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A:宜蘭縣頭城鎮老街巡禮(231)

旅行日期:2017/06/30 ()
「頭城」舊名「頭圍」,係1795年吳沙率眾至蘭陽平原武裝拓墾,初次築土圍城做根據地之所在,因此有「開蘭第一城」之名。

頭城車站(宜蘭線56.6K。上行車站:外澳車站,下行車站:頂埔車站)



頭城文創園區

原為頭城火車站的日式舊宿舍建築,經宜蘭縣文化局得重新規劃下,修復並改造成現今的文創園區,由佛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與文化資產創意學系聯合經營。園區內時常展出文創藝品、手作藝品、T-shirt等,亦設有文史展示空間。除了曾是偶像劇的取景地點之外,也是許多遊客的熱門拍照地點。
這棟白色建築上方有個大大的魚LOGO,是由一位日本師傅所開的日式料理餐廳
木房子咖啡茶館,裡頭提供了輕食pizza,以及手工下午茶、飲料等等。



綠木由心,販售了不少文創小物,還有一些和宜蘭當地柚農合作的產品,如果需要帶點伴手禮給親朋好友


頭城喚醒堂

昔日宜蘭縣人才培育搖籃,成立於1895年日據時期仍教授漢學,是縣內重要鸞堂,主祀隆恩真君等五聖恩主(隆恩真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岳武穆王、司命真君),分靈自宜蘭新民堂,又被稱為「恩主公廟」,除了信仰之外,主要開辦私塾、詩社,鼓勵民眾戒除鴉片等。首任民選縣長盧纘祥、前縣長林才添,皆曾是頭城喚醒堂弟子。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纘祥路39號
頭城鎮公所

頭城鎮史館 
這棟建於日據時期的建築,台灣光復後改為頭城國小校長宿舍。其建築特色:地版面依當時法規抬高60公分,全由檜木及杉木建築而成,室內以「緣側」()與後院相連,為典型日式住宅的工法。
2005年,在地方人士的要求下重新修繕,牆身為竹編夾泥牆,外觀施以押調雨淋板,屋頂原本的日式黑瓦更換為水泥瓦,室內地板重新鋪設,因此不見拉門軌道痕跡,但壁面「押入」(儲藏櫃)等依然保留,大致仍可推測原來格局。


後院有一口古井
館內目前擺設一些頭城舊照片,訴說著頭城的歷史文化。
這棟房子在日據時期作為台灣早期本土作家李榮春的老宅,目前館內規劃空間展覽他的生平事蹟與生前文學作品。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開蘭舊路4號

頭城老街(和平老街)
頭城舊稱「頭圍」,老街從清代、日據至今兩百餘年的歷史印記,呈現不同的風貌。1796年開蘭先賢吳沙先生入墾蘭陽平原的第一個據點。因平原河運通達,加上烏石港海運便利,頭城老街一度成為貿易鼎盛、商旅雲集的重要樞紐,號稱「開蘭第一街」。由於時代變遷而風華漸退,頭城老街繁華不再。惟有現仍留存散布於老街街廓中的歷史建築。
昔日的河道

北門福德祠
位於老街北端,1863年,由於商業興盛繁榮,頭圍街上的店家為鎮守財氣,特於街的南北邊,各興建一座面向街道的福德祠,祀奉福德正神。這在台灣地區的街道空間建築上,最具獨特,不但有守財的意涵,更具有空間界定的意義。
現今的北門福德祠為1916年,由黃炎日所發起,並由康振德等民眾捐資修建,同時供奉土地公、土地婆。廟內神龕、神案及供桌,均保存完整,為當時的作品。

北街對於文化教育較為重視,風格樸實。其形制為單殿單開間,有簡單之馬背屋頂,山牆脊墜裝飾泥塑獅頭、磬牌露窗皆為當時的工藝建築特色。廟外屋簷下設有清同治年間的一對石獅,保存完整,與其他土地公廟相比較特別,主因該廟為漢人墾殖宜蘭、在頭圍地區所蓋的第一間土地公廟,所以特別裝飾兩隻石獅子,以象徵不同於一般土地公廟的地位。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54號

這幾棟間屋為十三行沒落後在日治時期,改建為紅磚街屋成為現今的樣貌,但是現在人去樓空,屋況不是很理想

兌藏(Treasure of Joy)
為一間復古文青風的咖啡甜品店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45號
頭城十三行
清代的頭圍,因水運的便利,成為噶瑪蘭地區南北貨物的進出口岸,商賈往來頻繁,交易絡繹不絕。十三行即位於老街北端,建在河道碼頭旁,便利船隻入港卸貨即裝貨,為當時最大的行郊,傳為盧家的船頭行即倉庫總稱。

建築為閩南式風格,紅瓦斜屋頂,屋身以木結構為主,土埆承重牆擱檁式,立面簡樸。內部空間格局為「前店屋、後合院」,騎樓廊道是不對外開放的內建走廊,通道曲折複雜兼具防盜的功能。
 昔日為十三連棟街屋建築,目前僅存兩戶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42號
頭城公館(盧纘祥居所)
盧纘祥先生為宜蘭縣首任民選縣長,年輕時不但經營商行、成立株式會社,並與鎮長同好組成「登瀛吟社」,頭城詩人輩出,文風鼎盛,盧老縣長居功厥偉。


此宅第於1928年由台灣總督府營繕科宋組平先生設計建造。本建築意在建構一個以總督府為標竿的地區表徵。宅第站地廣闊,建築宏偉,日式屋頂上有西式風格的老虎窗,正面設有迴廊連接兩側,正面圓拱形居中,氣派非凡;牆身為洗石子,並飾以白色面磚,又呈現出文人般樸實與無華的內蘊。

蘭陽地區至今仍流傳著「有盧家富,無盧家厝;有盧家厝,無盧家富」的諺語,可見盧宅特殊的風格與壯觀的規模,早為頭城重要的地標。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39號
盧纘祥故居前池塘
池塘前為盧家貨棧「十三行」泊船之碼頭,係清代時期頭城老街行郊貿易水路貨運裝卸地,與盧宅密不可分,屬於頭圍港的內港,後淤積而荒廢,在1928年興建住宅時一併整理,整建成日式舟遊式庭園。池中尚有兩座涼亭基座,池旁邊並有湧泉及古井,早期盧家無私提供給附近居民休閒、洗衣、曬麵等使用,是地方共同記憶。2010年公告為縣定古蹟。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261號
媽媽號X黑潮有機書店
原本是三立電視台華劇《含笑食堂》的拍攝地點,再前身只是普通的民宅,不過拍攝後劇組把佈景全部拆掉,只有門口的牌子還在。

後來青商會林瑞文將場地承租下來再次重新整理,搖身轉變成頭城的親子基地,一方面解決宜蘭多雨小朋友沒地方去的困境,一方面也配合節日以及各項地方活動舉辦很多適合親子的說故事、手作DIY(ex.星空瓶、編織、盆栽植物)等活動,深受地方親子家庭所喜歡。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35
吳朝陽宅
又稱「吳惠仁」宅,因為有些人認為此棟建築應在吳惠仁的父親–吳朝陽年代就已經建造。當時的師傅是創建人吳裕特地請師傅從唐山坐船來台灣建造

建築立面簡約樸實,騎樓柱為仿希臘古典愛奧尼克柱的凹槽柱身與柱頭風格,柱頭裝飾得有如一對相連的羊角,相當細緻,女兒牆(屋頂外圍的矮牆)上則是以洗石子為材料,雕塑卷草和鮑魚飾而成,保存的相當完整。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29129-1 

老紅長興、新長興樹記
原長興行由陳春榮(老紅)及其弟約於1916年籌建,面寬本為三開間,中央正廳為神明廳;1924年由其子嗣陳金娥、木樹合資修建而成,為二進式的街屋,並保留至今;1932年兩兄弟正式分戶折產,陳木樹另取店號為「新長興樹記」,為從事南北貨批發、零售的店鋪。
在政體建築構造上,騎樓採用新式鋼筋混凝土樑柱,但內部仍以傳統閩南木樑為主。由於採用鋼筋混凝土樑,騎樓跨距增大,樑上刻有「新長興樹記」商號,女兒牆有眷草花飾及「陳」字標記。柱子仍為磚柱,上以洗石子橫飾,形成外西內中的特殊風格。

本建築另一特色為騎樓立面頗高,分為兩層,下層為商業交易及人員進入,上層另闢有一門,木作精細,內為閣樓儲藏空間,供貨物直接進出之用。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21、123 
和平街120號街屋
慶元宮
為頭城最早的廟宇,在地人稱「頭城媽祖宮」。屬於當地的信仰中心,媽祖廟的坐向坐西朝東,面太平洋,希望在媽祖庇佑下船隻往來平安。據載,慶元宮建於1796年,廟名「慶元」之意亦源自於此。廟中主祀天上聖母,分靈自湄洲媽祖廟,此外也供奉神農大帝、倉頡先師、文昌帝君、福德正神等眾神。1889年擴建前殿與兩側廊道,廟中現仍保有許多當時建築作品。1960年因廟中木造建築腐朽造成廟體毀損,因此地方仕紳再次發起重建,並籌組重建委員會,將正殿拆除以混凝土重構,前殿與兩側整修,歷時七年完工。西元1974年將廟前廣場做美化。2014年宜蘭縣政府指定頭城慶元宮為縣定古蹟。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105號
這裡張貼老街古宅昔日的模樣,可以進行今昔對比。

和平街92號街屋
 和平街66~70號街屋
和平街58號街屋
源和成商號
約建於1920年代,屬於日據大正時期的建築,當時日本正推動西化政策,所以該時期的建築傾向西式的三連弧拱磚立面,有紅磚、拱柱列,搭配豐富的雕飾或以洗石子來仿效石材的效果,讓整體外觀顯得較為華麗。

「源和成」為當時的米商,經營小賣的文市商貨交易為主。建築形式屬於單近三間,左右邊間後側有一窄長一層坡矮瓦,構造為硬山擱檁,紅磚牆上擱楹仔、桷仔、瓦養及烏面瓦,亭仔腳則採磚砌圓拱與園柱。臨街立面三聯拱與洗石子園柱相互輝映,女兒牆作泥塑牌樓,有花草裝飾,中書「源合成」。

因基地較淺,僅深一進,中央間後方為庭院,左右間設有過水廊。目前整體保存佳,值得細細觀賞。
 拱門特寫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57號
陳春記商號
位於和平老街南端,隔巷道與南門福德祠相鄰。建築完成約日據大正年間,屬於磚造洋樓式的住商街屋,主要為經營雜貨生意的商號。

面寬三開間,進深兩進,第一進僅高一層,上有樓拱頂(閣樓),並於騎樓面開設小窗。第二進高兩層,為主要生活空間。磚造拱廊上的洗石子橫帶及女兒牆上的彩磁,均為當時最常使用的建築裝飾手法。連續的圓拱,於寬敞深遠的騎樓內,營造光影交替的韻律感。第二進背面牆上的泥塑鰲魚洩水口,施工精緻,頗具巧思。整體建築呈現日據初期的風格,極具價值。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55號

源和成商號&陳春記商號全景
南門福德祠
與北門福德祠同建於1863年,南門福德祠曾全部翻修,當初建築風貌已不復見。但從照片上比對,現今的外貌仍大約維持當年的樣式。南門福德祠與北門福德祠遙相呼應,形成老街特有的「端點為閉式」的街到空間,見證當年的繁華盛況。
祠內有一聯曰:「次天子位一、守諸侯寶三」,頗值得細細賞味。
南街在宗教祭祀上較為著重,因此南門福德祠有飛簷式屋脊、黃色琉璃瓦與雙龍搶珠的華麗裝飾。

據說南門福德祠在早期經重建過程中將座落土地公廟旁的神龜石雕搬移,從此消失神踪,常引發居民們的想念,因此南門福德祠管委會於2011年重建財神龜於廟旁,讓居民勾起過往回憶。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52-58號
有戶人家曬豆腐乳景觀
 舊城南路44號街屋
三山宮
供奉三山國王為主神,創廟迄今已有100多年之歷史。於清宣統年間,先人李先自大陸故鄉恭請三山國王之大王公神像來臺,恭奉在自宅供族人膜拜,當時並由李振枝(添木)先生擔任乩童,為民消災解厄,在那醫療水準不發達的時代,先人們若有身體病痛、疑難雜症、婚姻仕途、農漁歲收、工賈財利,全賴三山國王指點迷津,三山國王神蹟顯赫,信徒均能逢凶化吉,日後香火鼎盛,為當地民眾之信仰中心。

頭城阿宗芋冰城
這家店有50多年的歷史,是蘭陽溪傳統極負盛名的「叭噗」專賣店,多年前父親過世,由三兒子接手經營,仍堅持遵循古法製作傳統冰品,拒絕人工色素,深入研究食材,並且精選上等原料,道地的懷舊古早味,等你來吃過才知道!
 內用區餐廳的背景為頭城老街
 裡頭有許多復古的擺設,這個復古腳踏車就是一個。
 一共有六種口味【芋頭】、【紅豆】、【鳳梨】、【花生】、【桂圓】與【紫米】,一杯40元任選三種口味,一盒90元。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267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