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台中市神岡區

旅行日期:2016/08/20 ()
呂家頂瓦厝
1771年詔安秀篆呂氏族人之呂祥省攜眷渡海來臺,至1790年定居於神岡三角庄,「呂家頂瓦厝」為呂氏渡臺在三角仔庄所建的第二座宅第,建造年代推測大約在1825年,此時呂家十三世祖光明公已有「鄉飲大賓」職銜,是目前已知且尚存的第一代客屬移民建築中較早的案例。同治初年,呂家經歷四張犁戴潮春之亂後,筱雲山莊落成,長房呂世芳派下陸續遷出,側廂淪作田佃厝使用,因長年無人居住增()建少,致建築得以保留較多原建築格局與特質。

建築為二進雙護龍格局,與詔安、秀篆原鄉地祖厝極為接近,僅規模略為縮小。大木構架:採透雕束仔及以斗承楹作法,呈現潮州木構特質,大廳未設燈樑,亦屬客籍作法。
呂家頂瓦厝建造材料多半就地取材,不像一班民宅採用大陸福杉,而是大量使用在地的茄苳、肖楠、棟木苓樹材,卵石則來自大甲溪。由於建築年代久遠並已指定為古蹟,修復工程以原況保存為原則,無法考證之圖文則不臆測或添加。
 現居後代的子孫,在庭院養的兩隻羊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中興路30巷32號

筱雲山莊
這棟是清領時期舉人呂汝修的祖宅,建於1866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當年呂舉人的父親呂炳南,因奉養慈母,為使歡娛晚年而特別興建的,同時由於呂家富有,又好結交文士,一時名流雲集,名聞遐邇。

現存筱雲山莊的建築物群,最早始於同1866年之篤慶堂,其次為1888年之筱雲軒,還有日據時期的迎賓樓,前後長達六十餘年之擴建經營,形成一組有機體。各個時期的建築皆反映了時代特色,也是欣賞台灣民居建築百年多來的縮影。

建築主體為兩院落多護龍格局的四合院,正堂為出廓起形式,與各護龍間以「過水」相接,可同時居住多人,可守望相助增加防禦功能,筱雲山莊的護龍比中央門廳「篤慶堂」凸出一間,使正面看起來像三合院,與台灣各地的四合院作法較為不同
日據時期建立的迎賓樓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大豐路四段116號
田中間豬室繪社
一走進大門,大北極熊的壁畫搶先吸引了目光,是由阿蕉的好夥伴「好哆粒」團隊協助繪製,傳達環境生態的意念
 另一面牆則是由阿蕉繪製的大蘋果樹,象徵著藝術在這裡生根茁壯。

古色古香的紅磚厝從老屋翻新,花了8個月的時間改造豬圈、牛舍及舊式房間,屋舍除了保留主要風格,也利用原有的紅磚、土塊、舊床頭板及籬笆,拼創出其他家具。



舊豬圈改建的咖啡廳,寬敞獨特的藝術氣息常常聚集許多藝文愛好者同聚,喝杯香醇現泡的拿鐵或茶飲,享受慵懶午後



接著走進隔壁的牛舍,此空間規劃為展覽空間,提供藝術創作者展出作品;另一側則是繪畫教室,每周都有固定的繪畫課程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中興路102巷18號


神岡社口


社口大夫第
神岡地區於清代稱為「新廣莊」、「神岡莊」,與來此開墾者之祖籍廣東省嘉應州神岡社有關,為一客家聚落,日據時期始於1920年改稱「神岡」迄今。除社口大夫第外,神岡地區的客家文化資產如市定古蹟呂家頂古厝及筱雲山莊,其祖籍為詔安縣秀篆的客家人;地方著名的犁記餅店與崑派餅店亦與社口林宅一家頗有淵源。

台中市市定古蹟社口林宅,為社口客籍仕紳林振芳在1875年購入吳張舊宅後進行修建,於1878年左右主題建築落成。此外,因林氏曾透過捐納取得「中書科」與「同知」,故其宅第稱之為「大夫第」。1985年社口林宅即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社口林宅的門樓是一層樓,面寬三開間,外形簡潔
進入門樓是一條彎曲狹長的甬道,磚土牆內是各自獨立的日式房舍
社口林宅屬於「兩進多戶龍形式」的四合院建築,座北朝南略偏西,全區建築空間可區分為門樓、半月池、門廳、正廳、過水廊、內埕、天井、內外護龍等。原四周以莿竹環抱,並置有銃櫃,再搭配門樓後的甬道,即早期大宅防禦系統的典範,可惜現金莿竹與銃櫃已無存。再者,林宅裝飾精美,亦甚可觀。如門廳兩側棟架之木雕與彩繪書畫,牆身之磚雕、石雕及窗扇,以及屋頂上之交趾陶等,均為上乘佳作,值得來細細品嘗。



水塘
本處為全區之主要蓄水處暨出水口,將沿著正身與護龍之排水匯集於此;同時本池也是地勢最低之處,若正身屋後有「化胎」,不僅符合「背山面水」的格局,同時也具有聚氣、聚財的寓意,並且兼備消防用水機能。社口林宅之水塘原為半圓形,即俗稱的「半月池」,後因腹地縮減而成現貌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文化街68號、70號、72號 
犁記餅店
創始人張林犁先生十二歲便在目前犁記餅店隔壁的「三合院」學習製餅,由於勤奮學習,深獲師傅賞識,二十三歲即學成出師,於二十六歲時創立「犁記」,店名取自他姓名中的「犁」字,1894創立至今120年。  

林犁自製「漢式餅」販賣營生,後來開始不斷地研製與改良,聽取了當地秀才林振芳的提議,選用綠豆做餡,細心烘烤,口味香甜不膩,口感極佳,連日本人也愛吃,日據時代,台式月餅價格大眾化(當年油鹽缺乏,鹹、甜口味的糕餅,是富裕人家才能吃到的點心),又剛好一口一個,入口即化,所以銷路很廣,贏得不少人的稱讚,逐漸在台中闖出名號,更奠定了犁記「傳統酥皮月餅」於糕餅業中的一席之地!

 以祖傳台式月餅聞名的犁記餅舖,現在還保留松木桶蒸籠等傳統設備,第三代的經營者張汝洲表示,以松木為邊欄,竹子為底,天然材質蒸籠擁有毛細孔保留氣味的優點,加上獨創的「雙面烘煎法」,做出來的餅層層密合,呈黃金扁平狀,香酥口感好。

後來犁記為符合素食人口的需求,也製作素餅,種類有台式月餅、蓮子餅、鳳梨酥、麥芽餅等,無動物性原料,受歡迎程度頗高,亦贏得良好口碑,各地民眾專程到犁記準備一份伴手禮,讓親友解饞,經口耳相傳,犁記在國際上已享有盛名。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中山路520號
社口萬興宮
萬興宮主祀天上聖母,據說建於1734年,現殿則是1920年重修,主祀天上聖母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中山路551巷46號
神岡區公所


紅庄田園咖啡簡餐
位於潭雅神腳踏車步道旁,據老闆的口述:本店家是由王家七兄妹所共同經營的田園咖啡簡餐,紅磚屋為本店特色,為了重溫小時候的記憶,達成姊妹間的小小夢想。園區內提供了咖啡簡餐、蛋糕、鬆餅等其他餐點,簡餐皆為當天烹調,每天菜色推陳出新經過精美設計,另一項特色為本店起司蛋糕,濃濃的起司帶著微薄的檸檬香,來到這裡應該要品嚐一番呢。

 綠意盎然的景象,彷彿來到了叢林咖啡廳
進去喝個下午茶

除了點一杯水國茶外,老闆也招待我吃一塊鬆餅,在假日異常寧靜的咖啡廳,我也在此時與老闆有段互動的時光
本店皆經由老闆之一阿木先生,精心設計,店裡園區的一草一木皆由自己栽種
 此為紅磚所蓋製而成的噴水池,為象徵紅庄的精神指標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中山路1381之6號

續往潭雅神綠園道,接著抵達神岡圳前里
潭雅神綠園道是台中市境內第二條鐵馬專用道以全國第一座自行車專用天橋為地標,為神岡線改造而成,由台鐵、國防部共同經營的軍用鐵路貨運支線。路線自潭子站分歧後,向西行進至油庫終點站。全線於195735日通車,199971日停駛。

起點為鐵馬驛站終點為清泉崗戰車公園,整條車道像是穿越城鎮中的一條鄉間小徑,騎起來輕鬆平緩,讓人有偷得浮生半日閒

圳前仁愛公園
原址原為「空軍仁愛新村」及「空軍神岡退員」宿舍,後提供臺中市政府作為公園使用,公園占地面積2.23公頃,為神岡面積最大的公園,公園內有親水區、生態池、舞台廣場及沙坑堡壘等多樣化的公共生活設施及綠美化空間,提供市民舒適的戶外休憩空間。

以空軍第427聯隊隊徽為設計概念的迎賓廣場地標,三架IDF戰機模型垂直向上的飛行姿態
沙坑堡壘
「飛行大道」景觀橋
種植很多花花草草的生態池

親水區

逛完回到潭雅神自行車道繼續前進

神岡線的「神岡車站」舊址
神岡線的車站:「潭子」、「社口號誌」、「神岡」、「清泉崗」、「油庫」等五個車站,總長13.4公里,跨越潭子、神岡、大雅地區
 神岡線遺留下來的鐵軌

神岡區山皮里
 高鐵列車呼嘯而過
目前沒有花海,等到花開的季節再來吧 

神岡長老教會
1957年10月在此設教,古色古香又清新脫俗的教堂,為名建築師陳天助的著名作品。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神岡路501之1號

位於潭雅神綠園道4.5K處有一棵樹齡近八十年的老樟樹,樹蔭茂密在炎炎夏日中提供騎車民眾遮蔭及休憩的處所




接著騎回神岡社口歸還Ibike後就搭公車回家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