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C:宜蘭縣五結鄉二結村(226)
旅行日期:2017/06/30 (五)
二結車站(宜蘭線77.1K。上行車站:宜蘭車站。下行車站:中里車站)
1919年3月24日設站,近百年歷史的車站
最近Obike從新加坡來到台灣,尤其在鄉下地方都隨處可見到這輛黃色的自行車,與Youbike不同處在於租借這台單車需要申辦信用卡租借阿,非常不方便,用obike遊玩變得遙不可及。
二結穀倉
蘭陽平原多雨潮溼,維持稻穀的品質,穀倉是農家必要配備的設施,可是在日治初期,沒有較大規模的農產品專業倉儲。直到1920年宜蘭利澤簡名醫林木溪和林木火兄弟發起成立「有限責任利澤簡信用組合」就是現在五結鄉農會的前身;在1935年增設大型磚造的附設農業倉庫負責倉儲五結庄轄內公糧,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二結農會穀倉」。
二結穀倉是五結歷史最悠久的農產專業倉庫。倉庫前原本有一片寬敞的空地,是附近居民曬穀、休憩和孩童嬉戲的地方;1935年,增設大型磚造「儲穀倉庫」與「碾米工廠」,負責儲存五結庄轄區公糧。二戰期間,二結農會穀倉負責蘭陽溪南岸稻米的收購,經碾米精製後輸出。
到了1993年因倉庫老舊,管理不便,農會另覓地新建「孝威糧肥集中倉庫」,原二結倉庫就停用棄置。1998年公告為縣定古蹟,近年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整修完成,目前委託由財團法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經營。
裡面為餐廳部,進去到櫃檯買票參觀,票價50元
穀倉內部已改成餐廳,販售簡餐與飲品,裡面非常寬敞,建物周遭的窗戶很有風格
後方的戶外也是用餐區
二結穀倉前身為「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圓弧造型的木框窗戶及圓拱門的設計,屬於典雅的日式殖民時期的風格
穀倉的內部空間畫分成碾米工廠、農會辦事處、穀倉等三個部分,牆面是紅磚砌成
過年過節需要用的的米食,分別介紹所代表的意義
碾米工廠乃木隔樓板之三層建物,內有貫通三層樓之木造碾米機。米從地板下的軌道被送進來,到了此處再垂直往上送到這開始進行碾米的工具,最後送到太子樓各個儲存槽保存
挑高4.2公尺之單層建築,穀倉挑高8.5公尺,兩排共十個儲穀倉槽,屋頂設台灣穀倉典型之「太子樓」,地板預留30公分高度,加上外牆附設許多小通風口,通風效果十足。兩側儲存槽的牆上皆設有計量的標尺,據說全部容量約50萬斤的稻穀。兩側外牆土方設有數個小通風口,以利防潮和通風
當年庫房編號標示
窗戶為拱門設計,很歐式化
後方這個火車車廂不是裝飾用的,而是園區的公用廁所
涼亭上設了一個與火車站一樣的站牌和候車亭,非常有趣,後方也是緊鄰二結車站
後方的紅磚建築只剩下牆面的部份,已經荒廢許久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三興西路171號
逛完紙廠後,發現對面也有一棟白色穀倉,這一棟建物是穀倉對面的「大二結紙文化館」,
由於「紙」在二結人的記憶中,與社區生活息息相關,利用二結穀倉11號倉庫,打造一個與紙相關的學習環境,藉此延續「二結紙」的文化生命,館內除了可以認識大二結的紙文化與故事外,也有紙藝創作的體驗唷
只有週末六日才開放參觀,沒參觀到非常可惜
中里車站(宜蘭線78,3K。上行車站:二結車站,下行車站:羅東車站)
1936年7月20日設站至今約80餘年
從火車站上方可以看到鐵軌無止盡的綿延還有前方山岳景色,是個絕佳觀景點。
中里紙廠,目前還沒開放參觀,一樣下次再訪囉
未完待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