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4A:嘉義縣六腳鄉-潭墘社區、六家佃長壽橋、蔗埕文化園區、苦楝樹隧道(243)
話說六腳鄉:
舊稱「六家佃庄」,相傳清乾隆年間有六戶佃農至此開墾,遂以六家佃庄稱之,後因臺灣話「家」與「跤」(kha,在官話中為腳的意思)音近訛傳,遂改名「六腳佃」。
六腳鄉公所
潭墘社區
墘,是旁邊或附近的意思,潭墘,就是因為墾殖的先民,紛紛沿著村內數座大池塘邊蓋起了住家,久而久之,這裏便稱為潭仔墘(台語),也就是現在的潭墘村。
這裏的池塘,曾讓潭墘風光一時。在幾十年前,這裏就有著十七個磚窯,因為這些大小池塘塘底的淤泥,十分適合燒製紅磚及屋瓦,帶動了村子興旺的窯業。但1959年的八七水災,整個村子被大水席捲,損失慘重之餘,十幾間的窯廠,也因為不敵其它地方新式燒窯器械的引進,十年內一一關廠。
雖然社區燒窯業已不復在,但仍有燒窯的遺跡,社區居民近年來著手社區營造,除了用彩繪外,也會用馬賽克拼貼方式,向外來的遊客介紹社區的歷史還有以前的產業,境內有三合院日據時期還有光復後的等跨時代的老建築,都是前來朝聖六腳鄉的人絕不能錯過的一角唷
進入社區行經過程看到有一棵樹木咬著一根木頭,奇特的景象
社區報馬仔,社區有甚麼重要的事情都會透過這個放送頭傳遞給社區居民
古色古香的雜貨店,牆壁黏貼一些馬賽克磚彩繪整個店面
碾米工廠外頭有農村特色的彩繪

墘窯陶坊,是潭墘社區營造的據點,有機會可以預約他們的DIY燒陶的體驗
可惜今天沒有開放,否則可以一探究竟
牆上的馬賽克拼貼出當地的特色,顯現出社區當時有燒窯產業,還有當地的農村景象、特產的彩色拼貼,非常的漂亮
池王廟建於1892年,主祀池府千歲,為潭墘村民的信仰中心
池王廟後方的大池塘,波光粼粼,景色優美
走在潭墘社區中,可以發現很多棟歷史老屋,其中有幾棟木造與磚造建築風格的和式建物能夠保存到現在不簡單,走進社區有如穿越時空來到了五十年前的台灣社會。
發現六腳亮點一六家佃長壽橋
原為一條運送甘蔗的舊鐵橋,爾後在嘉義縣政府努力規劃下,將其重新整建成為現代化自行車吊橋,並串聯了蒜頭糖廠與東石漁人碼頭等著名觀光景點,是目前全台最長的吊橋。
隨著六家佃長壽橋的完工啟用,也順利串聯起嘉義朴子溪自行車道路線,配合自行車道路線環遊其中,沿途可見當地明媚的田園風光及生態景觀,宛若詩中之畫般,令人心曠神怡,於視覺上更是極佳的饗宴。
附近景點:
(1)台糖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
(2)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長壽佃橋旁看到這裡有一間傳統豆花,天氣熱來吃點冰的消暑一下,牆壁的外觀為童趣的彩繪
店內的彩繪牆,有種3D立體的感覺,周遭背景都幫你準備好了,此時你該在背景裡面擺個POSE
除了背景,下方還有很多戲偶,周遭還有背景點綴,有點像是布袋戲的戲棚
吊起來的玩偶
店內招牌的紅豆豆花,豆花非常綿密、吃起來也不會太甜,味道恰到好處,感受著食材的紮實
此外,店裡也有販賣軟鐵蛋,一顆10元,也推薦大家嚐嚐看唷
外頭大面積的鳳梨田
蒜頭舊車埕小站
蒜頭原名「算頭」,有「九萬二七千」之俗諺,當初在地有錢人很多,算來算去都是頭,堪稱首善之區,因此稱此地為「算頭」,後來因台語發音與「蒜頭」,就被訛傳成「蒜頭」,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蔗埕文化園區(蒜頭糖廠)
廠區與故宮南園僅一街之隔,遊客逛故宮南院順便也能夠到這裡逛糖廠。糖廠設立於1906年,為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所設立,原料區遍及蒜頭、灣內、田尾、溪南、雙溪口、小槺榔等地,因優秀蔗作地及先進製糖壓榨機具,曾為全臺第三大廠。甚至到了戰後,蒜頭糖廠的績效依舊是全台最優良的,因而有「台灣寶庫」之美譽。
2001年納莉颱風造成廠區淹水,製糖設備嚴重毀損,因此停止製糖業務,而逐漸轉型為觀光糖廠,而蒜頭糖廠結合台糖特有的五分車,以「蔗埕文化園區」發展。
台糖冰品販賣部
炎炎夏天當然要來一支冰棒或者冰品來消暑呀
蒜頭車站
昔日有營業線南靖線、朴子線等二線。糖廠停業後,利用南靖線部分區間,行駛觀光列車至蔗埕車站折返,稱為蔗埕線。站房建於1930年,建築以阿里山檜木構築而成,為日式木造站房,裡面的候車室、售票口、辦公室、員工休息室,整座車站格局依舊保存,也仍然在運作當中(轉為觀光用途)。2001年站房獲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
空襲旅客疏散方向標示
蒜頭糖廠廠區醒目的大煙囪
蒸汽機車368號,1948年出廠於比利時,用途為運送甘蔗。
溪州牌機車910號柴油引擎,1957年在美國出廠,用來運送甘蔗。
下圖嘉義人公仔均由藝術家彩繪而成,將藝術家眼中的嘉義特色藉由公仔呈現出來。
這種用在糖業運輸的火車俗稱「五分仔車」,軌距為762mm,約為歐美1435mm寬軌車的一半,而閩南人稱一半為「五分仔」,因此得名。
40年前,蒜頭糖廠的小火車是運糖及六腳鄉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今已改為載送觀光客,讓民眾體驗樂趣的休閒小火車。
進入園區之後在售票口買票搭五分車遊整個糖廠園區,票價為單一票價,全票100元,限當日乘坐有效。
五分車候車處&五分車體驗簡介
糖廠內舊火車站開出,約一小時的體驗,車上的導覽人員為乘客講解糖廠歷史,介紹園區景點,沿途看一望無際的蔗田和桃心木高級樹林,遠眺台灣高鐵嘉義太保站南下北上的高速火車;再往西折返糖廠,經蔗埕文化園區、長壽橋(台灣最長的自行車橋)、親水公園,園區古色古香的建築可以欣賞,最後火車駛入工廠內,有如過山洞般,遊客一同唱起民謠「丟丟銅仔」就結束五分車之旅囉!
糖廠園區遊客服務中心
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一台糖日式宿舍篇
蒜頭糖廠木造宿舍區包含10棟宿舍及1棟甘堂,宿舍區依不同階級分獨棟住宅及雙拼住宅,其空間主要區分為居室空間、服務空間及通行空間,使用面積亦依階級而有不同。
養路倉庫
昔日值班室房舍
這棟水泥建築為台糖公司嘉義產業工會(製糖工會)還在使用當中
廠長辦公室建築本體
副廠長宿舍
甘堂
早期因為每到汛季廠區都會淹水,由台糖公司出資興建這座二層樓的鋼骨結構建築。1959~1960的水災此建築正好扮演了幫助當地民眾避難的角色,現在平時作為台糖員工的公差宿舍。
甘堂為2層白色西式洋樓,型式優雅,其2樓露臺可眺望週邊景色
蔗埕微風餐廳
介壽堂
建造於1955年,為紅白相間的洋式樓房相當於今天的活動中心,為當時糖廠內人民的休閒娛樂場所,保有日據時代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
糖廠神社
落成於昭和年間,其遺址在今招待所一帶,現豎立蔣公銅像之台基與神社有所關連,台基下並充份利用作為防空洞,將神社遺蹟巧妙轉化作不同信仰使用。
廠區軍事碉堡-八角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