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4B:嘉義縣新港鄉(I)-新港鐵路公園、25號倉庫、新港客廳、奉天宮、頂菜園鄉土館、板頭社區交趾陶藝術村(244)
一分為二的笨港與新港鄉鎮由來
雲林縣北港鎮到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一帶,古稱「笨港」,其位置約在南壇水月庵到北港北壇碧水寺之間,早在荷蘭時期就有地圖記載,在清朝不僅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更是盛極一時的大市鎮。
1750年,笨港溪(今北港溪)嚴重氾濫,將笨港分為「笨港北街」(笨北港)及「笨港南街」(笨南港)兩部份;1782年發生漳泉械鬥,笨北港泉州人攻打笨南港,加上接下來的林爽文事件及笨港溪水氾濫,使笨南港漳州人遷至東南方的「麻園寮」,稱「新南港」,繼承了昔日笨港的歷史文化,也成為今日新港發展的起源,至清末易名「新港」。
日據時期,總督府以台灣全島有多處「新港」的地名,加上新港遠離河港位置,易「新港」為「新巷」,光復後改為臺南縣新港鄉,1950年改為嘉義縣新港鄉至今。
▲本鄉有高速鐵路經過,圖為北上新港街區過程中所攝影
新港鄉公所
公所前面的裝置藝術
新港鐵路公園
前身為台糖鐵路嘉義、北港、虎尾線的「新港站」,早年主要用來運送甘蔗外,每年農曆元月至三月期間的進香時期更是每天早上六點就發車,每班車都載滿了進香客,但由於環境變遷,糖業逐漸的沒落以及交通工具的進步,台糖鐵路逐漸荒廢,於1982年走入歷史,也由於鐵路及車站乏人照顧,車站遭拆除,直至近年來的整理及修復後成立「新港鐵路公園」,也是全國第一座以鐵路為名的鐵路公園。
公園保留部分舊有鐵道、柴油古董小火車、月台、防空洞…等,月台上擺設了咖啡桌和休閒座以及鐵道枕木所做成的長椅,地方居民更是努力維護公園環境的美化,因此新港鐵路公園成為當地居民日常活動的重要地點。
地點:嘉義縣新港鄉中山路72巷(新港遊客中心旁)
附近景點:
(1)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
(2)新港奉天宮
新港人的藝文天地一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
前身是新港鄉農會的大型儲物倉庫,為早期國軍戰備存糧所用,而後隨著爭戰平息解除戰備後,25號倉庫一度荒廢,在當地政府機關努力之下,將其重新整建,設置文化館作為展覽各界藝文活動之場地。
25號倉庫結合了地方特有文化像是交趾陶、竹工藝、北管戲曲、國樂、合唱等等,遊客們可藉文化館的各式藝文展覽,以了解新港鄉當地的特色。特別是於文化館25號倉庫內,其內部建築仍是保留了當年的建築風味,像是木造屋架、紅磚砌造、斑駁剝落的水泥牆、通風小氣窗及鑄鐵小鐵窗等,從這當中彷彿可以看見倉庫當時的景況。
另外,這裡也是外界文藝創作交流的主要窗口,以教學寓意為發展核心,並提供兒童、青少年及親子間優質的學習與遊憩空間,是一處多功能的新興休閒育樂場所。
新港遊客中心
「新港客廳」,是新港招待人客的好所在。2004年新港文教基金會透過與鄉公所的合作,承租鐵路公園對面的台糖老宿舍,透過改造保留原本日式建築物的木構、屋瓦和白壁,在庭園內種植花草綠化環境。
位置就在在五分鐵道旁的舊台糖宿舍,以「新港人款待人客好所在」為主要精神,讓旅客可以在舒適又兼具人情味的空間裡品嘗美食,感受最在地的新港風味。希望這個「新港客廳」能讓每個前來的客人都像在家一樣舒適自在。
在石椅上使用馬賽克來剪粘花朵
除此之外周圍也有幾棟老屋值得看的
新港人的信仰中心一奉天宮
位於新港鄉新民路與中山路口,原名為「笨港天后宮」,後因洪水氾濫沖毀,後重建於1811年,定名為奉天宮。奉天宮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素有「開台媽祖」的稱號,據傳當時航海家劉定國恭請湄洲天后宮的媽祖,供奉於船上保佑航海平安,路經笨港時媽祖顯示欲留此地佑民,即為「船仔媽」的由來。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誕辰皆有許多信眾前來參拜,是奉天宮最大的年度盛事。
參拜完後,廟口有一些美食小吃也是不容錯過的唷,以下介紹我當天傍晚在這裡品嚐的美食小吃。
廟口小吃推薦:
(1)新港肉粽秀(每個口味粽子都很好吃)
地址:新港鄉中山路17號
口味有土豆、香菇、滷肉、蛋黃、栗子口味,價位$25~30/顆
<營業時間11:00~00:30>
(2)新港臭酸麵(並非麵臭酸變質,只是添加了烏醋所致)
地址:新港鄉中山路37號 <價位$30/碗>
頂菜園鄉土館
鄉土館由陳明惠先生一手打造,他為了不讓人忘記早期的鄉土生活,親手重現了台灣1960年代的鄉土農村生活,透過創意的發想,一磚一瓦的塑造成一個世外桃源,獲得勞委會補助的鄉土計劃園區。園區內為了徹底呈現農業時代的景觀,甚至不建圍牆,隨處可見都廢棄物再利用的巧思,極具鄉土原味。
門口為嘉義人公仔
入口
獨一無二的嘉義客運售票亭,是全嘉義最後一個早期客運的產物,可謂是「縣寶級」的珍品。這裡的站牌可不是訪古製作的,這些都是嘉義客運真正的歷史文物
候車站旁老舊房舍,是嘉義客運的站長室,站長室前有詳細的時刻表和集章區。斑駁的時刻表,很有歲月的痕跡。
舊式的公共汽車,也是目前的遊園車,遊客能夠上去參觀
玻璃上面貼著卡通人物的圖畫,具有童趣性質
公車門口還繫著一隻羊
園區也看得到鐵路貨物車廂
園區的一隻水牛在休息
除了水牛還看到羊隻在園區出沒
古時的柑仔店
頂菜園更是一個在地社區發展的協會,常舉辦如生態教學、鄉土文化體驗、老人關懷等活動,並帶動板頭社區的社區營造。
活動中心裡設有懷舊古厝的場景,像是紅色大燈籠、木門、春聯、斗笠和碾米機等等器具,都充滿懷舊風味
頂菜園農村博物館的活動中心,此處空寬敞,擺放了很多的方桌和板凳,
農村開封府的圖畫,專門替即將消失的農村文物發聲
來到社區餐館逛逛
室內擺設得宜,令人賞心悅目
古物改造過的桌子,非常有看頭
古物改造過的桌子,非常有看頭
使用入園券兌換飲品一個,最後再補差價即可
陳明惠將古老的東西收藏著,為了就是要讓年輕一輩的小孩能夠銀水思源,許多在都市看不到的古物,來這裡都追尋得到。
園區隨處可見早期農業社會存放稻穀的古亭畚
為重建過往的渡船頭、笨港一號、港灣街樓、笨港汎營、古早公有市場,將新港的起源具體呈現眼簾。
模擬早期渡船頭的樣貌,左邊還有蔣公塑像
笨港汎營
彷彿穿越時空來到鄉下的小吃攤
戒嚴時期都會貼的標語,嚴禁組黨結社
這裡是公有市集,擺放了不少餐車小攤販,這裡也提供租借單車服務
提供當地居民、遊客休息、吃東西的歇腳亭
板車上面放置酒甕、花盆造景
接著來去造訪交趾剪粘工藝村一板頭厝社區
你知道嗎?打造一個社區總體營造,不但要有錢有力,還要把社區的中心思想找出來,也就是社區營在地核心價值所在!
新港板頭社區就是以火車站為中心思想,秉持著保留農村原貌,把原本已經填平的鐵道和火車站重新再用一磚一瓦蓋起來,同時把社區的故事還有歷史文化都在社區營造之中慢慢呈現,同時把自己特色商品拿出來假日市集賣,使得社區每個人都可以有收入,貼補家用,再者也不乏對於老人的福利,也在此設置嘉義縣第一個老人關懷據點,讓這些社區老人都可以得到完善的照顧和娛樂的空間(也不定時的安排團康活動),讓他們感覺到人生活著是有的意義的
此外,也鼓勵青年返鄉創業,為社區營造注入一股新血
「若是火車轉來時,帶來旅客與生機,大家感想是甚麼?台灣故鄉人情味。」
「火車有無轉來已經不重要,在我們心目中火車早就轉來了...」
板頭社區門票費用:入園清潔費:50元/人 (可以抵消費) 導覽解說 50元/人
板頭車站原本已經是荒廢且被拆除的一棟建築物,在社區理事長陳明惠與社區志工的努力下以舊廢料綠美化讓荒廢的車站重生
社區規劃師努力找出車站的老照片讓車站原貌重現,將原來僅有10.5坪的車站擴建為現在的25坪的空間大小。
板頭厝車站外面用馬賽克拼貼的巴士還有交趾陶的人物,栩栩如生
板頭厝五分車鐵道大事記
板頭厝社區主題曲、順口溜
山寨月台,月台是販賣部、紀念品、賣吃的與喝的,由當地居民來這裡販賣自己的商品,貼補家用
板頭阿兄呷甜、呷涼的店家
這裡有隻盆栽娃娃在奉茶呢
盆栽做成的母子乘坐著三輪車,前面是盆栽豬隻在拉車前進
親水公園,有一對嘉義人農夫農婦之彩繪公仔
板頭社區是1990年代寺廟剪粘、交趾陶宗教產業的發源地,有「交趾剪粘工藝村」之美稱。
板陶窯
前身為藝昌陶藝廠,是全國第一家利用隧道窯技術生產廟宇剪黏和交趾陶的工廠。後來增設了「板陶窯文化館」,推展交趾陶文化,成為台灣特有的交趾陶花園。
外觀造景結合了工藝技術,採用古典中式庭園合併日式建築,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到交趾陶剪黏DIY,以及自己動手做馬賽克、陶板畫、碗盤彩繪的樂趣,或者可以直接去參觀師傅雕塑的交趾陶、剪粘的虎豹獅象麒麟五獸等作品。除此之外,還設有露天咖啡座,並提供民宿及下午茶,提供遊客遊客歇腳之地。
社區青年返鄉所開設的店家,為社區注入新生力軍
社區有提供租車服務,可以騎車單車、協力車逛整個社區一圈,體驗當地的風俗民情與田野景色。
交趾剪黏的手掌椅子
梅花鹿母子剪粘
板頭厝社區地圖導覽
學生下課途中所發生的趣事形成一幅逗趣的農村生活景象特寫
八仙傳奇
古笨港的歷史剪粘,將過去笨港的歷史使用交趾陶黏貼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
史前笨港地區為原住民洪安維雅族的鹿場,刀耕火種,干欄式房屋,種芋作為主食,善於賽跑,四處可見梅花鹿奔馳
1621年顏思齊不滿日本幕府的統治,與二八兄弟密謀起事,不幸事情洩露,率眾十三艘船出逃,從長崎平戶島行駛至九州西海岸的外島洲仔尾,陳衷紀危言駛往台灣。農曆八月二十三日船抵達台灣,在笨港登陸,思齊見島上土地肥饒、大片荒野、尚未開闢,決議在此開疆拓土,乃率眾伐木闢土,招募漳泉移民,將墾民分為十寨,發銀兩與耕牛、農具等等,思齊遣人與院住民商定疆界安撫,互不干擾。以航線經驗及船隊,開展海上貿易、發展山海經濟,開始漢人拓墾台灣序幕。
笨港長天宮
創建於1796年,主祀天上聖母,陪祀玄天上帝、中壇元帥、王爺、註生娘娘、土地公、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等神祇
磚造大古井
水牛馬賽克拼貼圖畫
馬賽克水牛的裝置藝術,擘劃出社區農村印象
古笨港文化區
這幅黏貼畫稱為「新港夏夜」,佈滿整個涵洞周圍環境,為整個單調無味的涵洞添加活力。
由上方觀景台眺望周遭的田野景色
灣仔內站,昔日輕便車站之一,為台糖虎尾糖廠、北港糖廠經營的輕便鐵路之中途車站,現成了當地民眾、遊客休憩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