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桃園市桃園區
內壢車站(縱貫線里程63.8K。上行車站:桃園車站,下行車站:中壢車站)
1902年6月1日崁仔腳驛開業,位置約坐落於今日內壢車站附近。1920年改名為「崁子腳驛」。1934年因雙軌化改線因素遷移站房,遷至今日中壢區內壢里忠孝路附近。1958年2月10日改名為「內壢」。1984年為配合台一線拓寬,站址由靠近忠孝路口位置,向北遷移約50公尺(即現址)。
桃園區公所
桃園車站(縱貫線里程57.1K。上行車站:鶯歌車站,下行車站:內壢車站)
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一等站,旅客進出人次全國第二名,僅次於台北車站
桃園車站創建於1893年,當時稱為「桃仔園停車場」。1905年日治時代將縱貫線改線,在現址建造木造站體,並更名為「桃園驛」,位置是當時二十廳時代警察哨的所在地,也是一個極為熱鬧且富麗的農產品買賣集散地。1962年改建為混凝土建築站房,使用至2015年7月,因新臨時站房啟用後停用。
同安親子公園
多元的遊樂器材與寬敞環境,非常適合帶孩子來此野放。公園的遊具數量與種類頗多,可以玩蠻久,過個馬路就是桃園藝文特區的超大草皮和廣場,是個不錯的放風遊玩地點。
攀爬鋼架
旁邊有幾個泥塑雕像,可以坐在上面想像自己在騎馬的樣子
桃園展演特區
位於桃園區中正藝文特區,2010年落成,由綠野國際建築師事務所的許伯元建築師所設計,主體建築由鋁合金板材構建而成,流線型的設計從大地延伸向上盤旋,有如律動的彩帶,直奔天際,與之呼應的玻璃帷幕,格狀結構層層堆疊,在日間陽光折射下閃耀光芒,宛如一顆璀璨寶石;夜晚光彩奪目的LED燈外牆,則以多變色彩幻化出都會繽紛的現代時尚感;不規則幾何形狀的紅色大門更引領民眾進入充滿創意與驚喜的藝術空間。該建築曾榮獲內政部「100年公共建築物無障礙優良作品優等獎」。
展演中心連結在地、接軌國際的表演及藝術文化平台,負責策畫、推動更豐富多元化的展演活動,成為北台灣最有活力的「銀色藝空間」。
內部設有遊憩區、小型表演活動廣場、大型戶外展演廣場、生態保水及植物生態教育區,可說是兼具表演藝術、展覽、娛樂等多元功能之現代環保綠建築,
桃園天主堂
新民老街
走進鋪著花崗岩的新民街,這條對非桃園人來說實在陌生的街道,已超過180年的歷史了。曾經興盛一時,但隨著市中心轉移而沒落。 近幾年文創小店也紛紛進駐成為新舊交融的特殊街景。
昔時有「桃園第一街」之稱,街上除瀰漫古韻,近年也悄悄出現不少獨樹一格的小店,並且地人還發起一場小而美的藝術節,讓繽紛創作進駐街坊,讓這條曾日漸沒落的老街,湧現不少活力。 過去新民市場存在時,這裡聚集了眾多民生用品店家以及攤販,舉凡五金雜貨、米、布,都能在此買齊,算是便利居民的好場所。
這一間楊氏家廟興建於1918年,為融合西洋與日式的風格,是碩果僅存的磚造立面街屋,右側為目前作為住家的合記,早期應該是商店建築。
每一個店家都有掛像這樣形式的招牌,再融入店家的特色,就成了各個店家特色招牌囉
楓樹坑步道
登山口位於龜山區楓樹國小旁的真武殿,經一小片樹林後視野開闊,土路山徑寬廣有如荒野,大片的芒草景觀,每到秋季芒花隨風搖曳有如白浪般美麗,是秋季賞芒的路線之一。
不久之後可以看到不錯的景色有一群鳥在吃飼料
走到後面,會抵達寬廣的紅土廣場,這裡就是「停機坪」,也是眾路線的交會處,往上可至虎頭山頂,往下則往龜崙山,又名「龜崙口」、「新路坑山」,山頂是水泥鋪地的大廣場,有360度展望,可眺望龜山樹林邊界的大棟山,別名也叫龜崙山,站在龜崙山上眺望龜崙山,十分有趣。
沿途的景色美不勝收,這是往虎頭山公園的景色看過去的景色
虎頭山環保公園
這裡原本是桃園地區的垃圾掩埋場,經過地方政府規劃重整後,整座公園皆由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園區內設有觀景涼亭、大草坪與一些體能設施,可以眺望大桃園天際線
入夜後更可以看到大桃園的璀璨夜景,並且還有街頭藝人會在這裡駐唱,讓夜晚桃園市區越夜越浪漫的感覺喔
奧爾森林學堂
2012年以不破壞公園內景觀及樹木為原則下,在林木間搭起木製空中步道,同時利用雀榕善於纏繞的特性讓樹木與樹屋共生,打造出充滿生命力的三座「活」樹屋,並以大大小小的貓頭鷹裝飾其中,命名為「奧爾森林學堂」。
六角形「讀樹教室」,可近距離觀察樹木生態
其中有設計六角形的「讀樹教室」,可近距離觀察樹木生長的生態;至於船型的「綠野方舟」則是孩子們最佳表演平台,待再久都不厭煩。
泥塑袋鼠
各式恐龍造型,小朋友一定會高興地尖叫
貓頭鷹造型的「咕咕屋」則可窺見鳥類生態
生態池塘,有生態植物與烏龜、青蛙等生物可距離觀察生態
桃園孔子廟
坐落於虎頭山的半山腰上,是全台官舍孔廟中廟齡最少的,與其他孔廟不同的地方在於設有民間的崇聖會、崇聖祠、祠內有孔子塑像、智慧燈,這是全台官舍孔廟中少見的,每到考季前便有不少人來求取功名。
明倫三聖宮
位於虎頭山上,是一處儒、道混合之廟宇,二層建築,一樓供奉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二樓供奉文衡聖帝、呂仙祖及 司命灶 君三恩主,創廟迄今已有70幾年之歷史。創建於1934年,由范希武先生,自員林恭請關聖帝君至桃園之中正路創設「三君堂」鸞堂闡道,後來關聖帝君神威顯赫,信眾日多,於1958年改稱「明倫道院」,分為『乾』、『坤』兩院,乾院於1967年遷建至風光明媚之虎頭山,於1975年雕塑三恩主神像,入火安座,並奉諭改稱為「明倫三聖宮」。
位於廟前之關聖帝君之銅雕在二樓可以看到整個桃園市區的景色
從虎頭山走下來之後可以看到南崁溪沿岸的景觀橋
小木屋麵食館(晚餐)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建新街26號
桃園觀光夜市
夜市綿延2~3公里長,有琳瑯滿目的攤販、南北小吃供選擇,包含冷熱小吃、飲品、快餐等等應有盡有,尤其在北埔路上聚集最多傳統小吃,香腸、燒烤、鹽酥雞、蚵仔煎、大腸麵線、花枝羹、藥燉排骨、肉圓等等多元小吃,每天都擠滿了人潮,從傍晚開始營業到半夜收攤,桃園當地不錯的夜市喔!
蒸膳美清蒸肉圓
這是他們正在蒸煮的肉圓
豬肉肉圓
好吃的鮮蝦肉圓
蚵仔麵線&甜不辣
蚵仔麵線
甜不辣
又到另一攤販來品嚐小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