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A:宜蘭縣宜蘭市(I)-宜蘭市區(229)

旅行日期:2017/02/04 ()
宜蘭車站
原為復古的紅磚建築,而後配合周邊的丟丟噹森林和幾米公園,全面重新規劃改裝,將外觀彩繪成夢幻的幾米繪本圖騰,搭配巨大的長頸鹿,彷彿正伸長脖子引領歡迎遊客的到訪,吸引了眾多旅客駐足取景,成為全台灣最可愛的火車站。結合周邊區域組合構成完整性的遊憩意象,帶領旅人進入幾米的繪本世界。
幾米繪本公園
宜蘭火車站南側的鐵路局舊宿舍區,除了保留原有的歷史建築與老樹綠蔭,並將原本廢棄的空間規劃成全台第一座幾米主題廣場。這些亮眼的設計,是宜蘭縣政府推動「蘭城之星」的計畫之一,工作團隊特別利用百坪的公共藝術區,打造全國首座幾米廣場,真實呈現繪本裡的場景與人物。

幾米繪本「星空」裡的小男孩與小女孩一起等公車上下學場景
在大馬路旁有個水藍的房屋設計,吸引了男孩目光,原來這是繪本微笑的魚中的場景

 人生總有很多巧合,兩條平行線也可會有相交的一天,茫茫人海之中,兩個人的相遇,是人生路上的或然,抑或是命中早已註定的緣份?
《向左走‧向右走》中的男、女主角往各自方向走去的場景,在廣場上原貌重現


 所有東西都飛起來了!
 這一站是終點?還是另一個起點呢?
對面有飛天火車的「丟丟噹森林」
剩下沒逛到的部分就讓您慢慢體會囉

午餐(饗讚牛肉麵)




宜蘭市公所


宜蘭演藝廳 
演藝廳隸屬於「宜蘭縣文化中心,全國首創的三面式舞台設計,1998年開館演出,建築主體採以台灣常見的紅磚、木材、洗石子為材料,再以綠鋼製成屋頂,最後搭配上灰紫交錯的洗宜蘭石,打造出一座舒適悠閒的空間。空間的整體規劃以本地的「傳統戲曲」與「社區性」為需求,朝向多元的表演公園發展,除了室內表演與排演空間,演藝廳還延伸至戶外,搭配上中山公園的露天劇場、池畔戲台與綠蔭廣場,打造出一座多元化的展演空間,帶領出宜蘭性格的新文化氣象。




宜蘭市救主堂

戰後碉堡(舊日軍通信中心)
位於中山公園內,在日據時期,宜蘭的海軍通信部隊,後期基於戰備需求,建造本碉堡作為海軍通信中心,為聯絡蘭陽地區和其他地區的海軍通信重要基地,且本碉堡為宜蘭縣內市區中心保留僅有量體最大的碉堡,現做為公園景觀建築。



獻馘碑
宜蘭山上的原住民的泰雅族,曾有獵頭的習俗。自吳沙入墾宜蘭地區後,常與漢人發生衝突。1906年日本宗督佐久間佐馬太上任,於1907年領軍攻打太魯閣山區,南澳與溪頭兩社被迫於1908年投降,自深山的祖居地遷移至靠近平地的地方,形成新部落。頭目現出武器和馘獵的頭骨,且矢言革除出草獵草的傳統。宜蘭士紳撫慰這235個先民首級在天之靈,並紀念族群間由對立衝突至和平的歷史,乃發起捐款設碑事宜。立碑位置初定於員山堡金六結庄(今宜蘭高中現址),初名為「首塚紀念碑」,但因該地地盤不穩,而遷移至宜蘭神社公園(今宜蘭中山公園)內,並正式定名為「獻馘碑」。
該碑在本縣的所有碑碣中,體積最大、高度最高、設計最複雜、施工最精緻且保存良好的日據時期的古碑。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崇聖街2號
宜蘭孔廟
建於1868年,曾有「全臺最美的大成殿」之稱,孔廟的建築是仿照台南孔廟的形式建築,整體高聳而壯麗。同年,開蘭進士楊士芳同治7年新科及第,載譽返鄉,為倡導文風,獎掖後進,登高號召鄉紳富商,共同興建,歷時十年完工,促使地方教育勃興,蘭陽學子勤奮思學,登龍有術。

建築形式被學者譽為「全臺最美的大成殿」,歇山重檐式的檐線弧度十分優美,整體建築宏偉高聳,可惜於二次大戰末期,因戰火摧損而拆毀,原址在今宜蘭市新民路中央市場,僅餘康樂街的一堵矮牆而已。

臺灣光復後,於北門外按原有大成殿規模予以重建,廟內仍有泮池、東西廡等建設,立於1881年的『臥碑』,乃清廷禮部刊佈,用來曉諭生員,讀書在於明禮,福國先於利民的仕人思想規條。
萬仞宮牆為孔廟前方的照牆
禮門、義路:是孔廟兩邊的側門,藉以彰顯讀書人的氣節
檽星門大成殿正前方大門
泮池
為古代蓄水以及防火災之用,而橫亙於泮池上的「青雲橋」,象徵平步青雲之意。

大成殿
殿內中央奉祀至聖先師孔子牌位,左右側則分列四配(曾子、孟子、顏子、子思子)、十二哲(朱子等)的先賢牌位。外觀最大特色為挑高的「重簷歇山式」屋頂,兩簷間立八角柱,外觀看似雙層建築,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築


 崇聖祠
亦稱「聖祖殿」,於大成殿後方,祀孔子五代祖先
東、西廡:奉祀孔子其他弟子與歷代先賢先儒的牌位。
奉祀著歷代節孝婦女的「節孝祠」,祭孔時對節孝祠也會祭祀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新興路208
宜蘭文昌廟
又稱「文武廟」,舊稱「文昌壇」,過去是仰山書院的所在。為1818年通判高大鏞所倡建,
文昌廟是罕見的兩殿並置格局,廟內分為文殿及武殿,文殿主祀文昌帝君,武殿主祀關聖帝君,因此本廟又稱「文武廟」。



文昌廟為文武二殿並列,二殿各面寬3開門,中央以厚60公分之共同壁分隔左右屋架,使二者結構分離,但屋面仍相連,外觀同屬一棟。屋架形式,其以上下雙檁組構成進深15架之屋架通樑以壯碩園滿之木料組成,檁下置瓜柱。屋架間(除脊檁兩側外)未施束仔等細木構伔,而直接以通樑穿過瓜柱。室內除金柱為圓柱外,其餘均為方形附壁柱。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文昌路66號
第一銀行宜蘭縣分行舊址
本行宜蘭分行之前身係日據時代之「株式會社台灣商工銀行宜蘭支店」,191551日設立於現址,19214月興建為加強磚造二層樓房之行舍。台灣光復後,台灣商工銀行於194731日改組更名為「台灣工商銀行」。宜蘭支店亦隨之更名改稱為「台灣第一商業銀行宜蘭分行」,嗣因業務發展需要,1957年改建營業廳,擴大服務面積,197611日,為配合業務國際化,另稱更易為」第一商業銀行宜蘭分行」,並以此名稱沿用至今。

本行宜蘭分行設立迄今逾一百年,歷史悠久,服務地方,也帶動地方經濟繁榮,不遺餘力,為緬懷前人創業維艱,並展望久違之未來,特記其沿革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三段77號
中山路老街






宜蘭昭應宮
興建於1808年,殿內主祀媽祖,初建時依傳統坐西朝東,面向大海,有佑護海上生靈之意。到了道光年間,整座廟宇搬到對面,並擴大格局為三殿式,但其方位卻改為坐東朝西,成為台灣地區唯一面山的媽祖廟。

格局狹長,面寬只有三開間,進深則由廟埕、三川殿、前庭、正殿、後庭到後殿,深達60多公尺,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廟宇格局,從道光年間至今仍未改變。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160號
林氏家廟
林氏祖廟創建於1835年,由移墾蘭陽地區之福建漳州府七縣林姓族親共酌家金捐建,至今已經走過三甲子的歲月,唯目前所見之家廟外貌,為1869年再由本地區之漳州七邑族親捐資重建,但未改變樣貌,廟基依然穩固。屬於宜蘭現存家廟的典範。

家廟創立之宗旨除作為奉祀林姓祖先祿位以慎終追遠、並敦親睦族外,亦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故其在市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宅第佔地空間較大,當時常為舉辦公共活動之場所,例如在1898年曾為鄉護兵調查事務所,日據時期為「仰山吟社」定期聚會之所,亦曾為日人舉辦重痘施打場所等。
家廟為「二進二廊二護龍式之建築,其中左右護龍因已喪失原貌,故僅以前殿、正殿及兩廊之保存較佳,但因家廟曾歷經數次整修故亦已不見原貌,僅以前殿及左右門屋尚保有較多傳統施作手法。
  
現今林氏家廟內仍懸掛有族人的功名匾額,例如「長縣」、「進士匾額」等等

1924年重建家廟時,由林元弼林以時所立之「重修林氏家廟碑記」保存良好。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南興街20號
宜蘭美術館
1906年因原位於東門街舊行舍空間不足,因而於南門現址新建新式出張所,採用當時日本常用的西方歷史建築語彙設計,1928年正式升格為「台灣銀行宜蘭支店」。

1949年,國民政府撥遷來台後計畫進行重建,外觀形式簡潔、均衡對稱,以坪頂及窗帶強調水平之連續性,屬於初期現代建築風格,是現今少數留存的戰後代表性建築。

由於台銀宜蘭分行空間需求的提升,藉著新行舍興建的機會,善意的讓出舊行舍建築,改變成「宜蘭美術館」,其重要的舊城中心位置、曾為銀行的背景、具時代的建築空間及特色皆是舊台銀活化再利用成為美術館的優點。
 一、二樓為展覽室,整體規劃給予展示場域最大的運用空間,並且保留原有的金庫轉變成文件庫;光廊雨天台等空間,提供民眾觀看周遭環境的平台;三樓的滴翠坊以文化局典藏的藍蔭鼎畫作為名。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三段1號
宜蘭城門意象
去年宜蘭市公所利用春節期間,在城門舊址附近,以帆布、鋼架打造舊城門裝置藝術,此為南城門「離順門」,搭配今年為雞年的意象裝飾。
西城門(兌安門),位於宜蘭酒廠旁邊

舊宜蘭監獄門廳
宜蘭舊監獄,最初名為「台北刑務所宜蘭支所」,光復後改名之。是全台最早設立的一座監獄,1896年設立「宜蘭監獄署」,日本政府為展現權威而建立,隨後見監獄於此處,當初受刑人最高時多達200餘人,而門廳建築做為典獄長辦公室空間至用途,後來在1999年遷移至三星鄉拱照村。屬於台灣最古老的監獄建築。

建築構造而言,屋頂已四坡黑瓦構造,外牆則以木板拼接出長帶飾條,洗石子做為牆基,窗戶以三角眉飾妝點收編,屬於和洋式風格的木造建築。之前做為宜蘭工藝坊,而近年改成文創風格的咖啡簡餐廳,為縣內歷史修復再利用的案例之一。
 外牆則以木板拼接出長帶飾條,窗戶以三角眉飾妝點收編
 屋外「春牛」的裝置藝術品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神農路二段117號
新月廣場
屬於東部最大的購物中心,提供國內外流行品牌精選商品及貼心完善的顧客服務,是一處能讓來賓盡情享受購物與休閒娛樂的商業空間。

由「環華豐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跨足不動產之重點投資之一,座落於舊宜蘭縣政府所在地,總營業面積約25,000坪,結合購物中心、國際五星級觀光旅館、數位影城、量販商場四大營運主軸之複合式商業空間。商場於2008年秋季開幕,已成為宜蘭新興的休憩娛樂地標。

九芎埕藝術廣場
1895年日人進入宜蘭統治,便進行宜蘭城的空間改道。首先將作為行政中心的宜蘭廳署遷至南城門外現址,並在西側配置宿舍區,與東側監獄及北側分臀部隊營區連成一氣。1997年宜蘭縣政府再次遷移,此處保留老樹及部分歷史建築,將規劃成新興的南門商圈。九芎埕藝術廣場於2002年由縣政府文化局,委託大藏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復,2003年初完工,修復過程則盡量恢復建築的原貌。
舊宜蘭廳庶務課長官舍
建於1906年,為外敷押條雨淋板之日式建築,原供庶務課長等人居住,庶務課長是當時宜蘭廳權責最大的部門;終戰後改成縣政府主任秘書官舍。
木造建築與佈滿綠色草皮的庭院,是日式空間的最佳象徵


此面紅磚牆原為南門里縣府一巷宿舍的圍牆,高約207公分。未來配合「宜蘭設置紀念林園」的興建將會是別具風格的人文景觀。 

宜蘭設治紀念館(舊宜蘭廳長官舍)
甲等官舍初建於1906年,專供宜蘭廳長居住、會客之用。深庭密院,巨木參天。曾是近百年宜蘭政治運作的核心,本館設於1997年重修,做為宜蘭設治紀念館。建築空間74坪,在縣長官邸廢除而縣政府拆遷及舊城改貌之際,將設治紀念館改造為一個兼具鄉土歷史知性教育及休閒的空間
 維持原本日式建築的格局與擺設,地板為日式塌塌米


 展示內容有五大主題鋪陳宜蘭設治近200年的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
 展覽從過去到現在的歷史照片
 累了可以在塌塌米上休息
 古時的廁所
建築物本體屬於「和洋式建築,建造用的檜木均是當時太平山的檜木

官邸後方的圍牆,是以傳統的蛋白、牡犡殼粉、糯米粉漿等材料為黏著劑,砌石而成
 戶外庭園老樹成林,尤其這一棵百年老樟樹,彌足珍貴
這個原來是湧泉古井,後期因自來水普遍而植平;九二一大地震後,泉脈移動導致夾雜大量泥沙,變成混酌的古井,而2002年一場六級地震更使得泉脈完全阻斷,導致變成乾枯的井。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舊城南路力行三巷3

宜蘭文學館(舊宜蘭農林學校校長官)
本棟為建於1906年的乙等官舍,1926年撥供宜蘭農林學校校長居住,2004年重修。該校是當時全台第二所農林學校,校長為奏任官,社會地位崇高。

文學館的主要介紹宜蘭的文學發展歷程、展示本縣出身作家的文學作品,也提供本地文學團體甚至全國的作家朋友一個友善的環境,能在這個場館舉辦文學活動,或是在這個歷史建築裡醞釀新的創作。而在縣府方面,更會利用這樣專屬的空間,與文學團體合作,推展更具活力的文學活動,成為充滿文學生命力的場域。
 

內部與宜蘭設治紀念館一樣保有原來的日式擺設,不過因空間比較小,館方利用拉門隔出小包廂,讓前來的訪客有不同的選擇。

這裡設有餐飲空間,為一棟歷史久遠的「舊主秘公館,委外經營管理,讓訪客可在此稍作休息,靜靜地品茶,享受寧靜而舒適的空間。
外觀留有斑駁光陰歲月的痕跡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舊城南路縣府二巷19
宜蘭酒廠
宜蘭酒廠前身係屬民營宜蘭製酒公司,於1909年由宜蘭士紳林清雲先生等34人共同集資創立,專門生產老紅酒,乃當時宜蘭地區實業界第一發達之事業。1922年,日本政府實行酒類專賣制度,本廠被收歸台灣總督府專賣局直營。光復後為國民政府接收,迭經多次變革,1957年始定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宜蘭酒廠」,2002年為因應政府尋求加入WTO,隨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改制,易名為「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宜蘭酒廠」。

本廠對宜蘭市整體影響發展頗大。唯近年來政府倡議產業文化、產業觀光化,本廠遂順勢朝觀光酒廠方向發展,於1998年底成立「甲子蘭酒文物館」、2007年初成立「台灣紅麴館」,供各界參觀遊覽,成了宜蘭地區觀光景點之一。

酒銀行
進來裡面有如走進儲存老酒的時光隧道,顧客們購買的珍貴陳年佳釀,存放在溫溼度度控制得宜的酒窖空間,你可隨時前來看看自己所購置的好酒,也能順道欣賞各類各款陳年的甕藏美酒。
原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宜蘭支局廳舍」,現為酒廠的行政大樓
建於1919年,磚造的二層樓,古典的立面造型,突出的玄關大門,哥德式的開窗,以及水泥花紋圖飾,優美典雅,大門左右立柱上原是日據時期常見的「四葉飾」,台灣光復後被改為五瓣的梅花
台灣紅麴館(原舊紅酒醱酵室)
 館內除了展示一些有關紅麴食品的周邊商品外也說明紅麴對人體的好處

甲子蘭酒文物館
 館內一樓販賣宜蘭酒廠各種產品,並展示各式各樣酒品禮盒,還有紅麴小吃街可以品嚐各式的紅麴
二樓為酒文物展覽中心,介紹中國的酒國文化,分為介紹菸酒公賣局與宜蘭酒廠的發展史兩部分,藉由縮小模型介紹酒廠製酒過程、也介紹酒類基本常識。
 展示中心原係存放材料的倉庫
 中國古代各式酒器的展示


館外的裝置藝術品
台灣菸酒主題館,二樓仍屬於工廠的一部分
酒管森林
舊材料倉庫與舊事務室(包括後方舊理髮室、廁所、浴室、閱報室)
 酒文化教室
地址:宜蘭縣宜蘭市舊城西路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