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9C:花蓮縣光復鄉(III)-大和社區、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313)
大和社區介紹
光復鄉大富村位花東縱谷分水嶺,1917年日本人選在這塊由青山環繞的地方建村,並以國族之名為其命名,稱之為「大和」,意即如同日本國族,期待如大和王朝般富裕,日本殖民台灣最主要看待的,是台灣資源,遍植甘蔗、樟樹、花生等等,因此人工聚集,因為從事蔗園工作,從各地擁入的閩南工潮,為日本最佳人力使用,地處中央山脈的小聚落,還真不負盛名,辛勤勞力創造當時出口外匯奇蹟,終戰後,國民政府延續日本滯台時的農工業,給予她一個新名字,叫「大富」。
光復車站-大富車站間有兩個橫跨重要河川地鐵路橋樑,如下兩張圖
北段-跨越光復溪
南段-跨越嘉農溪
大和社區入口意象
由「大富」及「大豐」兩個村落,兩村雖以花東鐵路為界,但實為一個共同生活圈,西側為大豐村,舊稱「車頭頂」;東側為大富村,舊稱「車頭腳」;大富火車站前之明德路舊稱「店仔街」。早年這裡種植著一望無際的甘蔗,翠綠青鬱,綿延數公里,有如一塊翠綠翡翠一般,因而有「綠野香坡」的美稱。
大富車站(台東線50.6K。上行車站:光復車站,下行車站:富源車站)
設站於1914年,昔日糖業興盛時,進出車站的旅客絡繹不絕,但隨著2002年光復糖廠歇業之後,旅客逐漸漸少,當地文史工作者與藝術家發起「吃米粉,看畫展」的活動,發起彩繪車站或辦理各式畫展、地方學畫等活動,並且將車站改建為「大和文史館」成為社區藝文活動及感情交流的地方。
與當地的車站留影一張
大富車站為無人的招呼站,因應花東線電氣化而新增一座岸式月台,於2013年6月啟用,同時也停用舊月台。
車站大廳兼有畫廊、展場的功能,牆上貼有社區早期的照片,記錄大和地區當地的歷史
社區發展的願景,藉由社區的總體營造能夠讓更多人看到大和社區
並且藉由主體展覽能夠讓更多人認識社區昔日的歷史
車站前的明德路當地人稱為「店仔街」,從車站通到花東縱貫公路,全長200公尺。這裡曾經繁華一時,戲院、旅社、酒店、診所、碾米廠、藥局、雜貨店等等應有盡有。現在還有幾家老店還有營業,這裡的建築也充滿日式懷舊風味,等著你去與當地人搏感情。
當地的柑仔店,今天沒營業
這棟日式老房子為昔日的老戲院,目前做為「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提供咖啡與輕食,在社區逛累的話可以來這裡歇腳喝杯咖啡唷
富安宮
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廟裡主祀古公三王,分別是大王公柳信、二王公葉誠、三王公英勇。這是黃大發先生自1926年自宜蘭遷居到大富社區時,從二結鎮安廟分靈而來,每年三王公的誕辰熱鬧非凡,吸引許多人潮。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是一個新興景點,約48公頃,2011年5月正式開幕,相關設施與活動仍在增設中,位於花東縱谷的精華地段,是相當有淺力的一個據點。
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境內的平地森林園區,園區規劃本持著「低碳、低開發、低商業性」三低的原則,設計生態、人文、美景與兼具環保特質的綠能設施,並期待能結合周邊的農業、文化、社區,帶動地方永續發展,創造優質的農村森林生態環境。
每年冬天春天之際,都會種滿五顏六色的花海,尤其是油菜花海是東部特有的,此時不管用甚麼視角拍攝都很美,尤其在過年期間都會湧進大批人潮,適合闔家大小一起出來踏青的好時機喔!
園區沿途景色風光,向東可以見海岸山脈,向西可見中央山脈。
《蟻窩》/撒部‧噶照
螞蟻的行動表現著族群的共識及團結,藉由螞蟻、蟻窩作為概念發想,並結合現況環境與自然素材,試圖表現螞蟻窩的主題意涵。
將蟻窩打造成栩栩如生的樣子,讓人覺得非常驚豔,園區共有兩枚蟻窩,這是其中一個。吧檯
裡面有手提袋、手作小物、文創藝術品等等,遊客來這裡喝咖啡的同時也能夠逛一下如果有喜歡可以買回家收藏唷
老闆娘幫我拍個有意境的照片
老闆娘也來一張囉~
外面的山景與草地都看得一清二楚,來這裡喝咖啡又兼賞景是很棒的體驗
有機會來到園區記得來到蟻窩換你(妳)來體驗一番啦
另一枚蟻窩,目前還在閒置當中。
馬佛社區介紹他們的特產:湧泉米與鯛魚
旁邊的森林市集有販售在地好米、水果、蔬菜等農特產品,還有好玩的尋寶、集點活動。
《生命寶樹》/葉蕾蕾老師與當地居民
這件作品是一件由樹群與一棵生命之樹(立於中心,充滿裝飾的樹木)所組成的概念式迷宮。作品設立於平地森林園區服務中心旁,由直徑35到40公分左右的漂流木組成,漂流木上並加以各式彩繪,當人群穿梭在此迷宮內,可使民眾更直接地欣賞大自然與藝術品的互動。
《春之花園》/顏名宏
以漂流木片搭建的裝置作品,低調與林間融合為一。觀眾跟隨光影進入作品,漂流木的斷面包覆著進入空間的人,空隙可窺探山林景象,也有陽光流洩而入,整件作品充分表達了白雲、山脈與花林之間相依互存的靈性美學。
《居所-森林中的房子》
當地的八名阿美族人花一個月時間,使用上千根竹子,經過角度測量及利用竹子的韌性,打造11座圓弧形拱門組合的竹建築,外觀近似澳洲雪梨歌劇院」。11座圓弧形拱門,代表原住民11個族群大融合,別具意義。
《和諧Hermony》
展露出當地原住民木雕師精湛的木雕工藝
原住民風格的花盆人偶裝置藝術
愛台灣裝置藝術
紅面番鴨
今年是2 0 1 7年!
釣竿橋
彩虹釣竿橋長70公尺、寬13公尺、釣竿高18.3公尺,為橫跨大和溪兩側歷史軸道的景觀吊橋。設計構想來自於阿美族射日故事的文化元素,以釣竿彎曲的造型為構造主體,輔以彩虹鋼索線為支撐,為傳統神話語彙與現代結構材質所呈現的力與美之結合
日月湖
鳳梨田風光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農場路31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