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07A:屏東縣竹田鄉(281)

旅行日期:2017/01/25 (三)

※地名由來
本地以前有一條街道,路旁商家囤積商品於此,所以稱為「屯物」。日治時期改為「竹田」,竹是農村,田是農田,本鄉因為是竹園多於水田的鄉村,故改名為「竹田」。

※本鄉旅行簡介
說到竹田,可說是屏東縣逛的最仔細的鄉鎮之一,是客家六堆中的[中堆],鄉內飄著濃厚的客家味,這次我們到了竹田鄉內五個村庄,每個村莊都有不同的風情,這五個村庄分別是履豐村、二崙村、頭崙村、西勢村、美崙村。

履豐村位於竹田車站一帶,二崙村靠近台1線上;頭崙村有著名的張萬三祖祠,而往西勢村沿途也可以看到好幾間保留完好的古厝;西勢村有西勢車站與屏東縣客家文化園區,最後就是與竹田內埔交界的美崙村,沿途有彩繪咖啡圖案指標,引導遊客進去美崙老街老夫子彩繪村。

履豐村簡介
履豐村原名「溝背」,即庄前大水溝之後背之意,光復後改名「履豐」,庄內有竹田車站,造就了交通便利及許多文化資產。昔日以車站為中心開拓許多產業,有木業加工米糧與買賣生意等,現村民大多以務農為業,農產有檳榔椰子養殖等

竹田車站(屏東線32.0K。上行車站:西勢車站,下行車站:潮州車站)
車站外頭有幾樣裝置藝術品,主題為《竹田旅記》,設計者為李億勳先生,以昔日竹田地區的農村印象以及旅客的隨身物件為意象,透過藝術家巧妙的組合,引領行跡至此的民眾,乘著歲月的光影去旅行。

以行李箱、懷錶、麻雀象徵旅人的歸來與離去
以客家花布結合公共電話、行李箱、旅行袋、鐵路便當、學生帽與書包等物件構成,訴說關於旅客的車站記憶以及旅途軌跡。
最上方白鷺鷥、夜合花與時鐘的組合,帶領旅客復返客家農村的往日時光。
竹田驛站
位於竹田車站旁邊的木造站房,為昔日竹田車站的木造站體,與高雄三民區的「三塊厝車站」為屏東線僅存的木造站體,目前被闢為觀光景點公園「竹田驛園」,新站位於昔日舊站北側月台。

舊站閒置後,有鑒於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性之下,將竹田車站列入政府城鄉新風貌改造計劃內,進行車站建築的修補工程。車站外面整理成為一個文化保存區,除保留車站的傳統形式外。另外同時也保留昔日的穀倉、碾米所、站房、候車室等設施,並增添景觀公園的景致,使得竹田車站雖奐然一新,仍古意盎然,於2000219日正式揭幕展開其新生命
建築外觀為傳統的日式四柱造房舍,屋瓦加上斜屋頂,樑柱框架外露且構件不雕刻也不彩繪,完全簡單質樸的建築


 舊站裡面的售票口、時刻表與行李寄放空間
 舊站裡面的長形候車座椅


李秀雲紀念館
這一棟展覽空間是利用竹田驛園中廢棄的鐵路南側倉庫,改建為以攝影為主題的展覽館
館內珍藏許多原始原味的老照片,讓旅客欣賞並回顧先民生活情境。其中所展示已固的鄉土攝影家李秀雲的各項文物,則是為了紀念他以畢生之力,用鏡頭寫下對這塊鄉土的愛,不僅留存了許多農村及古早慶典禮俗的寶貴歷史畫面,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更具有相當大的歷史意義。
李秀雲先生生平自序

竹田產業發展簡史與釀造文物館
竹田位於大武山下的屏東平原,擁有豐沛優質的地下天然湧泉,四季高溫有著充足日照,因此造就了發達的醬油產業,日據時期竹田就以醬油生產聞名,極盛時期曾有數十間醬油工廠,如今竹田醬由雖然風光不再,但長達半世紀的醇釀傳承所留下的珍貴釀造技藝,加上後人的創新思維與經營,釀造之鄉的美名風華再現,屬於竹田的甘醇衛流傳下去,讓這份土地的回憶深植人心。

2015年7月開館,該處與在地居民協力推動以「釀造業」為主題的物產館,並邀請在地知名釀造產業商家進駐
古早時期的鐵馬還有竹編的斗笠與籃子
 館內也陳列各種農業時代使用到的器具,一窺當年的農業時代的色彩
竹田地區因為四季如春而日照強、水質佳,加上客家人以釀造技術為長,竹田鄉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形成多元的釀造產業樣貌,曾經聚集數十家的醬油工廠。目前鄉內共有六家醬油釀造廠,因而有「黑鄉」之稱,包括豆油伯、鼎新醬油、台田醬園及萬津醬園等知名醬油廠,傳承了傳統客家純釀造好滋味。


近來也因應市場的需求而有多種產品的研發,例如紅麴料理。要讓消費者不僅吃到客鄉好滋味,同時沾、炒、滷、拌都讓人吃的健康、無負擔,口碑絕佳,讓竹田釀造繼續傳承下去



池上博士文庫紀念館
走著走著,進來類似圖書館的空間,裡面的義工阿婆很有耐心帶我認識這個紀念館的由來還有閒聊,讓我更了解竹田風情。
這個圖書館空間是為紀念日據時代的軍醫池上一郎先生,由於昔日為鄉民病患義診,深受鄉民敬重愛戴。行政院文建會將其捐贈的文史書籍,及民間善心人士後來陸續的捐書核定為鐵路文化財產,書目高達上千多冊,內容含蓋社會、史地、語文等十大類,並以池上一郎名字成立一座日文圖書館來感念他。這座全部為日文書籍的圖書館,讓竹田驛園更添書香氣息。 

 與動漫相關的展覽館
 這棟日式房舍還在整修當中
 竹田驛園知名的紅磚迴廊
 彩繪牆

竹田必吃美食-竹田鹹湯圓
當天因為早餐還沒吃,所以一早來到竹田就把眼光對準了竹田美食,果然出站後走了500公尺就可以看到一家老字號的店面,據說這家是網路大推的竹田美食,攤開菜單來看,都是很典型的客家料理,雖然是簡單的小菜,但是這個味道可讓我回味無窮阿,來到竹田旅遊一定要來吃的啦
 價格都還蠻親民的
竹田大湯圓與招牌大鍋菜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中正路1162

竹田鄉公所
鄉公所旁邊的造型剪樹

竹田長老教會
這棟教會建築於1977年賽洛瑪颱風受到損壞後重建而成今日模樣,由吳坤良先生設計的作品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中正路112號
竹田.頭崙村
在竹田驛園租借單車來騎乘,在屏東縣客家文化園區也有車可以租借,兩邊互借互還,挺方便的,來到竹田不彷租借一台車來騎,可以逛到更多的點呢!
頭崙村,比較代表性的建築包括張萬三祖祠和穎川堂陳家夥房,除此之外,附近也可以發現到很多特別歷史也悠久的古厝,就等你來發掘囉。

 在村莊可以看到各式的山水田園景觀的彩繪,由社區居民自發地完成,造景非常漂亮
早期農民沒有插秧機的時候都必須要自己彎腰下去插秧,並且依照稻米不同的成長階段施放肥料(氮肥、磷肥、鉀肥)等比例;此外過一段時間必須要將田裡的雜草去除,因為肥料也會幫助雜草生長,清除後好讓稻子好好的成長茁壯
稻子在農夫的細心照顧之下,經過4~5個月的生長,逐漸開花、結穗,農民終於能夠收割了。
稻子收割後,以往的農夫,大多使用「日曬」的方法來將濕穀子烘乾,所以收獲的季節常常可以看農夫利用馬路或者廣場來曬稻子。

期三合院前方的「大埕」為農家的曬穀場,然後將穀粒在地上堆積成一排排的山稜狀,時時要以「粟巴」(俗稱爬不仔)翻轉,使裡層者翻至上層接觸陽光,到了黃昏時以「大拖」拉推成堆上蓋草屏以防露水。稻穀曬乾了,以「風鼓」篩除「冇粟」及稻草屑。操作時,一人以筲箕盛穀粒倒入風斗中,另一人以右手搖轉風鼓手把,左手抽開「風鼓掩」使穀粒落下,經過風鼓木葉的搧風,冇粟及雜物體輕被吹出風鼓口落在地上

張萬三祖祠
開台祖張公萬三於清乾隆年間來台,創業奠基蓬勃,子孫滿堂人丁興旺,且後裔成就卓越,除了分佈台灣本島也散居歐、美、澳各地,其公嘗會建造祖祠祭祀祖先,慎終追遠。

祠堂是四合院式三川屋脊的建築,內有天井迴廊,後有化胎,祖堂神龕莊嚴氣派,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客家祖祠家廟。內部蘊涵著許多客家文化習俗風水觀的意象,值得仔細品味推敲的好所在。
頭崙村陳家穎川堂
除了正身以外,兩旁的橫屋延伸的非常深,陳氏歷代人才輩出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三山路238號

位於三山路的頭崙聚落上,這兩棟街屋歷史可追溯至日據時期,以紅磚、洗石子所建造的,非常漂亮
 「長發百貨商行」為日據時期仿巴洛克式建築的老房子,到現在還有留下來,以前這裡是開雜貨店的。
依照門窗的設計,昔日應該是倉庫與商店合一的建築,騎樓為紅白相間且挑高的設計,應是昔日街道很醒目的建築。

竹田.二崙村
二崙村係清康熙年間先民前來屯墾田地,較頭崙村開發較晚而得名,本村因墾田規模盛大,人文經濟較優,文風鼎盛名人輩出,所以早年二崙即為竹田行政中心,日據點時期竹田地區統稱二崙庄;現二崙村民大部分以務農為主,產業有檳榔、花卉、椰子、畜牧養殖等。巷弄間夾雜很多社區居民彩繪的作品,也是遊客可以一同來造訪拍造打卡之地。

二崙社區的戲台
農村風光的山水畫,還記得小時候看到雞、鴨、鵝、鳥在路上趴趴走的景象嗎?
金黃色的稻田,與周圍的山巒景色
小朋友的童話世界
社區存在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古厝和廟宇和宗祠,值得一逛。
白色的牆面搭配圓形的柱子與兩旁的拱門
 富春堂,二崙地區的中藥房

竹田.西勢村
位居竹田鄉北邊,是客家六堆文化中心,處處充滿客家氣息,許多客家活動都在此舉辦,西勢村由西勢及過溝兩部落組成,為竹田唯一閩客共同組成的村落,村內人口發展訊速,為本鄉最大村,村民也是務農為業,著名的屏東縣客家文化館與六堆宗義祠都在本村,在西勢車站出站後不遠處即可到達。


西勢車站
西勢火車站為屏東六個高架車站的其中一站,北行為麟洛車站,南行為竹田車站,站內的裝飾彩繪充滿客家風味
 傳說中隱藏版的地下月台
 賽馬的風景畫

 月台樓梯旁邊的花燈
車站大廳的地板上的花卉彩繪
 桂花
走到火車高架橋底下發現客家傳統服飾裝置藝術
龍門路與龍南路交會處矗立一座伯公廟在中間,名字是甚麼無從得知
 這一棟街屋也不清楚它的歷史背景,總之是一棟具有歷史的房子囉

屏東縣客家文化園區
2001年開館,主要目的為推廣六堆客家文化、發揮忠義精神、展示保存客家文物為宗旨。
 

建築外觀採客家傳統「土樓圍籠屋」的半圓形格局
地下一樓「客家農村生活展示區」,分臥房、書房、農耕等主題展示,蒐集各式傳統生活用具與器材,及現代創新生活用品,實景實物搭配文字說明,具體陳列客家族群傳統生活的細節與保存文化的意義,且進一步了解六堆客家族群對生活細節的講究,兼具繼往開來的推廣傳承意義。
展示早期的農具,讓遊客了解農村的產業運作模式
客家花布
直接上到二樓,這裡的展覽主題分為客家飲食、衫服、建築、禮俗,網羅各式飲食器具、客家傳統藍衫與配件、住宿建築格局與空間配置的意涵、客家人生老病死的特殊禮節。
牆上為伯公伯婆的貼飾,櫃子裡面陳列各種客家特色的扇子
客家傳統藍衫與配件
只要跟服務人員說一下就可以穿客家藍衫拍照留念囉
客家人奉茶的精神

美崙老夫子彩繪村&美崙咖啡
在竹田美崙當地長大的老闆邱錦蘭,跟隨先生在瓜地馬拉經商約30年,在事業逐漸交給子女之後,開始規畫返鄉的退休生活,瓜國盛產咖啡,人民自小就喝咖啡,原來不識咖啡滋味的她,融入當地生活,也有了咖啡癮,更成為咖啡達人,於是她回到娘家夥房開咖啡館,美崙咖啡在2014年正式誕生。
 從進來美崙咖啡幾百公尺的路上都畫咖啡意象,比較像是路標的指示
邀請67歲的客家畫家廖長生父子所繪,將夥房旁邊的牆面彩繪成加勒比海小島的街道,不用出國也能夠體會異國風情
對面咖啡店有面長5公尺,高3公尺的老夫子壁畫,由美崙女婿-老夫子二代作者王澤先生親自授權指導,送給岳母的母親節禮物,分成兩張拍攝。
老夫子系列的河邊景象的繪畫,看起來很清涼的感覺!
這幅具有中南美洲風情的3D街景彩繪畫
美崙露天戲院的彩繪意象,上映的是西遊記的戲碼
對面利用廢棄的豬舍,所繪製的「六畜興旺」
三合院不改其傳統磚瓦的色彩,在厝角、騎樓擺設桌椅,搖身一變成為咖啡廳
夥房大埕是小朋友的遊樂場地
進來美崙咖啡廳後,老闆娘熱情的招呼我,當我好奇這裡的咖啡的來源時,她跟我說:咖啡都來自瓜地馬拉,這裡的咖啡是她自己烘焙、自己煮,要讓顧客喝到最道地的中美洲咖啡。
除了單品咖啡,店裡也販售咖啡豆、掛耳式咖啡包,以及鳳梨酥等小點心
 老闆也收藏各式各樣的小物,供遊客欣賞,但不能觸摸唷

店家目前使用的咖啡研磨機,也展示給遊客看
 除此之外,如果你喜歡他們的咖啡也可以買即溶咖啡帶回家品嚐唷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通明路164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