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8B:台南市新化區-新化虎頭碑(123)
新化虎頭碑風景區
1846年由今新化農民歐陽安所闢建,用以蓄水灌溉農田。1863年台灣府知府周懋奇撥款擴建,始稍具規模,有臺灣第一座水庫之稱。
日人曾經整修堤防、設立閘門,並美化湖畔。其時埤周圍已擴展至約7公里,水域面積約27公頃,埤畔草木扶疏,埤水清澈鑑人,兩岸小徑交錯,埤中小島處處,又有虎月亭、吊橋點綴其間,景色清幽,已成為台灣知名風景區,獲台灣日日新報讀者票選為「台灣八景十二勝」當中的第九勝。
1954年,以「虎埤泛月」獲得台南縣文獻委員會選定為「南瀛八大景」之一,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管轄範圍。
這棟紅厝原本是日據時代,參拜神社前淨身之處,內部保留原木構造,供民眾憑弔,目前將此處規劃成販售區
虎頭埤遊艇碼頭,有專業安全救生及服務人員,提供遊客乘踩腳踏船及電動太陽能船遊湖賞景。
遠拍虎頭埤遊艇碼頭
前方為「虎月吊橋」,是虎頭埤地標,建於1905年,2005年依原貌重修,並加設夜間燈光,增添虎埤泛月浪漫之情
湖光山色真漂亮
木造涼亭,歇腳亭
接著來到新化老街吃晚餐
排骨酥麵
新化街役場
為新化鎮公所的前身,為彰化以南僅存的皆一場建築,曾在全台歷史建築百景票選中,榮獲第四名。日據時期新化鎮稱為「大目降里」,1920年改稱「新化街」,第一代的街役場在信義路護安宮附近,由梁道醫生連任一至四屆街長,1934年捐助興建本棟建物,並獲日皇派建築專家前來監造。
建築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戲院的建築形式,空間配置一線展開,以柱樑與圓拱區隔出層次,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築樣式與本土建築的意趣。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屋身表面建材以洗石子為主,搭配窯燒十三溝面磚。正立面山牆為階梯狀造型,強調水平線條,尤其圓弧形入口門廊的設計更突破一般日據時期公共建築物之作法,使得本建築物更具有保存價值。2002年11月18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500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