庫群
白色風帆造型的人行跨海大橋是漁人碼頭的招牌地標,全長165公尺,橫跨港區,連接木棧道與觀光漁市,入夜後,整座情人橋依序變換浪漫的五彩燈光,更是合影打卡的必拍首選。
遠方望過去情人橋的景色,橋身是以流線的單面斜張橋橫跨港區,白色的橋面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彩色的橋樑,五彩繽紛且很浪漫的感覺。
情人橋上看漁人碼頭
人行的木棧平台
碼頭一景
碼頭旁的觀景平台
碼頭周遭有一些海洋生物的雕塑,栩栩如生,供遊客到此一遊拍照打卡
漁人碼頭旁邊的魚市場,民眾可以到這裡挑選新鮮的漁獲
我的自行車與對岸的迷濛的觀音山
由關渡橋上往下看整個淡水右岸的景觀設施
八里左岸公園
前身為「西門河濱公園」,屬於八里左岸地區的一部分,長達280公尺,在政府的規劃下,成為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八里左岸的地標-BALI
好遠的路程騎到八里,當然要在這裡留影一張才有到此一遊的感覺呀
周遭的景色優美,可以看到對岸林立的高樓大廈與後方台北盆地大屯山系的景色
八里渡船頭
八里昔日為淡水河口最早發展之通商港口,後因港口淤積而沒落,近年來地方政府針對淡水河岸的生態資源以及人文景觀做結合,試圖創造八里左岸的新風情,成為週末假日市民的好去處。
周遭為船隻維修廠
途經船型屋解說站
在渡船頭到龍形碼頭之間的左岸公園有一處「愛物園」,是宏昌石材行老闆魏永良先生免費提供設計,園裡的石雕充滿童趣與親情流露
從八里看對岸淡水新市鎮,前方為遊客划船的身影
多艘船隻停泊在河岸上
沿途的自行車道都設有這些里程與景點告示牌,方便遊客暢遊自行車道各景點
渡船頭小吃市集,提供遊客休憩吃飯的地方,有賣甜甜圈雙胞胎、臭豆腐、米血糕、滷味、各式飲品、還有一些當地現撈的海鮮小吃,等你來瞧瞧!
左岸公園沿途都有座椅供遊客休息,不論是騎車、散步都能夠閱覽周圍景色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位於左岸公園內,是一處公辦民營的休閒場所,外部擁有規劃完善的自行車道、木棧平台及觀海亭等戶外設施,會館內則有多功能教室、主題展示區與諮詢服務台等,一樓展示著八里的歷史及藝術品,二樓則有提供中西式的餐飲服務。
為了有感台北縣(新北市)近年來護育河川、溼地有成,2009年,台、日河童會特別贈送河童石雕一座,樹立在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廣場,象徵台北縣(新北市)淨化河川有成。
館內外有很多木馬設施,吸引小朋友前來乘坐
位於服務台前面有一座本館的縮小模型,館內建築也是一棟綠建築
開館之初,以推動濕地教育為首要任務,近年來因應極端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將館內打造成環境教育中心為低耗能的示範性建築,期望能夠透過節能減碳及綠建築等學習活動教育市民營造永續環境的意義與重要性。
由塔樓居高臨下,觀賞淡水河美景
廖添丁廟(八里區中華路三段2號)
廟址原先為廖添丁墓地,台灣光復後鄉民重建關公廟,因感廖添丁義行與關公正義相同,因此將廖添丁入祀關公廟,並且改名漢民祠,鄉民習慣以「廖添丁廟」來稱呼,所以該廟反倒以此而聞名。時任臺北縣縣長邵恩新,以民族大義、漢人子民取名「漢民祠」。
廖添丁廟的祠堂於1958年落成,由於信眾繁多、香火不斷,1972年新建大殿將祠堂包住,成為廟中有廟的現象,1978年增建拜殿,1982年增建佔地4千餘坪的添丁公園,1985年冬季再度大興土木,將祠堂搬遷至添丁公園入口。
將建於1972年的大殿以樓房搬遷的手法移至添丁公園入口,並再度於的祠堂上方新建3層樓的大殿,眼前所見為三層樓高的大殿,建於1986年,一樓主祀廖添丁,二樓奉祀的是關聖帝君,三樓則奉祀三官大帝、玉皇大帝。2002年前殿也改建竣工,成為今日的面貌。
廟宇後方增建了添丁公園,種植多種草木,提供民眾休憩散步的場所
廟旁的廖添丁石像
水筆仔公園
距離渡船頭不遠,這裡為一處泥灘地,為潟湖地形,提供了水筆仔最佳生長環境,因而形成生物豐富多樣的河口紅樹林生態系。淡水竹圍、八里挖仔尾的紅樹林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筆仔純林,不只生物多、種類也多,冬季更是候鳥過境的棲息地。
這裡算是淡水河出海口,擺放很多艘漁船在此
下罟子漁港
此漁港過去為漁民利用砂灘停放舢舨處,也是北部著名的釣場,這兩年新北市政府完成興建東碼頭及西外廓防波堤,且有漁港促進發展協會設置於西碼頭後線之混凝土鋪面用地,這裡算是純樸的寧靜的小型漁港,是一個很小但很容易親近的漁港,也是拍攝夕陽的秘境點之一。
漁港正上方為西濱快速道路,形成漁港上有高架橋通過的景象
東方為著名的觀音山景觀
收束行程續往台15線南下賦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