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A:南投縣南投市(I)-南投市區訪古、南投酒廠、貓羅溪景觀橋(269)
話說南投市:
南投之地名譯自洪雅平埔族南投社社名,該社社名初見於1695年,修正於台灣府誌。其社名係與同族阿里坤支族之北投社對稱之,因在北投社的南邊故稱此名。
諸羅縣誌所載:「東為南投山,溪南(貓羅溪)為南投,溪北為北投。」早期到草屯地區開墾的漢人,因聽到這裡的部落自稱「Tausabata」,有點像閩南語的「桃沙.北投」,後人就簡後段字稱為「北投.社」,於是把位於「北投社」南邊的部落叫做「南投社」,南投一名則由此一路流傳至今。
南投縣政府
南投市公所
南投大戲院(南投市大同街87號)
南投大戲院是由創辦人蔡瑞炎於1937年建立,當時叫做「悅舞台」,提供歌仔戲、布袋戲等演出,40年代更名為「南投大戲院」,開始提供在地鄉親電影娛樂,近年來戲院受到南投年輕人紛紛到外地工作影響,觀影人數有限,經營越發困難,現由第三代蔡杰峰所經營,他回想起父親甚至一度想停止營業,心想不能讓一代傳一代的戲院就這樣沒了,決定主動承擔責任,回鄉幫忙經營,首要目標就是要找回年輕人,因此他斥資1200萬將戲院的老舊座椅、設備汰換更新,將戲院旁車庫改造成咖啡廳,並建立臉書粉絲專頁,拉近與年輕粉絲的距離。
戲院外面大片的廣告海報
南投縣文化中心圖書館
南投縣文化園區(南投市彰南路二段61號)
全台首創以傳統建築再利用進行規劃的歷史園區,建築主體係以日治時期南投縣文化園區武德殿修復而成,下圖為園區導覽圖:
興建於1937年,為一座仿唐式建築,並同時融合了中國北方與日本建築風格。目前做為南投縣縣史館,
南投陶展示館
南投縣已有二百年的製陶歷史,在日據時期製陶業達到鼎盛,「南投燒」(南投陶)已成為南投縣特殊產物之一,南投陶展示館展出了南投陶業發展歷程及陶器的製作流程。展示館共分為成型技法與裝飾技法、陶土的種類與特質、窯的介紹、現代陶藝等展覽。
南投縣藝術家資料館
建於1952年,為採仿唐式風格之鋼筋、水泥、石灰建造之獨棟二層樓建築。原本是作為公務機關的辦公室,曾經有南投縣警察局、省山地農牧局、南投縣環保局等單位使用過。
主要保存縣內藝術家史料檔案,促進縣民接觸藝術史料並與藝術工作者交流。館內設有簡報室,備有視聽簡報設備,可提供作品發表,賞析、專題講座及簡報等,設有交誼室,促進藝術家及民眾交流。
正立面有座陽台,女兒牆還有開孔與線條裝飾,陽台下方與間柱間,有水泥拱裝飾,入口門柱也有垂直線條裝飾。
圓拱門特寫
這個空間類似小型演講廳,可以租借給藝術家做為藝術作品發表會。
交誼廳,
二樓為展覽空間,約80坪,提供藝術家作品展示
這一棟為陶藝展覽館,為一紅磚建築
館內主要展示先民使用的各類陶器用品,如筷籠、案奉、香爐、火爐、夜壺、油罐、枕頭、花台、茶具及陶製神像等。並有陶土的種類與特質、成型技法與裝飾技法、窯的介紹、現代陶藝等的介紹。
南投縣縣史圖書文獻室
裡面典藏縣內各種重要的文獻資料,如:政府公報、碩博士論文、期刊、地圖、族譜、地方誌等五千餘冊。提供民眾查閱、影印等服務。
竹藝博物館(南投市建國路135號B1)
位於南投縣文化中心地下一樓,1988年時竣工對外開放,館內以「中國傳統竹藝與生活文化」為展示主題,展示竹藝之美與中國文化特質的關係,並以歷史、生活、藝術、技術為展示之四大指標,配合著南投地區竹林加工業產業特色而作專題性的展示。展示項目包括下列幾項:(一)竹植物生長。(二)竹與生活:竹家具、竹用具。(三)臺灣的竹林:竹攝影。(四)竹與現代生活:南投竹業之回顧與展望。(五)竹工藝品。(六)竹工藝技術及工具。(七)竹用具:食竹、竹紙、竹畫、竹筒、竹樂器。(八)竹建築模型。(九)、竹盆栽、標本等等與竹藝有關的生活層面均作概括性之介紹。
場館中展出多位藝術名家的竹編作品
常見的竹編器具及農、漁用具
天花板上掛著各式竹簍及竹燈籠,場面相當壯觀漂亮
裡面全都是各種竹製家具,
接著來到視聽播放區,播放有關「竹」的影片,使民眾經由影片的介紹,認識竹類的生態和分佈,了解竹子的運用和功能,及明瞭竹業的展望和趨勢。
可用來敲打的竹琴
這裡展示竹藝相關的介紹
上方有圓形的竹編藝術裝飾,非常的精美
大廳有大幅竹藝相關的壁畫
南投市場
中山街入口外觀特保有古樸的日據時期的建築風貌,外觀為坐北朝南加強磚造之二層日式建築,上下樓層細長窗呈垂直分割線條;外部以1930年代流行之13溝面磚裝修,開口及水平線條以洗石子裝飾。
利用窗戶與壁柱體的連慣性來強調其一二樓的垂直性,使得建築物外表顯得簡潔有力,充分表現出當時正流行的「現代風格」建築形式。
這裡算是南投市的早市街道,周圍可以看到這些古樸的老街屋
午餐:南投意麵
南投配天宮(南投市中山街65號)
創建於1799年,廟宇的主祀神祇為天上聖母,因此配天宮又稱為媽祖廟。較為特別的是配天宮中也有合祀慈雲寺的觀音佛祖、指南宮的城隍爺與德祠的福德正神。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舉辦年度宗教盛會,許多信徒皆會到此參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投教會(南投市中山街79號)
1909年設教,1927年升格為堂會,外觀潔白,是一座風格迴異的建築。
藍田書院(南投市文昌街140號)
創建於1833年,於1864年遷建於現址,大成殿中主祀文昌帝君,副祀紫陽夫子,且供奉關聖帝君、孔子神位與城隍爺等神祇。經過多次的改建與整修,書院外立有「新建藍田書院碑記」之石碑,並於1982年經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與草屯登瀛書院、集集明新書院名列為南投三大古蹟書院。
前面入口處設有水泥建造造型特殊的「奇賢門」,此門具有破煞避邪的功能,無法進出,往來信眾須從奇賢門兩旁繞過去,為一般書院或廟宇少見之建築。
建築形式為兩進三開間、兩護龍的三合院書院建築格局,原來的三川殿在光復後重修時拆除,現在的形制為三開間,牌樓中央雙開板門,兩側透雕板壁,屋面採硬山式三川脊作法,步口處用垂花吊筒硬挑出檐。重建後的拜殿為單檐歇山式屋頂,連帶兩側硬山馬背的護龍,屋脊採用西施脊作法。正殿為硬山單檐燕尾式屋頂,整體構架為雙連山牆式屋架。
兩側古色古香的廂房
後殿為濟化堂,建於1997年,雖然還不到二十年的歷史,裡面卻有古樸的感覺,內部奉祀三恩主,分別為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而左右兩側分別奉祀城隍爺與福德正神。
過水廊中間有一道屋簷連接於正殿與護龍之間
怡心亭
外部看藍田書院後棟高聳氣派的外觀
龍仙水&敬聖亭
聖蹟亭由三層組成,最下層正面有雕刻一石雕,第二層圓拱門兩側有一副對聯為「有能付丙者,便是識丁人」,意旨這世為人要敬字惜紙,下輩子才不會是文盲。此外,半圓形的水池有一條龍,鑲著一個外方內圓的書冊圖案,這個翻開書本的圖案是藍田書院的院徽。
南投酒廠
1977年建廠完成,隔年開始收購葡萄產製葡萄酒與白蘭地,並結合地方特產水果釀成梅酒、烏梅酒、荔枝酒及凍頂茗蘭地等。由於釀酒技術純熟,多項產品參加國際菸酒評鑑會,獲得金質獎項,品質受到國際人士嘉許與肯定。
1986年10月橡木桶造型的品酒屋落成啟用。2005年12月31日展售中心開幕,酒廠備有多種語言簡報,並品評與販售各式水果酒類及酒類副產品。
南投酒廠以香醇的葡萄酒聞名,園區內有許多的大型水果擺飾,並且建造了一座酒桶造型的品酒室。酒廠大量收購台灣水果,加以釀造為各式的水果酒,包括有荔枝酒、李子酒與鳳梨酒等,為台灣菸酒公司唯一有生產水果酒的酒廠。
兩層樓高的超級大橡木桶,裡面就是品酒室
貓羅溪&綠美橋
建於1997年,為一座大跨橋,多目標鋼拱、景觀吊橋,總長280公尺,橋寬8.6公尺,兩旁設行人賞景步道,橋兩側設觀景平台。
從景觀橋上看南投、草屯景色
貓羅溪位於台灣中部,為烏溪支流,河長47公里,流域面積377平方公里,分布於臺中市烏日區、彰化縣彰化市、芬園鄉,及南投縣草屯鎮、南投市、名間鄉、中寮鄉等行政區。主流上游為平林溪,發源於南投縣中寮鄉標高1,174公尺之九份二山西南側,於彰化市番子田 (福田里) 附近注入烏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