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5:台南市柳營區(142)、六甲區(143)
話說柳營:
本地舊稱「查畝營」,相傳明鄭時期設官衙於此,因「查測田畝」,故命名為查畝營,屬於鐵線橋堡。日據時期,日人認為名稱不雅,後因當地大多數居民姓劉,「劉」字日音謂「柳」,遂譯改為「柳營」。當時為台南州柳營庄,光復後改為「柳營鄉」。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轄下的鄉鎮則改為「柳營區」。
柳營車站(縱貫線318.0K。上行車站:新營車站,下行車站:林鳳營車站)
1960年6月1日啟用,為簡易站,過去此站也曾是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柳營線上的車站。台糖柳營車站位於新營副產加工廠內,於本站北方1.5公里的地方,做為運送甘蔗的貨運用途。
柳營劉家古厝
柳營劉家古厝建於西元1870年,房屋格居原屬「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格局,現為「七包三式」四合院建築,厝頂蓋為台灣瓦地面均鋪紅磚佔地800坪,當初的建材與工匠均由大陸海運過來的。
劉家古厝建於1890年,為劉家第六代祖為感念歷代先祖之偉績表慎終追遠之義,特建此祠堂追憶祀奉歷代祖宗。同時也是地方數一數二的古蹟,劉家後代雖然未住在此屋,但是仍然定時請人維護環境,因此就算宅院久經風霜仍舊保持得相當完整。
劉家曾出過兩位文舉人與一位武舉人,所以古厝前有舉人杆,護龍山牆馬背下有象徵舉人的浮雕,古厝內則有「文魁」、「武魁」的匾額,是劉家先祖曾經風光的見證。
地址:台南市柳營區中山西路三段128號
柳營區公所
路旁田野彩繪與乳牛隻裝置藝術品,將周遭環境打造成酪農場
柳營國中校門的風車意象
德元埤生態村
園區占地約有7.9公頃,擁有埤塘及濕地生態,並結合附近柳營酪農區與周邊綠地,塑造出景致迷人的田園風光。1892年由當地望族劉德元獨資開發,後來由地方政府打造為現今得生態休閒園區是遊客遠離塵囂得好去處。
園區內設有露營區域、以荷蘭著名畫家為名的梵谷橋、咖啡座、風車等設施,以歐式建築風格營造出鄉村田園風,園區內更養殖了牛、羊、鹿等動物,不論大人小孩都能在此盡興遊玩。
這棟大紅建築物主要是販售著各式各樣的雜貨商品,是園區內唯一消費場所
在河水道的中間段有蓋著一座小涼亭給旅客們歇歇腳,前方為木製碼頭
園區有多處的立牌供遊客拍照
荷蘭大風車,由荷蘭原汁原味引進的純風力VAGGS風車
梵谷橋
大型的荷蘭彩繪鞋分散在園區其中,小孩子體型能夠進去呢!
建築外圍彩繪出荷蘭村的意象,彷彿身在其中
園區設有多處休憩平台,都能夠賞景遊憩
荷蘭村裡面的風車一旁有一座牛舍,是休耕老牛的安養之家,讓老牛有一處可安養天年之處。
以往也常見水牛在田間幫忙耕作著,因此當地對於牛,有一份很獨特的情感。近年來農業逐漸沒落,水牛耕作成為歷史景象,許多水牛漸漸老去,也跟著許多老農一起退休了,為讓老牛有個頤養天年的地方,老牛的家因應而生。
兩旁有傳統農村意象的彩繪牆
傳統農具的展示
傳統的篩穀機
敘述傳統農業社會水牛的寫照台灣牛的歷史敘述
沿途景色
景色優美的稻田與山巒景色
乳牛的家
柳營八翁酪農區曾為台灣最大牛乳產地,現漸漸轉型成休閒農場,乳牛之家飼養牛、馬、羊等小動物,園區內多款童玩,且為台糖五分車中繼站
八老爺車站,是個充滿日式風格的檜木建築。現在幾乎很少見這種木造車站了
內部留有台鐵車廂的座位,打造成懷舊火車廂餐廳,外面還有台鐵小姐的公仔
動物圖案的烘焙餅乾
有點像101忠狗的陶瓷雕像
陶瓷公仔,供遊客拍照留念
接著到農場區,可以看到各式的農場動物,下圖為牛隻
在這裡可以拿牧草餵羊,或是拿著奶瓶餵小乳牛喝牛奶,也能夠體驗徒手擠牛奶的新鮮感
馬隻
大鴕鳥
小乳豬
黑羊隻
乳牛
古早味的柑仔店
這裡有許多復古的遊戲及老玩具,讓老一輩的人能夠回味童年的記憶,也讓小孩認識祖父母孩提時代的器具設備,有寓教於樂的意味。
古早的送貨的卡打車
早期私人運具沒那麼盛行的年代出門都是以腳踏車或三輪車為主,相信老一輩的人應該記憶猶在
早期農業社會陳舊的傢俱
早期可以使用陶甕來裝各式各樣的東西
另一旁展示蝴蝶、昆蟲的標本,並且有簡單的介紹
各式品種的蝴蝶的分布地點、習性都是昆蟲迷的最愛
各種甲蟲標本
地址:台南市柳營區八翁里93-138號
往南繼續騎乘,抵達六甲區
地名由來與拓墾時期的土地面積計算有關。明鄭時期,鄭成功部將陳永華招募開墾此地,先後開闢了二甲、三甲、四甲、五甲、六甲、七甲等不同面積的土地,並以此為村名。
赤山龍湖巖
為明鄭參軍陳永華於1665年所建,為台灣最早的佛門寶剎之一,更是觀世音菩薩在台灣最早的開基道場。龍湖巖前中央凸出一塊平地,三面環水,猶如一座小型陸島,每當夕陽斜照,或玉兔東昇,薰風輕拂,湖水如鏡,形成各種不同優美景象。殿內主祀觀世音菩薩,還有配祀奉祀十八尊者、釋迦牟尼佛、準提菩薩、地藏王菩薩等神祇。
六甲區公所
林鳳營車站(縱貫線321.9K。上行車站:柳營車站,下行車站:隆田車站)
設站於1901年,初名「林鳳營乘降場」。隔年改為「林鳳營停車場」。車站建築為1933年建造而成的木造車站站房,為廡殿頂構造建築,是台灣僅存的幾座日式風格車站建築。於1951年曾翻修過,月臺上之候車亭則仍維持不變。
車站主體採日式四坡寄棟頂,坡面四脊保存鬼瓦福神原貌,入口處木作矮屏、屋架通風口與迴廊屋架。候車室三面繞以木作迴廊,木作迴廊之木柱,由上下兩根木材,以斜口螺栓對接的方式構成,木柱立於錐狀洗石子基座上,上承水平檁材,雙向並輔以斜撐構材。
車站旁邊的老屋平房
車站前矗立一棵大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