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5A:台南市白河區(299)
旅行日期:2017/04/01
(六)
白河轉運站
白河公有零售市場
白河區公所
白河長老教會
林初埤木棉花道
木棉花花道主要位於南90鄉道及附近路段沿路,沿著南90鄉道前進,可以看見林初埤的指引牌。木棉花開季節為每年的3月至4月,花期約兩個禮拜,木棉樹隨著春天的腳步,出現一顆一顆的花苞,在只能推估但說不準的盛開期,盛開綻放,木棉花襯著兩旁準備春耕的田地、剛種下浮出水面充滿活力的蓮葉,搭配著東邊綿延的山群、在田野開闊的藍天白雲、清晨的日出及日落的夕陽光彩照耀之下,繪出鄉野自然的繽紛色彩,吸引了許多的旅人走訪合影
到了春天木棉花開期間,成了人們攝影、旅遊必定走訪的景點,假日遊賞的人多,若是想要體驗鄉野漫遊的景緻,可選擇非假日前來觀賞
來這裡玩的遊客發揮創意,將掉下來的木棉花拼成各式的形狀與字彙,多一分樂趣
接著在這裡租借一台單車到各處走走吧
玉豐芒果樹綠色隧道
以竹門為出發點,往玉豐方向,兩旁芒果樹群相伴,為白河地區完整幽美的綠色隧道,都是老芒果樹群
蓮鄉自行車道

沿途會經過大片的田野景觀,在農村踩著單車自由自在穿梭在鄉村之中
廣濟宮
周遭是高麗菜田
創立於1797年,主祀清水祖師,創始於乾隆年間,庄中之包五吉,由漳洲奉一清水祖師神像來台,卜居於此奉祀,並組織祖師會。1902年重修一次。1912年廟宇年久頹廢,故再加以大規模改築。1948年,賴振明等鳩集重新改築,於翌年竣工,並從大仙寺,分香觀音佛祖來此奉祀。1954年,再動工建前殿,翌年竣工,至此廣濟宮建築始臻完整。
小南海風景區
小南海是防洪灌溉用埤塘,萬頃的面積有如一座大湖,湖面波光粼粼,埤岸林木蔥鬱,建有環湖步道可繞行一圈,欣賞湖光水色的明媚風光。
過橋後即為小南海環湖的北岸步道,石磚鋪道,兩旁綠樹成蔭,清風吹拂,漫步其中悠閒愜意,沿途有許多涼亭及餐椅可歇息賞景
小南海吊橋
橫亙的小南海吊橋,銜接了禪寺與生態公園
橫亙的小南海吊橋,銜接了禪寺與生態公園
小南海普陀寺
主供觀音佛祖,建於1962年,擁有紅瓦白牆般的外觀,寺廟周邊為當地著名之小南海風景區,湖畔圍繞,綠樹成蔭,湖光山色,景致怡人,清修外亦為遊客尋幽訪勝之地。
火山碧雲寺
建於1798年,原名為「火山廟」,俗稱「新巖」,與水火同源承屬一脈,位於枕頭山南腰相傳為「半壁吊燈火」的麒麟穴,自大仙寺迎回觀音聖像坐鎮,涵蓋了佛、道教與台灣民間傳統信仰。
建築構造外觀創建至今沒有甚麼太大改變。大部分以台閩與日式混和為風格,大量使用洗石子為一大特色,後方又有枕頭山脈作為背景,讓整個景觀看來非常古樸雅致。1997年由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出米洞
碧雲寺最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應屬「出米洞」。出米動位於山門南側外,為兩塊岩石縫底下的一個小洞。相傳從前出米洞會自動灑米出來,恰好足夠寺中使用,後來有位貪心的僧人偷挖了一整晚並將米占為己有,從此出米動便不再出來了。這則故事起是我們做人不能太貪心。也有傳說日據時代民眾造反,寺方將米糧藏於洞中,要用時再從石洞中取出,因而被路人瞧見,以為石洞會出米,因此稱為「出米洞」
水火同源
【麒麟傳說】
從前這裡住著一隻公麒麟,水火同源就是牠的頭,尾巴在紅葉隧道往東延伸,關子嶺溫泉就是牠四隻腳所站立的位置,而溫泉就是牠的尿,牠活潑外向,喜歡噴火供人欣賞。
水火同源又名「水火洞」,位於白河枕頭山西南方,相傳為福建高僧於1701發現。此地因六重溪斷層通過,地底天然氣沿岩縫混著泉水湧出,火焰在水面燃燒源源不絕,形成「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特殊景象,讓遊客造訪時都嘖嘖稱奇。與泥漿溫泉並列為關子嶺風景區重要的景點。
樹上結時纍纍的果實是臘腸樹的果實,果形特殊,酷似洋香腸,乃有臘腸樹之稱。但果肉質硬且有毒性,不可食用,但其種子在食物短缺時,可以烤來吃。臘腸樹的花序長而下垂,花大而紫紅色,藉由蝙蝠達到授粉的作用。
碧雲公園
木棧道接連碧雲寺前廣場,設計別致在加上視野遼闊,適合闔家光臨
木棧道全景實在壯觀,直達下方碧雲公園
觀景涼亭
從縣道172乙線下山,在半山腰上面可以看到白河仙草地區的景色
白河大仙寺
亦稱「火山大仙寺」或「關仔嶺大仙寺」,起源1701年參徹禪師來此結茅定居,到第二代住持鶴齡禪師獲信眾捐款,才在今小山門右前方興建佛殿。1809年原寺址因當時水師提督王得祿,經人指點是「福穴」好風水,為厚葬其夫人,故出錢將佛寺遷建到現今大雄寶殿處。1915年大仙巖管理人親往日本學習寺廟建築法,返台後與第八代住持德融禪師決定仿日本奈良東大寺的規模重建,費時10年而具現今規模基礎。1985年內政部公告大雄寶殿、小山門為第三級古蹟,現為台南市定古蹟。
建築風格不同於台灣一般寺廟,大雄寶殿整體外貌仿日本佛寺,內部主導為北部漳派首席大木匠陳應彬、及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可說是以中國寺廟建築為體,以日本佛寺外貌為表,另創佛寺新面貌。大仙寺為內政部評定之「台閩地區古蹟」,也是國家三級古蹟的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的廟宇。
白河大仙寺小山門
入口處山門連同牌樓共有兩重,第二重山門為牆門式,左右面短且屋脊低緩,中間為三川脊,加上邊門、圍牆頂的燕尾脊和邊門圓拱門,呈現視覺上的豐富層次變化,和大雄寶殿同被列為臺南市定古蹟。
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
外貌仿照日本奈良東大寺,屋頂為「日式屋瓦」樣式,是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兩座寺廟之一。屋面是日式作法,屋內的木構造在形式上,採抬樑式與穿斗式混合使用的作法,加以彩繪具中國傳統寺廟的色彩,形成中日混合風格,這種作法在臺灣的寺廟中相當少見。內部由臺灣知名漳派首席大木匠陳應彬及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對場作完成。
觀音寶殿介於三寶殿與大雄寶殿之間。
寺院園區之噴水池與景觀橋
水池的「雙龍吐水」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