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4B:花蓮縣花蓮市(II)-美崙溪以北、七星潭風景區(306)
將軍府與其日式官舍
將軍府建於1936年,曾經是花蓮地區最高軍事指揮官中村大佐的官邸,光復後作為眷村使用,如今已經列為縣定古蹟,這裡的民生社區將此棟建物轉型為「將軍府環境教育中心」。
有別於其他採雙併式的木造宿舍,將軍府採用獨棟獨院設計,基座也較高,顯示這棟其軍階高於其他宿舍。 這座正方字型的純檜木建築,整體格局方整,坐南朝北,遙望台北總督府與日本本島天皇。
環教中心前的老榕樹,樹高超過20公尺,樹形優美,像似嬌柔的妻子依畏再撞逤的丈夫旁,滿是幸福甜蜜的樣子,老榕樹見證了歷史,也像是一蓋巨傘,守護著環境教育中心。
除此之外,還有其餘的六棟日式木造宿舍,為日據時期駐守花蓮的軍官住所,整齊劃一的木造建築群構成完整的小型住宅區,當我走進這些日式房舍,有如時光倒流至日據時期的場景,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好。
目前這些日式房舍都在等待維修當中,期待未來能夠以嶄新的面貌與大家相見!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正路622巷6號
美崙溪河濱公園位於美崙山西側的尚志橋下,延伸經過菁華橋,溪畔是花蓮市最大的河濱綠地,是漫步遊玩的好去處。
若從中上游沿著溪岸走到出海口,沿途可以看到美崙溪在平原上蜿蜒曲折的姿態及溪流動植物景觀。
下圖是由松園別館往下拍的景象
美崙山公園
下圖是位於美崙山公園入口,有花蓮市著名地標之一-米老鼠
走上去有一個涼亭可以眺望景色
美崙山聳立於花蓮市平原中,昔日為花蓮八景之「八螺疊翠」;海拔108公尺,面積五十餘公頃。東臨蔚藍寬闊的太平洋,美崙溪從西蜿蜒流過山腳下,是花蓮縣民晨昏運動健身的好去處。
我是騎單車上來,這樣才比較有那種一番辛苦之後看到美景所得到的成就感,景色不錯!
花蓮忠烈祠,居高臨下可鳥瞰花蓮市區;公園裡有一座兒童遊樂區,兒童遊樂區後方可達登山步道入口,此後可沿線或慢跑、或步行,步道長約8百公尺;小徑兩旁遍生相思林,漫步前行,令人身心舒暢。
母子情深的石雕像
松園別館
售票亭,需要購票進入園區
這間稱之為「概念工坊販賣館」的小店裡,賣的盡原住民色彩的手工藝品
兵事部辦公室(松園別館)
興建於1942年,為當時日軍在花蓮的重要軍事指揮中心-兵事部的辦公室,四周因老松林立、環境清幽,故而得名。經過好幾年閒置後,2000年開始展開整修,並於2002年9月23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主體建築為「折衷主義」形式的磚木、鋼筋混凝土混合之二層洋樓建築,兩層樓皆設拱廊,屋頂則是覆蓋日本式瓦頂,兼具東西合併的建築風格。
內部則是日式講究通風效果的木窗與拉門氣窗、以及木桁架結構的屋頂
松園別館與藝文活動結合,發展為一特殊藝文展演空間,並於2008年起舉辦「太平洋詩歌節」,邀請重量級文學家到此,為松園別館帶來更具詩意的能量。
二樓的前身為戰時的主管辦公室,目前作為展覽空間。
放送局(中國廣播公司花蓮廣播電台)
小木屋
為園區唯一的木造建築,前身為「軍官聚會所」,窗戶均依此對稱設置,而挑高的木地板、氣窗及天花板通風口,更可以看到日式建築防潮與隔熱的精采設計。
木屋在修復前損壞嚴重,不僅雨水腐蝕天花板,連帶也讓木地板腐壞,外牆還有巨大的黃金葛攀爬覆蓋,可說是修復工程中最大困難之處。目前作為各種藝文講座與工作坊舉辦的人氣空間。
小木屋的對面這個生態水池,中間有一個小凹槽,據說是日據時代貯水消防之用途
防爆門
這道門是後來增建,日據時期還沒有。這片門板相當的厚重,前半部是鐵,後半部為鋼筋水泥,厚度約4公分,地方盛傳是彈藥庫的防爆門,本來是安裝在縣在販賣部的後門,目前仍可隱約看見拆卸的痕跡。2003年園區進行修復工程時便將此片門拆下來,交由古蹟修復大師甘玄龍先生配合園區的日式氛圍,以簡單的日式廟宇形式建構展示。
防空洞
為了躲避空襲,日軍也有建了一個防空洞,左右兩側分別為出入口,依據空間大小推斷,當時駐守在兵事部的人員約有20名。此外,台灣的夏季有颱風和午後雷陣雨,日人蓋防空洞時,地面為砂地,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下大雨期間,水可以退得特別快,避免積水。
附屬在臥松園區的小店,仿日式建築的小販賣部,賣吃的也有賣一些衣服小物的地方
旅遊諮詢地,裡面裡面有賣米跟一些農產品
這隻公雞蠻可愛的,哈哈XD,地上還有幾隻用繩子捆的小雞
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
江口良三郎是日治時期第五任花蓮港廳長,也是催生花蓮港的重要人物,在1922年於「鳥踏石」沿岸建造一個蹄形防波堤,當時稱為「江口突堤」,方便漁船靠岸停泊。江口廳長逝世後,民眾感念他對花蓮港的努力,特別在昔日「鳥踏石」海岸豎立一座紀念石碑及銅像,也就是今日的江口良三郎公園。
地點:花蓮縣花蓮市海岸路與民權八街口
花蓮港景觀橋
位於花蓮濱海自行車道上,長約30公尺,為整合內港親水遊憩區與濱海自行車專用道所興建。大大的紅色搭配碩大的弧形吸引遊客駐足賞景拍照。站在橋面可就近欣賞花蓮港碼頭,橋下運貨用鐵軌的線條美感也是攝影者喜歡拍攝的構圖角度。
自景觀橋上俯瞰花蓮港,像這樣晴空萬里天氣時可以欣賞到這種景色
花蓮觀光漁港
向日廣場
座落於花蓮漁港,四周被太平洋、賞鯨碼頭、花蓮漁市場及花蓮區漁會所環抱,這裡是太平洋第一道曙光灑落之地,也是「向日」廣場的由來。廣場上的建築呈現南歐風格,尖聳的屋頂與紅、黃、藍的房屋色彩映襯出地上拼接的五彩幾何圖形,特殊的中西衝突,融合出悠閒的渡假氛圍。
廣場牆面上有精心規劃的3D彩繪,各式生動的彩繪圖案,讓你有如身處在海底世界的虛擬實境唷
花蓮港魚鬆
中和日海鮮餐廳
伊坐咖啡屋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港濱路35-1號
四八高地
來到七星潭的南段,平坦的海岸被突出海面數十公尺的「奇萊鼻」(也稱四八高地)所取代。奇萊鼻是受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運動所抬起來的台地,獨特的海階地形都是一次次地殼隆升所致,這裡有六階較明顯的海階,各海階面上也隨處可見貝類與珊瑚礁化石。
這裡不僅是眺望七星潭月牙灣海岸的最佳地點,也是觀察地殼隆起、侵蝕、崩塌等海岸地質的最佳戶外教室。居高臨下,眺望大海,天氣好時還可遠眺蘇花公路上的清水斷崖。
這是「奇萊鼻燈塔」,高聳的燈塔在藍天綠地的襯托下更顯得潔白
當你再往北騎乘不久就抵達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七星潭,正好跨越鄉鎮界到達新城鄉境內。
遊客可以遊客中心租借單車騎遍周遭海岸景色
回望剛造訪的奇萊鼻
優美的弧形海灣
《迎風》/甘丹
「迎風」就像古希臘雕像雙翼女神般,佇立在七星潭岸邊,造型如許多不規則形狀的翅膀,從不同角度觀看,便能有新的發現,既具象又充滿想像力。藝術家在石材上刻出一道道如皴法般律動的自然線條,表現出物體迎風顫動的動態感,希望進而使觀者冥想自然,增加想像空間。
進入七星社區可以見到一棟彩繪的平房民宿
七星柴魚博物館
於2004年2月正式開幕啟用,原本是廢棄已久的柴魚加工廠,後來在行政院文建會、花蓮縣文化局、花蓮縣政府農業局、花蓮縣觀光旅遊局、交通部觀光局、行政院農委會及新城鄉公所的輔導及投入,並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為原則,七星柴魚博物館成為一個具有人文及生態特色的主題館,整合地方資源,充分利用文化資產,結合產業文化,以充實花蓮觀光旅遊內容。
下面是博物館內的商品區,有許多利用柴魚製作的零嘴和伴手禮任君挑選,品嘗當地最新鮮的柴魚料理唷。
用餐區,可以在這裡品嚐到許多柴魚料理唷
「老兵的家」是柴魚博物館外的小商店,裡面販賣各式各樣的樂器與貝殼類的紀念品,有興趣的話可以順便來逛逛喔。
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148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