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7:花蓮縣新城鄉-新城老街(309)、秀林鄉(310)
旅行日期:2017/07/06 (四)
北埔車站(北迴線74.7K。上行車站:景美車站,下行車站:花蓮車站)
設站於1975年7月26日,當年9月開始營運,此地也是鄉治的所在地喔。
新城鄉公所
路旁的裝置藝術,在在呈現出阿美族的特色
景美車站(北迴線68.2K。上行車站:新城(太魯閣)車站,下行車站:北埔車站)
設站於1975年7月26日,隔年9月開始營運;1998年6月11日:新城(太魯閣)站至花蓮站間雙軌化工程完工通車,已失去交會列車之需要,景美站因業務清淡,故於同日起由三等站直接降為招呼站,並指定由新城(太魯閣)站管理。
車站的進出口柵欄,是北迴線初代造型,現在全線僅剩景美站保留
景美車站地下道上方的遮棚特寫
景美站周遭景色特寫,前方為雄偉的中央山脈。
巧竹之鄉的特寫畫面
傳統的部落屋
1975年7月26日設站初期以輸送亞洲水泥花蓮廠的水泥及熟料至花蓮港為主,並未辦理客運服務,之後在1979年始辦理客運營業。2007年3月:由花蓮區漁會代表林國賢及新城村長發起更名為新城(太魯閣)車站。當年8月25日正式改為現今的站名;2012年配合「花東新車站運動」開始改建工程,並在2014年12月完工啟用。
由高第藝術-陳彥君老師以窯燒玻璃方式重新呈現國寶級畫家馬白水教授作品《太魯閣之美》,並設置於新城車站東側帷幕牆內,以24張7尺宣紙拼湊而成,總長1680公分,內容循中橫公路足跡從左而右,描寫太魯閣峽谷自東而西的壯麗景色,原作分為:「靳珩橋秋葉」、「長春祠夏雨」、「太魯閣春風」、「九曲洞冬雪」、「慈母亭日光」、「天峰塔月色」六個主題,描寫太魯閣峽谷自東而西的壯麗景色。
走訪新城老街區
走進古色古香的老街區,我從花蓮市一路北上後,就抵達新城市區,街上人煙稀少,反而沒有剛剛在北埔車站附近熱鬧多了,走進這裡沒什麼目的,純粹只是想要找尋那古色古香的感覺罷了,於是我花了一個小時在這裡停留走訪。
新城村是新城鄉開發最早的地區,早年因立霧溪淘金而繁華一時,設有歌廳、電影院、酒家等店鋪。而後因淘金年華逝去,加上蘇花公路改道,讓新城老街漸漸沒落,徒增滄桑的歲月痕跡。
新城鄉原研海庄役場
日據時期,新城鄉之行政區為「研海支廳」,光復後恢復原有新城名稱,當時鄉公所設於新城村,之後隨著人口變少鄉公所遷至北埔村,後續則作為新城村辦工處使用。位於花蓮縣警察局新城分局對面,建物與本鄉新城村舊有員工宿舍區相連。
信義路6號舊日式房舍
旁邊即為新城村舊有員工宿舍區,並沿用至今。
位於新城村博愛路上,有一家幾十年歷史的「新城照相館」,屋內有老相機、老布景、老式的鎂光燈、電燈、修底片的工作台。
新城鎮安宮-開漳聖王,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新城天主堂
日據時期,太魯閣人聚居的立霧溪、木瓜溪流域一帶蘊藏豐富林礦資源,日人頻頻攏絡漢人通事和太魯閣人。1896年12月發生「新城事件」,也因此埋下1914年「太魯閣戰役」的導火線。日人為紀念殉難人員,於營區建造簡單紀念碑,並於現址建造神社以為紀念。
後來由新城天主堂買下這片土地,並興建天主堂宿舍與船型大教堂,將祭台改為聖母亭,聖母像搭配九棵老松樹,顯得倉勁碧綠,清幽宜人。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改良式」鳥居和石燈籠、石狗、石獸,讓此處充滿日本風味。
外觀是船型如諾亞方舟的水泥建築,且教堂側邊為彩色玻璃,牆上周遭均爬滿了樹藤,充滿了神秘感。
外觀是船型如諾亞方舟的水泥建築,且教堂側邊為彩色玻璃,牆上周遭均爬滿了樹藤,充滿了神秘感。
教堂內部非常寬敞且氣派,正前方是大型的鐵鑄十字架,再仔細看,十字架上並沒有耶穌像,而是單純的十字架,也是特殊之處;下方是聖體櫃,櫃前是感恩祭祭台,左右兩方豎立著聖像,分別是聖母瑪利亞和約瑟,充分表現出天主教會對聖母的敬禮與對聖家的重視;兩旁的彩繪玻璃是一幅又一幅的畫作,內容均與聖經教義有關的圖像。
向教堂後方看去,為壁畫「苦路圖」,不同於大多數的天主教堂,這幅苦路是完整地呈現在一片牆壁上,而且色彩鮮艷,人物鮮活,用色及畫風帶點亞熱帶的台灣原住民風味,頗具特色。苦路壁畫下方角落的隱密處,則是告解區。
信徒的告解區
神社外觀
神社的故事可追溯至1896年時,一名太魯閣賽德克族婦女慘遭日本駐軍強暴,當時賽德克人集體反抗突襲日軍在新城的監視哨,怒殺23名日本軍人,日本人為紀念這些殉難的軍人而建造的。
原址神社所留的鳥居、石燈籠等物,與這信奉聖母瑪利亞的天主教堂共生共榮,有一股宗教散發的祥和氣息。通過鳥居後,左側為昔日神社的手水舍,如今已成為一座涼亭。
▲昔日新城神社本殿前的鳥居
唯有盡頭的神社本座,改為供放聖母的「聖母亭」。周遭由松林環抱,環境非常清幽閑靜
太魯閣大橋
位於新城鄉與秀林鄉的交界處,台9線182K處,2002年4月完工,橫跨立霧溪,斥資新台幣七億七千餘元,造型優美的蘇花公路太魯閣大橋正是通車,這座景觀大橋完工後與太魯閣景觀相輝映,已成為花蓮縣的一處雄偉新地標。
跨越立霧溪的景色,表示即將離開新城鄉
崇德車站(北迴線57.6K。上行車站:和仁車站,下行車站:新城(太魯閣)車站
1979年2月8日設站,附近鄰近清水斷崖風景區
崇德隧道
匯德隧道
出隧道後就可以看到崇德休憩據點囉~
台灣十景-清水斷崖
位於清水山東側,自蘇花公路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 。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非常壯觀。臨海懸崖所連成的大塊石崖,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2408公尺的清水山,沿線山嶺高聳,地勢陡峻,幾成90度角拔起於太平洋,高度均在800公尺以上,氣勢雄偉。
構成斷崖的岩石主要是綠色片岩、片麻岩和大理石所組成,其岩性質地較不易風化崩落,造就雄偉險峻的清水斷崖,形成幾近垂直且巨大高差的特殊地形景觀,千萬年來巍然矗立於臺灣東岸。
晚餐時間
地址:花蓮縣新城鄉新興路76號
接著抵達新城車站準備兩鐵環保運送(新城-花蓮)
搭乘區間快車收束本日行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