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6:台中市大里區(I)-大里杙老街(144)

話說大里杙
大里舊名為「大里杙」,「杙」指的便是繫著舟筏的小木樁,因清朝時期,大里靠著大里溪的船運之利起家,因河道湍急,竹筏到達碼頭後需繫在「杙」上,久而久之成為此地的特色。大里杙因水路舟楫運輸發展而起家,為台灣中部貨運商品流通的重要轉運站。1750年因應大量移民湧入,大里杙與台中附近之犁頭店、四張犁合稱三大聚落。

早期屯墾戶位於龍船埤沿岸,後因大里杙溪河道南移,整個聚落重心移至今大里街。當時大里溪有船運之利,碼頭成為商品流通主要出入口,於是福興宮與碼頭間逐間因商家雲聚而形成一熱鬧街道,當時染坊、客棧、南北貨、藥品等繁華景況盛極一時。
位於大里路、大新街口的入口意象
大里昔日醃製鹹菜盛極一時,有「鹹菜王國」之稱。日據時期陸續有人種植芥菜,並加以醃製成鹹菜,而在1950~1960年代最為盛行,幾乎每戶都備有酸漬鹹菜的木桶。木桶口徑長達八台尺,高度則在七台尺左右。每一個木桶一次可酸漬一萬台斤的鹹菜。後來因為工商業化,土地的昂貴寸土寸金,加上農村勞力外流,農民紛紛轉行不再種植芥菜,鹹菜的行業在此時就逐漸走向沒落,目前在大里路口處放置一鹹菜桶供居民憑弔。
大里區公所
大里杙老街入口為木造門架,類似日本神社的鳥居
位於入口旁邊的大新福德祠,擁有上百年歷史,平時香火鼎盛
將軍二巷,曾是全台鹹菜製造的集散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醃漬鹹菜,巷弄內擺滿了鹹菜桶,因而有「鹹菜巷」的稱號。近年來由社區居民自發性將過去家家戶戶醃製鹹菜的景象呈現在社區的巷弄中,遙想當地居民醃製鹹菜,並且運送至市場販售鼎盛時期的景況。



此外也呈現了當地的廟宇信仰、老街意象
大里杙站(原大里保正集會所)
本建築與庄役場同時建於1929年,前身為日據時期大里杙保證集會場所,光復後提供戶政事務所使用,後改為大新社區活動中心。1999年配合大里杙老街風華再造計畫,整建做為大里杙文化館使用,陳列展覽大里相關史料文物,還有不定期規畫特展讓遊客更認識這個地方,也在讓地人更認識自己的家鄉
屋身由石磚所造,加上舖著灰黑文化瓦的四面斜屋頂,後期增建為竹編灰泥構造

文物館裡面,地上有一個3D彩繪,將船用一條繩子綁在木樁上,讓遊客彷彿站在船隻在海上划船,非常有趣,也是大里「杙」的由來(船停靠碼頭後,將船繩固定的一個木樁)

與義工阿姨與其他兩位同行者合照一張照片

櫥櫃中的泥塑作品,每一個成語都代表一個故事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新興路2號
位於文物館對面的連棟街屋,房屋前方還有一棵老樹
大里福興宮
乾隆年間習禪高僧,詣湄洲媽祖廟奉請媽祖神尊,保護先民隨同來台,歷經千辛萬苦,將蠻荒之地墾為良田,先民艱辛經營。從此神定民安、乃發起建廟之議,嗣經霧峰富豪及地方人士、鳩資興建媽祖廟(今大里派出所建廟),至今兩百多年,由於十分靈驗,因此香火鼎盛,成為大里信仰重鎮。
1811年當時的彰化縣令來到大里勘查地理,發現大里杙境內,東有番仔寮的「振坤宮」,北有內新的「新興宮」,西有「福興宮」,形成三角鼎立的風水,加上大里杙山明水秀、地靈人傑,清朝政府深怕日後再發生類似林爽文反清之情形,就假藉福興宮狹窄簡陋的藉口,強行把它遷到目前現址重建新廟。
隨著歲月的流逝,清朝建立的福興宮的日漸斑駁,於是先後在1925年及1955年進行整修。
到了1989年左右,地方人士與信徒集資進行重建,歷經三年「福興宮」的新建工程陸續完工,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能看見的福興宮了。
進去三川殿與正殿之間的大廣場
本廟乃以土磚、瓦茸、三合院式廟宇,古色古香,這七、八十年來曾經兩次重修。將屋瓦柱子翻修,屋頂雕龍塑鳳、福祿壽三仙、龍飛鳳舞、廟貌煥然一新。

廟的牆壁充滿五顏六色且豐富有趣的泥塑圖畫
正脊背上為一組財子壽三仙,背面為福神與宦官、侍女組合,還有周圍各式圖案,均雕刻細膩,表情生動,衣服上更是打造精緻,顯得出工匠的高超技藝。
林秋金先生所贈的『海島蒙庥』匾額,落款為「大正乙丑年桂月重修」即1925年,近百年古匾。
關聖帝君
就是關公,傳說祂能文能武,讀書人因祂喜愛讀《春秋》,列為五文昌之一。
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的座椅則是在清朝咸豐元年所雕鏤的
主神-湄洲媽祖


福德正神
註生娘娘
歷代神位
各種雕飾壁畫
上至三樓繼續走訪......
文昌帝君
又稱為「梓潼帝君」,是掌管人的事業、學業的神明,農曆二月初三是祂的生日。
西秦王爺是戲神,是戲曲界的守護神唷
三官大帝的左龕供俸南北斗星君(掌管北斗七星,也在凡間南斗註生,北斗註死)
三官大帝正上方是玉皇大帝,是道教裡面位階最高的天神
觀世音菩薩
武財神
月下老人

接著走到另一廂房太歲殿
太歲殿兩側供奉五十九尊太歲,而當年的值年太歲供於太歲殿前(今年為2020庚子年太歲)
太歲星君簡稱為「太歲」,或稱為「歲神」、「歲君」等,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後來演變成一種神祇信仰。

中國傳統習俗認為,每年都有一位神明掌理當年凡間的一切福禍吉凶,這就是太歲。古人對祂非常敬畏,深怕觸犯祂而遭降災禍。為了避免得罪太歲神,在沖犯太歲之年,人們都會在新年開春期間拜太歲神,祈求新一年平安順利,逢凶化吉。
三樓外面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四角形的亭子,右廂房為鼓,左廂房為鐘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福興街1號
從福興宮再往前走,這裡的「亭仔腳式騎樓」是老街房屋的一大特色,而這種騎樓與一般騎樓最大差別在騎樓和房屋的屋簷結構是各自分開。老街的房屋建材,除了近幾年來的改建,原本這些房屋多以木材或紅磚來築成。
此外,「捲簾式的屋頂」也是特別之處,為目前全台僅見的老街景象,街道地板為紅磚


 大里街69號紅磚民宅
成衣廠
再添食油行
慶源堂
在大里舊街的眾多店舖中,有一三間店鋪合在一起,中間寫著「慶源堂」字樣的堂號,是老街中最特別的建築了,房屋的老主人「秋櫃長」-林秋金先生曾經是霧峰林家的總管,是個樂善好施、造福鄉里的好人。
除了舊街上的三間店舖之外,還包括廣大的庭園與紅磚建造的洋樓,只要我們走到後巷,望過一片綿延的圍牆,就可以隱約看見作為住宅的紅磚洋樓,從慶源堂佔地廣闊的庭園以及西式風味濃厚的紅磚洋樓,可以想像當年大里老街的繁華及『慶源堂』、『秋櫃長』的風光。目前在後代子孫用心維護下,房屋保存相當完整,是老街珍貴的文化資產之一。


仁里商號,為當地老字號的傳統雜貨店,目前還在營業當中,堆滿了剛運來即將上架的貨品
楊勝昌商行,為兩連棟建築
這間也是雜貨店,也是郵政代辦處



獨棟的紅磚平房
此為正榕,樹高9.5m,樹胸圍5.81m,為台中市受保護老樹之一。而這棵樹當地居民又稱為「倒栽榕」,顧名思義就是榕樹枝倒著種植的,倒插法能讓榕樹部會很快長高,而且枝葉扶疏,長得很茂盛,另有「庇蔭地方」之意涵。


本地為早期大里老街水路運輸上岸碼頭,先人立樁於岸便於竹筏停靠

綁著繩子的小木樁可以遙想當年碼頭盛況
正榕對面已經荒廢的老屋

大里杙街尾福德祠

掛設很多寫著姓名的燈籠


七將軍廟
走出老街,旁邊新興路上也有一間香火鼎盛,很靈驗的大里七將軍廟,每年農曆七月有熱鬧的七將軍廟誕辰慶典。
相傳在清朝時,有六名負責巡邏大里地區的清朝士兵,遭遇為數眾多的原住民所襲擊,因而全部殉職,鄉民為了紀念他們的忠義、為家鄉犧牲的精神,於是建了這座廟來祭祀他們,並與隨他們殉職的一隻軍犬,合稱為七將軍,以尋找失物出名。1935年和2008年歷經兩次改建,原名「忠義祠七將軍廟」後改為「七將軍廟」。
左殿供奉七將軍爺,右殿供奉大眾爺、義犬爺
 
中殿供奉大清忠臣義士神位,並且懸掛「神之格恩」匾額,此匾為同治辛未年(西元1871年)由黃維昭所立
神殿左右兩側各有一副對聯:「忠貞義行將軍爺,百世崇仰耀日月」;「神犬靈威人讚許,香火遠播傳世」。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新興路26

結束大里杙老街的行程後,搭乘公車賦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