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04:新北市雙溪區(273)
旅行日期:2017/01/21
(六)
雙溪車站
火車站一出來的歡迎石碑
午餐時間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中華路109號
雙溪打鐵舖
雙溪原本有兩家打鐵舖,但由於幾次水災,設備淹毀,目前只剩下一家打鐵舖尚在打製鐵器
早期農業時代,不管是種田、捕魚的器材或是家庭用具,以及相關的農業用具都需要打鐵舖來製作,當時盛極一時,現在已經逐漸沒落。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中華路7號
三忠廟
亦稱「三公廟」,奉祀南宋末葉三位忠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神像的廟宇,至今有230餘年歷史。三忠廟自古即是雙溪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除三忠公為主神外,並奉祀有三代祖師、天上聖母、關聖帝君、關漳聖王、延平郡王、釋迦、觀音佛祖等。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長安街15號
社區小型涼亭
雙溪是個典型的鄉下地方,因為渡船頭在此而帶動人潮與商家林立,街道保留了不少古厝的外觀,都足以見證繁華的年代
牡丹溪景色
雙溪區公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溪教會
創建於1886年,前身為神父馬偕前往噶瑪蘭中途佈道行醫及過夜住宿之地,也是台灣地區早期成立的教會之一,極具歷史意義。馬偕於1872年開始於台灣北部傳教,每當他前往噶瑪蘭傳教時,均在雙溪過夜,一開始馬偕自備寢具,投宿於「販仔間」後來買了一塊一百尺見方的地,蓋了一間草房以供來往居住,成為後來「雙溪禮拜堂」的前身。從此以後,馬偕神父只要每次路經雙溪,都會順便在當地醫療佈道,於1886年設立了教會,也為本區撒下了福音的種子。
馬偕於1887年開始建築石造禮物堂,半個月竣工,後來在1927年卓開日就任傳道,將石造禮物堂改建成今日模樣。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東榮街52號
共和大橋
是雙溪地標,扮演來往雙溪魚行里和共和里兩地的重要橋樑,其拱門型的紅色鋼骨橋梁也是雙溪重要的指標橋樑。
因東北角多雨,橋身鏽蝕非常嚴重
明天宮
明天宮建於元1970年,位於蝙蝠山下,奉祀主神為關聖帝君。當初共和里缺乏一間廟宇的關係,乃在陳燕、連玉嬌等人倡議王澤坤捐獻土地下,興建本廟。
逸仙山(蝙蝠山)風景區
蝙蝠山屬於雙溪近郊第一高山,因山形酷似蝙蝠展翅,故天得名。海拔250公尺,雙溪川、北迴鐵路及基宜公路,從山下蜿蜒而過,並與雙溪街隔河相對,因山上建有國父銅像,所以也稱為「逸仙山」。
第一個涼亭-逸仙亭
中山瞭望台
屬於「雙層暸望台」,建有國父銅像,所以也稱為「逸仙山」
儘管山勢不高,但山巔翠綠、竹林夾道、野花遍佈,登上山巔,貢寮、福隆、牡丹、平林、上林等地區景色都能一覽無遺。
莒光號緩緩開過下方的宜蘭線鐵路
在上面待了半小時後下山
台二丙線的「過港隧道」,準備進入下一個平林社區了
入口意象-風車
位於社區的大風車是2009年建造,風車及水車材質全部以鋁合金做成的仿竹與仿木型式,水車造型及五色風車給人活潑生氣的氣象。
周遭的山巒景色
平林溪景色
雙溪林家古厝
位於雙溪蓮花園對面,為傳統三合院建築,現為蓮花園主人所有。古厝內的屋梁、正廳的「天公爐」可以想像這座古厝在舊時光景的為大戶人家的景像。古厝保持相當完整,充分展現傳統建築特色。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平鄰里基福公路/台二丙旁
軟橋段親水公園
位於基福公路平林段旁,水質清澈見底,園區並以生態工法建置,可見到溪底悠游的魚群,十分適合一家大小賞魚、戲水的好地方,附近還有山岳景色,非常漂亮。
這間1901年雙溪考中「貢生」莊廷燦先生得故居,也是雙溪為茶花故鄉的見證,旁邊的茶花莊就是他們家的,古厝左廂房上的茶花浮雕作品,象徵花開富貴,而古厝的後代就是茶花莊莊主,可見莊家與茶花有著極深的淵源。
貢生古厝為傳統閩南式建築,除了茶花雕刻外,工匠還以梅、鵲及茶花、麒麟,雕出「喜上眉梢」、「花開富貴」,窗子週圍的蝙蝠象徵「福氣」,浮雕等象徵吉祥的裝飾,圓型竹節窗代表高風亮節。
由於現在已經傍晚時分,怕吵到屋主安寧,因此下次找機會再訪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梅竹蹊路67號
茶花莊
茶花莊是雙溪最大的茶花農場,占地三.五公頃,培植七、八百種的名種茶花,顏色及花型多樣化。莊內有茶花步道、桂花步道、生態教室、水生植物池、溪岸景觀及有機養生餐廳等。
除了賞茶花之外,野薑花季來臨的時候絕不能錯過雙溪三寶之一的野薑花。
晚餐時間(榕樹下小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