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5A:屏東縣高樹鄉-大路關走訪(296)

旅行日期:2017/02/10 ()
細說大路關
大路關位於今日廣興村及廣福村,為客家六堆中之「右堆」。兩百多年清朝乾隆年間,廣東梅縣及蕉嶺先民到此開墾,此地除了蠻荒亦有許多原住民侵擾,當時先民來此定居建立廣福庄,又名「大路官庄」,「大路關」地名的來源,其實是北排灣系,或魯凱族Taraguang社的音譯地名。

1857年山洪暴發,原本再加蚋橋(今泰山村)與大路關之間的河道改變,河水改由大路關庄中間流過,造就村庄分庄。分裝後,原大路關居民一部分移居河岸北側(廣福村),稱舊大陸關或老大路關,又名「河壩」;另有鍾恩朗率領十三戶人家移居河岸南側(廣興村),稱新大路關,又名「坪頂」。
舊大路關於日據時期隸屬於鹽埔鄉,光復後改名為「關福村」,1950年改隸屬高樹鄉,但改名後村民認為福氣都關起來了,以致此地發展日益沒落,於1983年再改名為廣福村,取其廣大福氣之義。而新大路關也於光復後改名為廣興村,取其廣大興盛之意,1950年改隸高樹鄉。
大路關獅老大(開基老獅)
廣興村-鍾理和故居
鍾理和1915年於大路關出生,卒於1960年,他的文學作品中,深刻的描繪他故鄉的風土民情與小人物的故事,足見童年生活環境對其文學創作的影響,他的作品包含有《夾竹桃》、《笠山農場》、《貧賤夫妻、《鶼鰈之情》、《原鄉人》等文學作品,終其一生為文學嘔心瀝血,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其建築格局為正身三開間,左右二橫屋之傳統客家夥房,左側橫屋有象徵書香門第之門樓及燕尾屋脊,深具歷史意義。 
 庭院裡種植百年桂花,花開時總會散發著桂花香氣。

鍾理和先生為文學與愛情堅持理念,歷經傳奇艱苦的一生,描繪土地與人民的心靈,留下許多文學作品,被讀者譽為「台灣文學巨擘」

大路關廣福村有兩處公共藝術作品,分別由林汶萱鍾招明所創作,描繪出早期當地居民的生活,插秧務農、打豆子、四孤搶粄。

地址:屏東縣高樹鄉中正路110號
廣興村-老井頭
本井挖掘於咸豐年間,再當時資源取得不變的年代,村落之間經常因為水源取得與霸佔等問題,造成爭執與械鬥,為滿足村落生活飲水的需求,於是村民共同決議開挖水井,是為動機。開挖的地點位於本村海拔高度最低的地方,井深達24公尺。
當年每逢汛期,村民所挑回來的水都混有泥漿,村民都使用明礬以加速泥漿沉澱。昔日村民挑水時踏過的路徑,如今已成為通往古井頭的道路,當時聚落村民聚集打水的井邊,為村民情感交流的重要地點,偶爾會互相寒暄,富有人情味。
 接著來到對岸的廣福村
 周遭的山岳景色
客家夥房
廣福順天宮,為廣福村居民的信仰中心
 廟旁的石獅公

大路關特有的習俗-「四孤搶粄」
每年中元節的時候,在廣福順天宮廟前舉行盛大的搶孤活動,普渡陰間的好兄弟。早期四孤搶粄的活動,在廟方準備全豬、全雞牲、麵羊、紅飯、瓜果、油鹽、米等酬謝好兄弟。廟前的廣場上擺放紅飯、柚子、鳳梨等水果,每個供品上都插香或自己做的小旗子,等乩童請示媽祖同意之後,表示好兄弟已經吃飽,大家才開始搶的上的祭品。
 路邊紅磚屋有農家婦女的彩繪

大路關三大石獅公
廣福村先祖自1737年從大陸遷居來此,不僅受到毒蛇猛獸的侵襲,甚至連當地的原住民部族也常欺負他們,使拓墾的日子過得很不安寧。在極端無助下,有人提議獅子是祥瑞動物,更是威震八方的萬獸之王,或許打造一隻石獅子安座在庄頭,可以趨吉避凶。設置石獅的提議深獲全體莊民認同,大家出錢出力,打造了高約一層樓,包括三尺高的基座和六尺多的獅身的「人」形的大獅子放在村口。自從打造了這隻石獅子以後,原住民不敢靠近廣福村的,毒蛇猛獸也銷聲匿跡,居民認為神獅真的很靈,於是就把祂當神來祭拜。

1857年口社溪山洪爆發,大半個村莊都被洪水淹沒了,石獅公也被土石掩埋了,根據當地耆老說,洪水來之前,神獅曾經哭嚎告知村民緊急避難,但村民不了解祂的意思,因此釀成這麼巨大的災害。石獅公黯然在地下埋了好幾年後,有一輛大貨車經過該處,突然熄火進退不得。經請示順天宮諸神,才得知是大貨車壓到了獅頭,於是全村焚香祈禱,車子才又發動起來。198497日,石獅被挖起安奉在順天宮前右側,供眾人奉拜。
獅老大(開基老獅)
獅老二
1918年,獅老二建成之時,時值舊南勢與大路關常為水權,時有爭執,兩地人士間隙已久,1934年口社溪再度氾濫,舊南勢災情甚重,在地神明起乩直指大路關石獅顯神威,將洪水分流致使洪害嚴重;新仇加舊恨,心生報復,又獲神民指點,擇日派人趁夜,用鋼釘將獅老二屁股打洞,破其神力,當下石獅公痛楚不已,淒鳴三天三夜不停,一怒下呼風喚雨,頓時飛砂走石,舊南勢屋倒人傷,倖餘者部分遷至新南勢,從此獅老二神威不再,黯然至今。
本庄黃新居老詩人有感,作詩以資紀念,敘述其獨自默默承受所有的災難與冤屈;同時也述說大路關人在此,開疆闢土力守家園,血淚交織的歷史,嘆佩!
獅老三
大路關村民因感念石獅公的神恩,久久不忘,1965年在順天宮媽祖的指示下,由村中泥塑師傅陳有祥先生在獅老二前十公尺處,起造老三,並由萬巒李達松大師,作最後細部之扮整完工,擇二月二十九日子時開光供信眾膜拜,至此村民安居樂業。
賀伯颱風時值風雨交加,口社溪暴漲,威脅直指口社村,村民見一隻大水牛萌踩口社橋頭,致其斷裂,使洪水順利宣洩,不至釀禍。
莫拉克風災災情更甚,大路關堤防在老河口處潰堤,眼看洪水隨時直衝庄內,因有一民宅為水所損,側倒後將洪水又推引回主河道,大路關全村逃過洪水肆虐的魔掌,情景就像從耆老口中所悉之石獅公的神力顯靈,親眼目睹,莫不感佩神獅的神蹟,因此大路關傳奇又添一樁。
廣福村位處偏遠取用水源不昜,現建有大水塔供村民使用。水塔上還寫著:「思源莫忘故鄉情」
仙人井
相傳先民在旱季時,為了鑿井水飲用,鑿了許久卻不見出水,這時有一位陌生人來此協助,不久井水便湧現出來,先民甚為感激,要拿工資給陌生人,然陌生人便消失無蹤,故先民便稱該井為「仙人井」。該井相傳已經有百年多歷史,聽說民眾飲用井中之水,因此所說的客家話其腔調與別處之客家腔不同,故名為「大路關腔」。

老灶柴燒的古早味-大路關老麵店
還不到中午的時刻就來這裡用餐,發現外觀非常的特別,於是走進去一探究竟!
這家店起先是老闆他姑姑的店,老闆少年時期和時下的年輕人一樣去大都市打拼掙錢財,後來就將錢財散盡,讓他學到非常寶貴的人生課程,輾轉回到大路關老家接手他姑姑的麵店,倆夫妻答應姑姑會努力經營,並且堅持上一代的原味,於是姑姑將原始客家粄條技藝傳授給他們。他們還說,藉由空檔時間會與來這裡的觀光客聊天,介紹大路關的風俗民情,讓我感覺到他們非常好客。
麵店秉持著傳統古老做法仍用木柴當燃料,為隨時保持旺盛火力,木柴須隨時在灶口待命,讓鍋裡的下麵水維持在滾燙的溫度。
  牆上掛了很多藝術畫作,來這裡用餐的遊客能一邊吃一邊欣賞

 大仁科大的董事長贈送給店家一匾額,稱讚老闆的餐點的美味
 店裡的家俱都是他們以漂流木及二手回收原木打造出這間充滿古味的麵店
他們的菜單
因為早餐沒吃就點了這麼多來大吃囉。食材都是用在地的食物,重要的是他們堅持少油、少糖、少調味,自成一特色,顛覆客家美食油膩的刻板印象。
地址:屏東縣高樹鄉廣福村中正路1-1
東關福的公車站牌,要搭公車回去屏東市區囉
 貼心的站牌時刻表


-------屏東行腳就在此畫上句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