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9A:嘉義縣民雄鄉(I)-民雄放送局、招待所與其日式房舍、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民雄鬼屋、熊大庄森林主題休閒園區(234)
話說民雄鄉:
本鄉「打貓」地名之起源,實係洪雅平埔族語Taneaw之台語近音譯字。日據時期,日吏對本鄉「打貓」之地名認為不雅,將原平埔族讀音DAPYO,改稱日語近音之民雄(TAMIO),將本鄉改為民雄庄。「民雄」,沿用至今。
民雄車站(縱貫線里程282.5K。上行車站:大林車站,下行車站:嘉北車站)
1903年設站,初名「打貓驛」,後改為「民雄」。目前所見的站房為2009年興建的跨站式站房,與大林車站依樣為綠建築車站。
第一月台有陳列幾座裝置藝術,非常的有趣
鵝的石雕
來民雄一定要去吃鵝肉,為何民雄鵝肉這麼有名呢?據說在火車站前這條和平路在全盛時期開了很多家鵝肉小吃店,現在只剩5家,這條路被稱為民雄鵝肉街,喜歡吃鵝肉的饕客絕對不要錯過這條鵝肉街喔。
跨站式站房眺望鐵軌與其周遭景色,左方道路為和平路,即俗稱的民雄鵝肉街。
民雄鄉公所
在公所旁邊的巷子有幾面3D立體的彩繪牆
大士爺廟
本廟建築起源年代無法考證,可能創建乾隆年間。現有建築重建於1923年,合祀了四座廟宇的神明,因此大士爺廟的格局區分為四大部份:左右側邊建築是開漳聖王殿和開台聖王殿,中軸線的三川殿和主 殿則是大士爺廟的主體,後殿則是祭祀媽祖的慶誠宮。
大士爺,又名「大士爺伯」、「大士爺公」,其起源眾說紛紜,一說大士爺是鬼王,後被觀音菩薩收降;二說是觀音菩薩化身為鬼王樣貌以降伏眾妖鬼;而縣志記載的是,北港泉州人與民雄漳州人,為一文錢細故械鬥,死傷慘重,所以事後雙方協議以普渡方式,祭拜亡魂,大士爺即亡魂神靈之代表;也有說是因為瘟疫,先民因此祭祀原本家鄉所信仰的大士爺,希望能平息疾病。
民雄慶誠宮
民雄保生大帝廟
創建於1754年,由洪隆光等七人創立。百年後1875年林光輝等六人再修築,目前所見的建築為1977年竣工啟用,主祀保生大帝。
都市計畫公園(2019年已經封閉)
兩隻鵝的石雕裝置藝術
蝴蝶形狀外觀的表演舞台
這座溜滑梯做的像城門的樣子,表面寫著「諸羅城」三字
公園外牆為雞的樣貌
前往民雄放送所的路上可看到周遭的綠色稻田與藍天白雲
位於民權路上歷史老屋
來去體驗當DJ一民雄放送所
前身為1940年興建的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戰後作為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來改隸屬於國防部,國防部遷出後1999年做為國家廣播文物館,為台灣第一座展現廣播歷史與故事的文物館,目前已登錄為歷史建築,平時仍維持正常廣播訊號發射運作,館內陳設近百件廣播老古董,並擁有一座透明播音,錄音室。透過導覽解說,來館民眾不僅可清楚明瞭廣播的製作與發射過程,在週末尚有開放遊客自行體驗當時各式的播音設備呢。
矗立在嘉南平原上的一個重要的地標-206公尺的鐵塔,曾是家民雄地區耀眼的地標,也是二戰期間扮演最重要傳送訊號給各地重要的腳色!
入內前走道有一個造型機器人迎賓
將放送局使用可愛3D模型呈現
大型真空管水冷系統設備
這個就是傳播訊號的天線
中央控制台之大小不一的發射機
鎮館之寶-「日本NEC電氣公司製造MB-15-A型100千瓦中波發射機」
這是天線鐵塔絕緣磁礙子
MB-15-A
100Kw中波發射控制桌(1937年出廠)
為50HG-2 100KW中波發射機工作人員值機位置
STUDER 903 成音矩陣控制器
錄音室空間
牆面上掛著廣播電台節目播出流程圖與五燈超外差收音機的介紹
聲音處理成電波訊號之流程圖
跟著導覽人員進入特展室,除了歷史文件也有舊文物的展示唷
集音麥克風
收音距離長達十幾公尺,用於廣播長距離收音及電視綜藝節目、影片的拍攝現場。1980年代用於雙十節閱兵大典,詳實紀錄軍隊響亮的踢步正聲,及軍機飛越時劃破天際的呼嘯聲。
盤式錄放音機組
明星牌電唱機
真空管
展示櫃中的真空管
真空管群組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民權路74號,TEL:05-2262016
營業時間:週一休館;週二至週五:上午9:00~11:00/下午13:30~16:00週末假日導覽服務請事先預約
現今民雄分台保存之宿舍區可分為高等官官舍、判任官甲種二戶建官舍、判任官乙種二戶建官舍及判任官丙種二戶建官舍等四種官舍標準。群聚之聚落保留了當時的環境與氛圍,而這種特有的環境與芬圍,配合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環境與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日式招待所等建築,形成一種重要之歷史文化保存區,完整的呈現了台灣日據時期產業建築之特色,實屬難得而具有獨特性。
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日式宿舍群相關之歷史空間仍保存良好,具歷史價值已於2000年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
首先來看招待所
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於1940年完工,為兩層樓的木造房屋,木骨構造,門廊由木門柱所支撐,基座為洗石崁卵石,屋頂為木格天花鋪設、出簷設計,主題為編竹夾泥牆,外牆為雨林板,平面結構呈現L型,一樓前半部為招待室及大廳,右側走道以和室隔多兼塌塌米臥室,呈現濃厚的日式氛圍
周邊坐落多間標準日式格局宿舍,由日籍建築師鈴置良一設計
這些日式建物有好幾棟等待著整修當中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園區佔地6.6公頃,整體規劃構想是以文化公園為概念,為全台唯一結合表演、教育、展示、休閒等多樣化功能的藝文特區。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擁有各種不同的表演場域,演藝廳大約可容納1000位,另貼心的規劃了8個身心障礙專用席,及貼心的親子包廂,演藝廳還設有升降的樂池,是國內少數可以演出歌劇、音樂劇的場地。不論是何種類型的演出,均能在演藝廳中得到最大的發揮。
戶外荷花池環繞的水榭舞台、印尼涼亭式的多功能表演亭及具有蝴蝶造型牆的戶外表演亭,都是開放式的演出場地,在此演出拉近民眾與表演藝術的距離。再者,表演藝術中心還有大小排練室可提供表演團體熱身或提供給社區或學校社團使用,使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學生、團體能擁有一個熱情揮灑創意的表演空間。
荷園由瀑布、水道、大小荷花池所共同組成,池內水生植物與悠遊自在的魚類及各類昆蟲,形成生態上的平衡,為園區景觀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每年荷花盛開季節更是遊客拍照打卡的好時機。
演藝廳
為專業戲劇、舞蹈與音樂的表演場地,屬於中大型劇場,不論是何種類型的演出,均能在演藝廳中得到充分發揮。觀眾席分為兩個樓層,座位數共計944席、輪椅席10席,與舞臺親近的距離以及舒適的觀賞角度,另設有貼心的親子包廂,是親和力十足的表演觀賞場所。兩旁中國風味十足的亭台閣樓
這裡是芙蕖廳,總面積約110坪,名稱源自曹植洛神賦「灼若芙蕖出淥波」詩句,以細木格窗裝飾展現出雅致的人文氣息,適合辦理主題展覽、教育訓練、音樂演出、宴會活動。
水榭舞台,此依傍水岸造型,屬於傳統戲台格局,觀眾可以坐在廣場或者廊道之上,感受傳統廟埕般的氛圍。
實驗劇場,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空間,觀眾席可輕易將空間轉成鏡框、雙面、多面式或環型劇場,座位數不定,中心舞台依照需求自由升降,燈光音響設備也隨之調整,同時擁有張力索式瓜棚及舞台懸吊系統,適合各式各樣的表演空間。
水池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265號
進入興中村,下圖為興中社區農村特色彩繪牆
民宅外牆有各式農村特色圖畫,均由當地居民手繪而成,並且黏貼貓咪的紙板來營造社區,使得社區更為生動活潑
途中見到農民正在使用收割機鋤草
民雄劉家古厝百年鬼屋
民雄鬼屋的由來很多,我只挑一個比較合宜的說法來分享:
由於劉氏古宅地處偏遠,兒女們陸續長大自立門戶後都在各地發展,各有各的事業,劉員外過世後也沒有兒女想要回來僻遠的老宅居住。於是過了很久漸漸的屋子就都沒有人照顧,再經過天然災害,地震、颱風侵襲後,老榕、荒草漸漸蓋滿了整個屋子,再上一些傳說就成了目前的民雄鬼屋。
後院的古井與其石雕
在旁也有鬼屋咖啡吧,人似乎很少,但是裡面有很多亮眼的設計,就等你們來鬼屋咖啡廳時來自行發掘吧!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義橋12號
熊大庄森林主題休閒園區
從民雄鬼屋走出來縣道166後,不遠處就是熊大庄了,至於廠區為何取名為「熊大庄」可大有來頭,此地為興南村,係民雄第一大村莊,亦稱之為「尚大庄」,台語發音與「熊大庄」相似,所以名稱就是這樣產生的。廠區前身為保養品、化粧品的代工廠,如今轉型推出自創商品,賣場內的商品皆為自行研發生產,種類包含生活、沐浴清潔與臉部保養品。
除了是小朋友喜歡來的地方,也是情侶喜歡打卡的熱點
製造產業走向觀光化,儼然成為台灣新興的旅遊趨勢。民眾藉此能有系統的認識產業、參觀製程,透過體驗商品進而安心消費。熊大庄便是這樣一處結合寓教於樂、親子體驗等多面向功能的觀光工廠。
外面造型輪軸桌椅除了觀賞用也提供遊客休息的地方
園區各個角落也有很多熊熊家族的蹤影
樹屋裝飾
逛累了也能夠坐下來休息
目前無需要門票即可入內參觀,裡面也設有咖啡廳,可以趁著假日帶著家人小孩來此半日遊,廠內也有一些供遊客試吃的餅乾或蛋糕或飲品,方便前來參觀的民眾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回去。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工業二路17號
下一篇:民雄菁埔彩繪貓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