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04B:高雄市小港區一高雄國際機場、紅毛港文化園區、大坪頂熱帶植物園、鳳鼻頭廟口碗粿

話說小港:

原名「港仔墘」,位於高雄潟湖南岸之鳳山港畔而名。1920年鳳山港淤塞,成為不通舟楫的迷你港灣,故改稱「小港」。

小港在荷據時期已經開發,荷蘭人建紅毛港使之與安平港成為犄角之勢。明鄭時期屬萬年縣,為國姓爺鄭成功部將吳燕山所墾拓。清朝時代先後隸屬於鳳山縣鳳山莊、鳳山里,其後又分為鳳山上、下二里。日據時期因地方行政區域迭經更張,隸屬時變,先後隸屬於鳳山支廳、鳳山小港庄轄有小港、二苓、大人宮、店仔後、鹽水港、中林子、鳳鼻頭、大林蒲、紅毛港、中大厝、空地仔、莿蔥腳、中廓、大坪頂、二橋等十五個部落。

台灣光復後,將所有街庄改為鄉鎮,小港鄉隸屬高雄縣。1979年高雄市改制為直轄市,小港鄉由高雄縣歸併高雄市並改為小港區。

捷運小港站

多向度聚場/洪龍木

藝術家以卡漫精神轉換小港工業城,使其成為一個輕鬆幽默的生活城鎮。他以陸、海、空等事物之形象,進行圖像與造形的交換、轉接與融合,如負載力強的大象結合機翼、自由的海豚加入鳥羽、快馬接遞貨輪、翔鷹附上奔騰馬腳、悠遊的鯨魚裝上輪軌、海鳥化身魚尾等,呈現小港地區的多向度中介形象,使乘客回眸駐足凝視,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捷運高雄國際機場站

高雄國際機場

建於1938年,當時為「小港飛行場」,由當時的大日本帝國陸軍使用,台灣光復後被政府接收作為空軍訓練基地,1965年才由民航局接管,成立高雄航空站,開辦民營及貨運業務,是南台灣唯一一座國際機場。晉身為國際機場的高雄航空站本來運輸量不高,一直到解嚴廣開大門及開放大陸探親才湧現流量,也因為吞吐量接近臨界點,因此從1987年開始擴建機場,新建國內線停機坪及跑道,又於1991年擴建國際航廈專用航站等建設,高雄機場已成為台灣第二大國際機場。2004再次擴建停機坪,可以容納更多客貨機,讓南台灣國際航空與世界接軌。


機場前面的噴水池

機場大廳

國際航線到站時刻表

遊客中心

裝置藝術品


中華航空飛機

機場聯外道路


紅毛港文化園區

紅毛港名稱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其一,根據相關文獻及耆老訪問,約在明末,「大林蒲」與「紅毛港埔頭仔」之間有一潮流口,此一潮流口可能就是今天的紅毛港,其理由是:根據荷據時期1662 年《手繪台灣海圖》<北港圖>。所示,可清楚呈現出大林蒲與紅毛港之間的潮流口,旗后至紅毛港地區形成之狹長沙洲,在荷蘭時代尚未與台灣本島完全相連,而此未相連之處,即是寬廣水域,荷蘭人之船隻可能在此進出活動,上述的潮流口即是紅毛港。其二,也有人認為,在「中洲」(旗津區最南端,今二港口附近)與「紅毛港」之間,有個地勢較低的地方叫「崩隙」,四百年前仍是個缺口。荷蘭人曾在此地區停泊或活動,因此紅毛港地名之由來是與荷蘭人有著密切關係。

位於高雄港第二港口的東南側,占地3.42公頃,2007年紅毛港遷村,改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僅留下一隅「紅毛港文化園區」,運用意象呈現和創意策展,凝結紅毛港聚落緜延400年文史底蘊,見證高雄港開港100年發展歷程。

園區內規畫「高字塔旋轉餐廳」、「展示館」、「戶外展示區」、「天空步道」、「碼頭及候船室」、「觀海平台」六大區域,這裡也是全台唯一可近距觀賞大型貨輪出入港的地方。園區成為船迷、攝影者的焦點

後方藍色建築為紅毛港外辦公大樓

種植各種鮮豔植栽及花草為園區增添了許多色彩與活力


在候船室可以搭遊艇遊港

候船室原本僅容納50人,如今擴大到能容納150人次,更特別打造三艘全新遊艇,分別命名為「海汕號」、「烏金號」及「保庇號」,提供遊客便捷的交通服務。

豎立在候船室前方空地上,這幾根柱子是「馬賽克燈柱」,上面妝點的圖案象徵者紅毛港的海澄、海昌、海豐、海原、海城五里,還有代表紅毛港五大文化特色「瀉湖」、「蝦苗養殖」、「捕烏魚與卡越仔」、「宗教信仰」、「帆筏風華」。


迷宮-希望(魚網)福鐘

漁網為紅毛港漁村生活中最重要的必需品,透過遊客穿梭於漁港之中找到出口有如漁民心中滿載的喜悅,進而敲響代表進港時的平安幸福鐘聲。


屋側展示著過去捕魚工作、四角網與船屋,為「帆筏風華」裝置藝術品

園區可以近距離觀賞大船入港,及觀賞貨櫃輪繁忙的起吊作業




長榮海運的貨櫃輪長宜輪,總重達到69千噸,可以戴5364個貨櫃


港邊滿滿的都是貨櫃起重架,一整排在港口非常壯觀


紅毛港旋轉餐廳頂端是一個高字,高字塔加建了三百六十度的旋轉餐廳,可以用餐時近距離欣賞「大船入港」。


高字塔旋轉餐廳與夕陽景色

這條步道前身是台電大林火力發電廠的運煤輸送帶,在紅毛港遷村前,這條運煤帶是藍色的,以工業的意象穿越狹長的紅毛港聚落上空。目前已經卸下輸送煤炭的功能,並且換裝為白色外殼,在藍天之下格外耀眼,蛻變成觀賞紅毛港美麗海景的「天空步道」

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高雄貨櫃碼頭還有高雄第二港口


「船舶交通.服務中心」VTC塔台

港區設置有五部雷達、無線電系統、電腦及顯控系統、閉路電視系統、特高頻無線電探向儀等高科技設備,該等設備針對港區半徑二十海浬服務範圍內各式船舶實施連續性之偵測、追蹤,並將所得資訊傳回VTC塔台內加以整理分析,使管制人員可即時瞭解港內、港外船舶動態,並可對海上航行船舶提出航行指導與警告訊息,防止海上意外事故發生。完成後取代過去信號台之人工作業管制方式及加速船舶進出港作業,增進港埠營運效率,並可有效降低船舶碰撞事故之發生,預防海洋污染。

牛車展示

戶外展示區部分保留當時紅毛港的建築,利用老房子的原本構件,結合仿古建築手法呈現仿如過去在紅毛港聚落生活時的虛擬實境。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建物大多是根據他們以前的外觀及建築形式來翻修或重建

由於園區的空間有限,因此以意象策展取代原貌重現,利用老房子的原本構件,結合仿古建築手法,呈現仿如過去在紅毛港聚落生活時的虛擬實境。

由於戶外展示區多是保留僅存的斷壁殘垣,所以用了許多鐵條支撐著

仿造的透視磚瓦平房;牆面上的「隴西」是李姓的堂號


某些牆面會張貼黑白照片重現當年的生活景象




屋內的鞦韆,以鞦韆的方式能變幻視覺角度的特殊遊戲形式,讓觀眾與環境互動,更深刻體驗海風吹拂的感受

園區設計刻意將戶外展示區的建築體蓋成「未完成」的樣態,並不是還沒完工,而是用這種安排陳列方式讓大家容易觀察老房子興建的過程及建材的運用方式

李氏古厝隴西堂

渤海堂架構,這棟古厝是介紹小林平埔文化

平埔婦女服裝展示,還能試穿體驗的

我也租借了服裝來裝模作樣一下

裡面是紀念品店,裡面很多東西都是文創設計的,很有設計感

「卡踏車」,車頭還有個大燈,腳踏車旁還有個石磨

模擬的屋內擺設一景,裡面展示紅毛港遺留下來的文物,還有張貼遷村前的照片剪影,相信生活在紅毛港的老一輩都會很懷念那段日子



紅磚為紅毛港早期常見的建築材料


早期的公車站牌


還有在臥室、廚房各種傳統家具展示

紅毛港的帆筏文化

早期秤重量的工具

隔壁棟民宅

捕魚網與蓑衣

這裡也有賣文創商品、紀念品供遊客來挑選

園區展示館

展示館內的主題設計,從紅毛港聚落的生活點滴,以及祖先們流傳下來的文史素材中,提煉出傳承意義的內涵,進一步轉化成故事性、趣味性、娛樂性兼具的互動體驗。

展示館的入口以「乘浪上港」四個巨型字與水波紋揭示單元主題,迎接來訪的遊客

紅毛港歷史劇場展區-記憶的渦流

本區以詩文、老照片為素材,透過科技後製,呈現那曾經存在,現已消逝的紅毛港漁村景象

紅毛港居民遷村後紅毛港文化園區的誕生

這裡曾是我的家

紅毛港,歷經了台灣史上最大的遷村,站在這塊土地上,你,可以想像對紅毛港居民而言,「這裡曾是我的家」嗎?透過「隴西堂」李厝建築紋理為家屋象徵,裝載著紅毛港居民生於此、長於此、在此地老去、與海洋交融為一體的生命史。

海汕聯合里集會模型,建築創建於1936年,前身為保甲書記事務所,屬於日式洋風建築

此模型為「隴西李厝」,創建於1936年,此處基地原為海,後填地而成。至德堂構造形式為咾咕石造承重牆,表面以洗石子及彩繪磁磚裝飾,其裝飾繁複,為紅毛港裝飾最為華麗的民宅之一。

美麗的高雄港灣貨櫃商港的景色壁畫

登上逐浪起伏的船隻,與大海搏鬥求生存的討海經歷,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生命經驗。

此區讓觀眾登上模擬的船隻,運用動畫體驗大海的「藍色遼闊」、「黑色狂暴」與「紫色恬靜」,觀眾將以身體和視覺經歷濃縮過的海上航行經驗,開啟大海中的無限想像。


紅毛港之六姓氏角頭廟宇設計的「祈福籤詩區」

高雄貨櫃港的日常剪影


烏金傳說、紅毛港的祖先與烏金的淵緣介紹


來到紅毛港園區別忘了到Bugtom美國冰淇淋文化館紅毛港限定包裝的「保庇冰淇淋」,位於展示館旁邊。

大坪頂熱帶植物園

位於高坪特定區,東鄰大坪頂特定區的保護區和風景優美的鳳山水庫,西鄰臨海工業區,原為台地地形,天然地形有陡坡和懸崖,總面積約300公頃左右。是全國第一座以保育、研究、教育及遊憩來建構的都會熱帶植物園,可說是當地之肺,提供豐富多元的植物與生態環境。

園區主要分為熱帶風情區、果樹區、莽原區、雨林區及濱海植物區、水生植物區、網室植物區和教育解說中心。另園區特別依照距離遠近,規劃四條適合不同體能狀況的散步路線,讓遊客能夠依照難易度挑選遊園路線。

門口進來,迎接遊客的是青蛙水池,水池上有一隻隻可愛的青蛙公仔

園區有一大片風梨園

小木屋是熱帶植物園遊客中心兼洗手間。室內附設有休息區,可以在這休息吹吹涼風

園區內之教育解說中心、各項解說服務與設施,除提供服務與解說外,並可達到教育推廣的目標,提供遊客一處休憩點,以及作為全球性關心議題之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園地。

遊園步道,步道平整完好,走在其中彷彿遠離了都市塵囂,適合假日到此一遊

綠油油的園區景色,不管是參觀或是健走運動,景觀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園區位處高海拔,因此可以俯瞰整個高雄市區

接著來到小港的鳳鼻頭社區,來介紹一處好吃的早餐

阿鸞碗粿(小港區丹山三路83號

介紹這一攤位於鳴鳳宮前面的早餐,碗粿25元、大腸20元、香腸15元,我總共吃了2組大腸香腸與1根香腸,尤其是香腸特別開胃,肥瘦適中,我很喜歡,另配一碗貢丸湯,甘甜好喝

70歲的阿鸞阿嬤在此已經經營了37年,自家製作的柴燒碗粿25元非常紮實大顆,正常食量一碗就滿足了!

裡面還有放些許的鴨蛋,是和我們一般在外面吃到的碗粿不一樣的地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