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台中市東區-東區老街屋、天外天劇場、帝國糖廠台中營業所、東門橋&東昇橋、東光綠園道、東峰公園(155)
話說東區:
日據時期,原台中州下台中市的曙町、花園町、楠町、櫻町、高砂町、干城町以及大字東勢子、旱溪、頂橋子頭的部份區域,合併成立「東區」。區內為台灣府城(南門)遺址,今位居大台中市(東)側故稱「東區」。
文章最後變更日期:2020/09/02 (新增東區區公所、台中火車站(東站)、帝國糖廠台中營業所、秀泰生活台中站前店)等景點。
東區區公所(2020.09.02造訪)
台中後火車站站體(2016.09.19造訪)
後站為台糖鐵路中南線的起點,糖業的帝國製糖株式會社為了運輸製糖用的甘蔗,興建了一條從臺中糖廠出發,行經今東區、太平區、大里區、霧峰區、南投縣草屯鎮到達南投市的鐵軌。
光復後中南線鐵路收歸台灣糖業有限公司管轄。後來南北平行預備線時,將中濁線全線編入其中,擔負國防重任。一直到八七水災,重創烏溪鐵橋,省政府放棄修復。加上公路逐漸發達,逐漸改以卡車載運甘蔗原料,台糖公司在1961年拆除中濁線。原本的中南線台中車站在1964年時重建成了台鐵台中後火車站。
台中火車站(東站)(2020.09.01造訪)
在2016年10月16日台中鐵路高架化後,東站率先啟用,而西站尚還在施工,在西站的旅客必須要繞路走連通道並且上樓梯到二樓買票、三樓坐車,此期間極為不方便,而西站的周邊也在做大規模的重建(包含站前廣場的設置、交通動線的改變、周遭車站綠美化、裝飾藝術的擺設)等等。
車站周邊的建成路地下道填平、復興路陸橋拆除、大智路打通等工程陸續的完工當中,即將完成都市縫合的目標。
復興路老屋
台中後站的復興路原本是田野一片,只有少數幾棟房屋,因為酒廠與糖廠兩大產業帶動了後站復興路的發展,街屋林立,開啟了後站商圈的發展史。
右側這一棟(八方雲集)展現日據後期折衷式樣的現代建築,正立面由褐色與米色小磁磚於戰後重新貼上,原本應該為洗石子材質
就位於台中東站出來後右手邊的街屋
根據網路上的資訊,這兩棟也是老街屋,但被招牌給遮住了,無法看清楚原貌
靠近復興路南側的街屋群
位於三角窗還有一幅3D彩繪
文青果組合會社(陳文銘故居)
日據時期的台中產業以農業為主,且又以香蕉為大宗,為因應大量香蕉的出口,蔬果交易場所也應運而生,包含過去的第一市場、第三市場、大智路、和平街、信義街及振興路環繞的區域內,都有香蕉等蔬果大批發。不僅帶動周圍蔬果物流商家的富裕興盛,連帶促使商家的建築設計更為鋪張華麗。
這棟位於復興路四段與復興路四段73巷的交叉口,原屋主陳文銘以經營香蕉產業致富,後因青果組合會社移往他處,此建物便售予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鄭傳對醫師,重新裝修為外科診所。現為一般住家,為鄭家後代所居。
一樓乃是結合兩根仿希臘柱式中的多立克柱式與一根長方柱組成一體,共設有四組,營造出「四柱三開間」的建築格局,不但具有加大面寬的效果也使整體建築更加華麗與穩重。
鋪張華麗的半圓形山頭,兩隻石獅據於圓柱之上,上方老鷹或白鴿的石雕為視覺焦點,中央卷葉草圍繞著「文」字,也就是陳文銘,下方有大鳳梨暗示著水果交易外也有興旺之義
建築後方則以清水磚磚砌表面,並改為長條狀窗戶。
互助街老屋
23號這一棟昔日為協進鐵工廠,目前人去樓空已經歇業
斑駁鏽蝕的鐵招牌仍掛在其中
大公街街屋
這是街上唯一歷史街屋,本來為兩棟,另一棟不久前被拆除,紅白相間的大正風格,可惜保留狀況非常糟糕。
立德街街屋
街道位於天外天劇場旁邊,當時在此有繁榮的商業行為,而擁著較高密度的街屋。
三棟街屋保存著原始的褐色洗石子外觀,當年的木窗都幾乎存在,女兒牆為倒三角形連續圖騰
這側的四棟街屋也是多少保有當年的樣貌,但還是多少有被整修過
左邊這棟街屋原始一樓樣貌,上方三開間的玻璃窗,下方雙開木門與大片窗戶,當時的用途是住宅非常特別
富山機器工廠
年代不詳,路過時看到浮雕的工廠名稱、垂直花磚飾牆與水泥飾條、水漬、落漆、鐵窗欄杆與歪斜破損的木窗以及屋頂上不知如何在那裡生長的幾棵大樹,使人路過想不注意到都很困難
天外天劇場
這是一座電影院和劇場。1936年3月的啟用,由台中仕紳吳子瑜出資,原臺灣總督府技師齋藤辰次郎負責設計建造。
「天外天」名稱由來有兩個說法,其一是因劇場建築高聳,從頂端眺望,視野極佳,命名「天外天」有「更上層樓」之意。二是民間耆老相傳吳子瑜曾請獨生女吳燕生取名,吳燕生認為父親很「天」(台語「粗心」之意),建議命名為「天外天」。
1919年,台中仕紳吳鸞旂在台中市櫻町自家公館庭院「怡園」建立私人戲院,供親友及賓客使用。1933年吳鸞旂之子吳子瑜有鑑於台中座結構老舊危險,因此著手將私人戲院擴大,並開放對外營運。
劇場有三層樓的空間,可容納630席觀眾,當時輪流上演電影、歌仔戲、京劇,還設置了食堂、咖啡廳、跳舞場、茶店等空間,為臺灣當時規模最大的民營歐式戲院,時人稱之與東京寶塚不相上下,也是台中繼樂舞台之後第二座由臺灣人投資興建的現代化劇場。劇場於1944年7月因戰爭被迫停業。
戰後有一度恢復營業,但是經營困難,吳鸞旂又因此過勞病倒,因此將空間轉讓給別人,改成國際戲院經營,不過1960年代不敵當時競爭激烈的電影與劇院市場,撤銷營業登記,爾後此空間1975年轉作太源冷凍廠(泰源冷凍廠)、1990年代轉作鴿舍與釣蝦場經營。2012年再轉作停車場經營,建物上層荒廢
地址:臺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140號
林子瑾瑾園
建於1911年,是日據時期櫟社、台灣文化協會等重要文化團體活動場所,以及發行刊物「臺灣文藝叢誌」之事務所,具地域風貌及地區性建造物之特色與建築,不過目前裡面大門深鎖不讓人進去參觀,只能從外面側邊看了。
建築本體為紅磚造並覆蓋日本瓦作屋面,中央入口山牆泥飾主題細緻,是獨一無二的磚造大瓦厝,構材包括紅磚牆、黑色大屋瓦、檜木門窗、木摺壁牆、洗石子地坪等,空間寬敞,庭院優雅。
地址:台中市東區大智路104號
帝國製糖台中營業所 (2020.09.01造訪)
興建於1935年4月,戰後作為臺灣糖業公司臺中辦公處。因受到國際糖價及臺灣產業結構轉型影響,臺中糖廠早於1990年11月關廠,並逐年拆除原廠區內多數房舍,本棟建物是全區僅存日據時期之建築,2019年底修復過後的帝糖以「台中產業故事館」面貌重新與台中市民見面,規劃一系列展覽與餐食,向大眾訴說這些隱身在現代日常生活背後的故事,而今年是開幕首年,我也搭著順風車來朝聖囉。
帝國糖廠建築由日本技師自齋藤辰次郎所設計,全棟以鋼筋混凝土構造為主,搭配芬克式桁架鋼構屋架;屋身外觀貼設灰綠色抓紋面磚,搭配米黃色斬石子基座,開口部細長窗戶及水平雨庇與飾帶交織,構成立面的韻律;屋面鋪設改良式水泥理想瓦。建築風格屬於古典與現代過度之裝飾藝術風格,在對稱穩重的古典量體上呈現簡化的幾何裝飾。
車寄開口部則有幾何形飾帶,還有屋脊上方設有通風器為當時整體性熱氣循環設計思考之證據。
建築周邊種植不少景觀樹木
後院特寫
台糖生態湖
目前保存於帝國糖廠的狛犬,雖然以考究這對狛犬的原始供奉神社,但可確認的是日據時期留下的文物,後來被放置於帝國糖廠車寄處的石階上,直到1992年隨著台中糖廠的關閉,台糖公司為保護狛犬,將其移往后里月眉糖廠安置。
而隨著帝國糖廠、湧泉公園和星泉湖的開放,許多老台中人,不管事台糖子弟或東區民眾,總是回憶起過去曾經在帝國糖廠前方的兩隻狛犬,因此在2020年帝國糖廠開幕的這一年,以借展的方式讓狛犬重新迎回帝國糖廠,除了滿足民眾過去的種種回憶,重現過去帝國糖廠狛犬實際放置位置,也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狛犬文化。
有時候我們進入剛修復的建築裡面,都會保留一部分原始建築的材質做說明,像是下圖「灰泥壁修復圖」,修復師為了讓工班清楚了解各分壁層,因此製作這面分解說明版,完工後也特別留下提供民眾欣賞,讓遊客能夠了解古蹟、歷史建築在修復工程上是需要多方研究與老師傅的智慧技藝。
防火鐵捲門手動捲揚器介紹
進入館內後,就到處看看,前面為的小小咖啡廳「壹玖參伍」,提供咖啡、甜點、茶飲為主
裡面採光佳,非常的明亮
用餐的座位區
很多個空間都設有座位區,有如在一個小包廂用餐一樣
座位區旁邊還有擺設版畫作品
大廳還有陳列一些展覽、文創商店,像是2020系列首展餅舖時光,以東區好時的「家有囍事」系列主題,擺放台中知名的喜餅店模具、故事與商品,到介紹台中印刷產業的喜帖、花藝,再延伸至婚紗、嫁妝的百貨業發展,將台中各式重要的產業,化作有實體、有故事的展演,帶大家深入淺出瀏覽傳統禮俗的囍事傳承。
介紹紅包袋所代表的祝福、禮儀
介紹中式喜帖撰寫模式
印刷樣式
百年歷史的瑞成書局與印刷業的發展歷史
Pro Lab職人工作坊涵蓋各種創意物品,並不定期舉辦DIY體驗。
最後方另一間餐廳「冶糖」,門邊放了兩個骨董級的椅子
菜單
餐廳提供泡飯、餚饌、湯品、煴麵、炸物、茶品等服務,另外能夠在窗外看到生態湖的湖景,還蠻愜意的。
從戶外看「冶糖」餐廳
外頭有廁所可供客人使用
糖鐵軌道遺跡
秀泰生活台中站前店(2020.09.01拍攝)
位於干城重劃區內的南京路上,商場建築分為兩棟(S1館與S2館,中間有南京立體停車場隔開),總樓板面積約13,700坪,由秀泰集團、南山人壽合作開發,2017年3月開始營業,商場主力核心店為秀泰影城、小書房及各式主題餐廳。
新時代購物中心
2015年7月開業,其前身為2001年啟用的德安購物中心與新時代購物中心。主力核心店有家樂福量販、凱擘影城、H&M、UNIQLO、無印良品、健身工廠、大魯閣棒壘球打擊場、保齡球館及各式主題餐廳,位置緊鄰台中東車站
東門橋
全長160公尺,寬度27.5公尺,為銀灰色橋體,與不遠處淺綠色之東昇橋互相輝映,橋的兩邊設有人行步道,供民眾步行、賞景。
舊東門橋原建於日據時期,橋面為混凝土結構,隨著人口的增加橋樑已經超過負載力,在2001年7月桃芝颱風侵襲使得風雨交加橋面因此斷裂,一對母子驅車回家行經東門橋時人車雙雙墜入河中,後來父親尋不著妻、子,在不久後也不慎落入河中,留下家中兩老遺憾終身。新橋以三個「人」字型的設計來紀念桃芝風災中於該處舊橋喪生的一家三口,於2004年7月完成東門橋重建
橋的設計為「單跨度單拱肋三叉型鋼橋」,橋面結構為「鋼床鈑系統」,鋼拱呈大「人」字弧型,鋼索下端另有三具較小之人字型,象徵父母對子女之慈愛呵護,共同伸張手臂相連成一弧形保護傘,象徵永遠守護著橋上熙攘往來的人群。
東門橋遠觀與旱溪景觀
東昇橋
橋樑連接東門路及十甲東路,跨越旱溪,東西側與旱溪東路及旱溪西路交叉。橋的兩側有人行步道能夠提供民眾健行、賞景。
橋身為淺綠色,與不遠處銀灰色之東門橋相互輝映,成為台中市東區及旱溪上最醒目之地標
橋身特寫,後方為74號快速道路(環中東路)
自東昇橋上看北方的東門橋
東光綠園道
近年單車運動風氣興起,各縣市政府因而大力推廣自行車專用道,而東光綠園道也是近年來規劃而成的,是一處兼具觀光、人文、感性為主題的自行車道,總長度約3.4公里,北起東光園道446-1號前,南迄忠明南路,沿途有四季翠綠的小葉橄欖遮蔭,是整段環市休閒自行車道中,最涼爽舒適的一段。適合闔家大小一同來遊憩。本行程只有騎到大智公園為止。
景色是不是很美呢?
經過仁和公園,可以看到一支大型的鐵鎚,它象徵的是東門社區獨特的機械加工文化。
東門社區從前有許多小型工廠,是機械加工集中地,發展協會決定在東區的入口位置增加鐵雕藝術裝置,以工業圖騰為主,為東區增添文化氣息。
在下午接近黃昏的時候騎起來非常的舒爽,同時在這座城市的公園裡森呼吸
途中都會看到這樣的單車裝置藝術意象
東峰公園(2015.09.18造訪)
又名「勞工公園」,面積6.4公頃,有一座相當壯觀的228紀念碑,紀念碑前方有大廣場,也曾在這裡舉辦228和平紀念追思會,園區內設有放映堂、禮堂、壘球場等先進設施,還有許多有特色的石雕像,提供勞工朋友及民眾一個最便利的休閒空間。
一處涼亭供民眾休息乘涼
旱溪流經公園的景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