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A:新竹縣關西鎮(I)-石光社區、南山社區、牛欄河親水步道&東安古橋、關西仙草之鄉(259)

話說關西鎮:

關西鎮三面環山,上谷間有鳳山溪和數條支流,處處青山綠水,風景綺麗,就連關西的地名典故亦十分令人神往,本地最早稱為「美里庄」,先民開墾為肥沃農地後,為象徵新興茂盛,於1783年改名「新興庄」。 1850年又改名為「鹹菜甕」。1920年因客家人擅長製作的「鹹菜」,與日語「關西」諧音,再改名為關西。

關西鎮好山好水,尤其飲用水質特佳,是最理想的居所,日據時代就是有名的「長壽山之鄉」。


關西市區的外環道所拍攝的景色

關西鎮公所

搭乘新竹客運5620路公車到達石光,是進入關西鎮的第一站。

石光社區與聖方濟沙勿略天主堂

石光位於縣道11820.5K處,以前舊稱「石岡子」,是指多石頭的丘陵地。 當地丘陵山坡多礫石,早期移民選擇在山麓建立村莊,因此而得名。

由石光國小的小學生所動手彩繪的塗鴉牆


社區玉米田

在石光國小旁有一座天主堂,本堂由加拿大人白智誠.道納先生及夫人達蘭賽玲,於1954123日為追念其弟弟白樂莫神父所捐建,特奉傳教主保「聖方濟沙勿略」為本堂主保。19551225日午夜彌撒,正式啟用新設建落成的石光子聖方濟各沙勿略堂,這是在關西地區第一座教堂,隨後鎮外各地陸續建有小教堂數座。

高聳的塔樓搭配石砌的門牆,空間挑高設計,在教堂側面配以修長的半拱玻璃窗,夕陽西下形成獨特光影,深具哥德式建築之美,佇立在純樸小鎮格外耀眼,成為當地的地標

地址:新竹縣關西鎮石光里887

露德聖母朝聖地

想要到露德聖母朝聖地,必須要爬上上百階的階梯,才可以到達,而我大概走了五、六分鐘左右。要離開石光步道就得要經過露德聖母朝聖地,就可以接到縣道118號。

本堂位於新竹縣關西鎮石光子露德山(原名老虎山),於19584月由葛民誼神父彷法國露德聖母朝聖地而建,經繼任本堂滿思謙神父所整修,。露德地方原在法國南部,因聖母瑪利亞曾在該地顯現十八次而馳名。

前來朝聖的教友都很喜歡在聖母像前點燃祈福的小蠟燭,並且領念玫瑰經,請聖母瑪利亞為我們向耶穌基督所祈禱的意向轉求。



堂內的玻璃也是採用彩色玻璃窗,但其色彩較耶穌聖心堂更為豐富,同時在玻璃窗上有許多有關宗教的圖形,各有其代表的象徵意義喔!


山洞前方有一聖母塑像,身束青巾,身穿白衣,手持一串玫瑰念珠,造型為露德聖母顯現時的樣子。聖像的用意是為我們知道,聖母曾以一樣的姿態在法國露德山洞顯現。前來朝聖的教友都很喜歡在聖母像前點燃祈福的小蠟燭,並且領念玫瑰經,請聖母瑪利亞為我們向耶穌基督所祈禱的意向轉求。

造形特殊的「大山洞」佈道集會場


有一座中式涼亭可以坐下來休息

園區種植了一些花草,令人賞心悅目


石光(老虎山)古道

「古道見證了台灣的開拓,也是台灣歷史的小縮影」

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石光古道,是清末年間與日據時期,石岡仔庄往來鎮內大旱坑庄及桃園龍潭重要交通聯絡要道,古道早期的功用以運輸為主,是人力肩挑經濟物產至龍潭販售的最佳捷徑;又古道位置剛好位於石光里與東平里的交界處,所以古道也曾經是居住大小東坑地區(現今東平里)的學子至時光就學的行走路線,已有200年的歷史,直到公路興建後,古道才逐漸沒落。

近年在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努力下,獲政府專款輔助,由石光社區發展協會及政府重新整修石光古道,古道的起點為石光國中,終點為茶園涼亭,沿途有涼亭、觀景台及木椅,供遊客遊憩。由於此步道行經老虎山故當地人稱此條步道為老虎山步道。

此步道有兩個入口分別為:

(1)石光站下車後走進石光社區後到石光國中開始進入步道

(2)聖母山站(石光站後過三站)有一個階梯通往露得聖母朝聖地,到朝聖地後,上面有一條道路可以通往茶園,然後往左走即可接到石光古道

石光古道入口意象

正式走入步道前會經過一棟三合院,為羅家三合院古厝「豫章堂」。

豬圈

使用麻繩做成的造型豬隻

掛著客家花布的特色涼亭

人力肩挑塑像

走到後面會看到一座觀景平台,可以看到鳳山溪平原還有遠方的山巒景色



火龍果樹

北二高速公路也能夠看見

茶園景觀

下山途中看到幾頭牛隻


上林社區

晃完露德聖母朝聖地後,便前往下個景點一范家古厝,走在竹21鄉道途中遇到蠻多怡人的美景,過了鳳山溪不久後就看到坪林天主堂就在右手邊,前方也有「上林社區請您來聊」等字樣歡迎我們,續走也會看到旁邊還有石造的人拉牛的雕像,接著就前往范家古厝了


范家古厝

建於清代,為早年開墾新埔、關西,居功厥偉之范氏家族來台第三代一范汝舟先生於1850年所興建,歷經百餘年,其宅第氣象恢宏,正廳稱「餘慶室」,乃取自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意;左側三護龍、右側四護龍;氣勢雄偉,保存頗為完整。是屬關西鎮歷史悠久且保存完整的古厝,氣勢宏偉、視野良好,佔地超過一甲,范家最為人所稱頌者,乃范朝燈之十子皆大學畢業,而有「十子十登科」的雅譽。




地址:新竹縣關西鎮南和里1

周遭綠油油的田野風光

關西鄭氏祠堂

位於關西鎮明德路旁的鄭氏祠堂(縈陽堂),建於1834年,祠堂正立面材料使用主要為紅磚與石材,於興建時紅磚均特別過油處理,故磚色特別紅,是一大特色,因建築本體具歷史文化藝術保存價值於1985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透過這座祠堂,令我們了解臺灣移民歷史,對當年披荊斬棘之辛苦倍加欽佩。

地址:新竹縣關西鎮北斗里明德路56

南山社區風景面

南山社區有獨特的地理景觀,從關西文昌祠往下眺望,「關西八景」的「文祠遠眺」、「馬武連峰」盡收眼底,近看有「南橋踏月」一景,八景有三景在此。

除此之外,由於鳳山溪環繞,早年更有水車群轉動,灌溉農田的農業景觀。而南山里五至九鄰更是台灣保有難得的姓單姓聚落。也由於宗親無形力的維繫與結合,開創出關西近代一脈富玉族群,留有「屋書院」、「南山大橋」「豫章堂公廳」等等兼具文化與歷史的客家統建築。



清澈的溪水

這裡擁有有如東部的田園山景



豫章堂羅屋書院

羅屋書院為關西羅祿富派下的書房。羅姓同宗,清朝乾隆拓墾時代即居於本區,成為單姓聚落。稱「羅屋書院」主要因為此建築過去曾經扮演新竹關西羅氏家族內私塾的角色,亦有其淵源。透過如此的稱號,目地在於緬懷過去的同時,將來會透過各樣的活化措施,使其成為客家文化與價值傳承的平台。所以,羅屋書院的發展,會與地方及週遭相互結合,讓客庄的文化與特色能持續傳揚。





在羅屋門樓前往左望去會看到這間有著白色典雅外觀的雙層拱券迴廊建築,還有綠釉花瓶欄杆

此為羅屋書院教師們的宿舍,初建於1906年,原名「八角屋」,後由新埔藍華峰秀才取名得月樓,現在的模樣是改建過的


牛欄河親水步道公園&東安古橋

從中山路往東邊走去,有一個道路橋樑,左側有一階梯可走下去,下面為親水公園,而在橋上那個道路下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橋,名為「東安古橋」,1927年建造,是關西僅存的最具歷史壯觀的五拱橋,取材當地的方解石,每塊橋石各有不同色澤紋理。岸邊柳樹成陰,近年來在橋下舉辦音樂會,更增添優雅風情親水步道,全長約5.2公里,沿牛欄河鋪設,沿路設有熱量標示牌,周圍風景宜人,各項設置完善,安全性佳,非常適合家老小悠閒散步,無論是白天或夜晚,都很適合健走運動。

走在親水步道當中能夠近距離與河水親近,炎炎夏日非常沁涼。

紅色的景觀拱橋

隱約看到河道中的小瀑布,流水潺潺,聲響清脆

山巒景色


印象關西一仙草之鄉

※氣候條件:

每年三月,雲霧繚繞的山間氣候帶來種植仙草所需要的大量水氣,日夜溫差大,夜間容易飄起濃霧,是仙草理想的居所;十月時的乾燥氣候及著名的九降風更成為仙草採收後的天然風乾工具。

關西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不僅仙草產量占全台八成,香味濃厚、膠質含量高的關西仙草,品質更是全台之最。

※心得分享:

在逛老街時看到有店家在處理生的仙草,我順便在店裡買了一瓶仙草汁來喝,喝起來怎麼不是甜的而是苦澀呢?老闆娘說原來這就是仙草的原味,甜是因為添加了合成物所致,老闆娘還說這種原味的仙草汁比甜的仙草汁更能夠清涼解渴,所以一定要是原味的才能夠發揮消暑的功效喔!很幸運今天學到了一課。


關西美食料理照過來一關西仙草巷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仙草巷,在進去以前以為仙草巷應該裡面都是多個在賣仙草的店家,結果這個名稱只是那個店裡的名稱,而且是在樓上,於是搭著電梯上樓用餐。

電梯門一開,就被他們店裡的擺設吸引住了,他們店裡的仙草好幾種料理,甚至還有伴手禮任君挑選,讓來到這裡的顧客不但可以嚐到現做的仙草料理,若意猶未盡還可以帶些仙草伴手回家去吃呢!



仙草巷的美食達人-鍾永熹,對家鄉的名物「仙草」有著一般特別的感情。他回憶小時候務農的父母總是會把長大田埂邊的仙草採收回家曬乾儲藏,再來年夏天酷熱時節,煮成消暑解熱的仙草茶帶著下田,作為農事忙碌間全家休息喘口氣的解渴清熱飲料。憶起童年對仙草充滿感情的他,對仙草的好處,總是說不完,美食創意,總是特別的多。

攤開菜單,仙草料理可真不少,例如仙草膠質丁、仙草膠磚、仙草飯糰、仙草雞湯等等,顛覆我對於仙草只能當甜食的迷思....

我點店裡的膠質丁和膠磚當作是仙草料理初嚐吧!吃起來口感滑嫩又Q,難怪這家店這麼有名氣,也是遊客來關西必朝聖之地呢!



地址:新竹縣關西鎮中興路14

電話:03-587409003-58721670937-137570

營業時間:週一~週五:11:00~19:00、週六、日:11:00~21:00,全年無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