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A:花蓮縣玉里鎮(I)-玉里市區、大禹里、三民里(314)
旅行日期:2017/07/09 (日)
行程前:早上9:29搭404次開往台東的南下自強號至玉里站,11:04抵達,總共花費95分鐘,車資122元(悠遊卡票價);回程搭19:43北上莒光號
玉里車站(台東線83.1K。上行車站:三民車站,下行車站:東里車站)
1969年因應莒光號列車的開行,欲進一步提升運輸效能,而自美國引進R20型柴電機車後,又再度購入另一款柴電機車39輛,成為R101~R139號的列車。即現在停在月台的R108柴電機車。
這種車的用途主要牽引觀光號、對號列車等車種,目前仍常使用在屏東線、南迴線、台東線客貨運列車牽引上,直到台灣鐵路全線電氣化後,此車種將會走入歷史,而充當電力機車或電車組故障時緊急救援機車以及動力不足時的輔助機車用途。
玉里熊公仔代言「玉里尚讚!」
徐牙醫診所-->看起來是具有歷史的建築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中華路33號
玉溪地區農會特產展售中心卓溪分部(玉里信用組合舊址)
前身為1917年,由花蓮港廳玉里支廳的地方仕紳徐乾坤先生等五人合組「有限責任玉里信用組合」,為玉里地區首創金融機構。1919年為增進業務建立信用依法改組為「保證責任玉里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1943年改名為「玉里街農業會」。戰後改稱為「玉里鎮農會」。1946年奉令改組為「玉里鎮農業會」與「玉里鎮合作社」。1949年奉令改組為「玉里鎮農會」(合作社與農業會合併)。1975年奉令將卓溪鄉農會併入本會,並更名為「玉溪地區農會」。
這棟辦公廳舍則建於1930年,外牆以灰色清水牆為主,基座以洗石子表面處理,外觀簡潔樸素。建築正面以長條型列窗作美化,門廊處以四支雙併洗石子仿希臘圓柱裝飾門面,建築相當氣派,當地人稱為「玉里的總統府」。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中華路179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玉里教會
1917年7月1日,在今日中正路66號,設立基督教講義所。二次大戰結束後,約在1948年,購得日本林產物加工廠木造平房,為教會新址。現堂於1966年8月18日完工,無對外募款,由當時的三十戶信徒有錢獻錢,無錢獻力完成。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和平街53號
崙敦古鳳宮
台灣西王母的信仰發源於花蓮縣吉安鄉,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王母娘娘廟。崙敦古鳳宮建於1964年,是吉安勝安宮系統的第三分堂,「崙敦」則是傳說中王母在九天修練的場所。廟內仍保有求藥籤的習俗,在醫療發達的現代是少見僅存的傳統儀式,相當值得看看。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城東二街10號
璞石藝術館(前玉里國小校舍)
本館是利用舊玉里國小校舍做為展覽的場地,為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實例。
學校的外牆介紹玉里的景點與特色美食
花蓮為臺灣石材集散地,擁有全台80%石材資源,原本為玉里高中石材加工科的一門鄉土教育課程,那時都是利用坊間石材加工廠加工後之剩料為材,素材頗受限制,後來發現鎮內鄰近河域,發現了色彩多樣的岩石,豐富的色澤與美麗的紋理,更足以詮釋作品意境,便以此為基礎素材,創造出另類石頭語言。又玉里舊地名為璞石閣,後來就把這種創作稱為「璞石畫」
這裡是二樓DIY教室,可以事先預約體驗創作玉里獨有的璞石畫唷,並且可以將作品帶回家做紀念。
這裡陳列駐地藝術家的璞石畫的作品,「璞石畫」的製作已擴及立體造形之公共藝術、庭園景觀、建築外牆、生活工藝及室內空間等。在2010年由玉里鎮公所協助創立璞石藝術文化館,並開始辦理推廣研習班、提供DIY體驗,同時嘗試開發文創商品,「璞石畫」也開始帶動另一波石材文創的新風潮。
這些就他們作畫的原料-大理石(玉石)
璞石畫起源於70年代玉里高中石工科為配合推行鄉土教學,自行設計出的一門課程,當時稱為石嵌畫,由當時邱創用老師的研究下,逐漸發展成今日的璞石畫,成為地方上最特別的藝術創作,近年成立發展協會,期望藉由此平台能夠將這門獨特的藝術創作傳承下去,並且培養出這方面的創作人才,讓遊客看到玉里濃厚的藝術氣息。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民權街50號
玉里神社
建於1928年,神社是日本人信仰中心,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主要建築物遭到拆除,目前僅存二座鳥居(鳥居為日本神社建築物,算是一種界線,代表神域的入口)、部分燈籠殘垢及沿著山陵向上攀升的參拜階梯,算是花蓮縣內保存最完整的神社遺跡。
因玉里神社建於八通關越嶺道路路旁,神社鳥居旁並留有表忠碑(為日治時代日本政府為了感懷開鑿八通關越嶺道路而犧牲的人們所建的紀念碑),可與八通關越嶺道路川連成一個文化系統,深具歷史意義,於2008年7月23日,由花蓮縣文化局公告指定為花蓮縣的文化資產保護古蹟。
神社鳥居,園區有兩處
已經毀損的石燈籠,園區只剩有17座石燈籠主體算完整。石燈籠上通常會寫「奉獻」、「奉納」,並刻上捐贈者或是單位的名字。
參道與石燈籠
拜殿被摧毀,只剩下殘留的遺跡
後方為整座神社的精神象徵-本殿
山頂上可眺望玉里街區,能在這裡將縱谷平原與海岸山脈收盡眼底。
當我們往回走下山坡又是不同的風景,在高處俯瞰綿長的階梯,蓊鬱的樹林將表參道包圍其中,多了一分寧靜與神秘。
玉里客城鐵橋
玉里值得去的自然景點很多,包含接下來要介紹的客城鐵橋還有玉富自行車道,在玉里火車站左手邊租借一台單車就可以來漫遊玉里周圍的景點,只要你腳力夠好的話,勢必可以去更多的地方。
客城鐵橋因鐵路截彎取直之故,在玉里車站南側約1公里處興建「客城一號橋」、「客城二號橋」,兩道拱形似彩虹狀的鐵橋,被玉里當地人稱之為「彩虹橋」,每當火車行經大紅色的客城鐵橋之時無不成為追逐的焦點。距離市區約2公里左右,而地點就在火車高架鐵軌上,到達那裏之後,前面有一大片水田,尤其寒假花季盛開會讓這一幅畫更添色彩,如果火車經過時剛好捕捉下來,那真的是一幅機近完美的一幅畫,可惜這次去不是花季,且現在正在收割,景象並沒有冬春之際那麼好看,不過還是特寫一下橋景。
農夫鋤草景象,與中央山脈的景色
彩繪莒光號通過鐵橋
太魯閣號通過鐵橋
提醒:如果要拍攝火車經過的景象,首先必須要知道火車南下北上的時間,這時可以安裝一個台鐵列車狀態APP,安裝好後,可以查詢玉里南下北上列車進站或開車時間,北上大概到站前2~3分鐘,南下離站後大概2~3分鐘就可以拾起你的手機或者相機拍攝這美好的景象了!
大禹車站(已廢站)
本站建於1917年11月1日,原為三等站,由於載客量不多,於是在1995年3月1日起廢站,本站為花蓮起78.4公里,廢站後,三民至玉里的距離長達11.5公里,為花東鐵路站與站之間格最長的區間。
站房正面特寫,有「活力大禹」、「深耕生根」、「歡迎大駕光臨」、「劈山開石不畏險,歷經數十冬夏苦,恪勤生耕萬古緣,薪傳子孫爭光妍」等字樣,站體為大理石打造而成。
由社區發展協會接手管理這個車站空間,將內部打造成具有文藝氣息的地方,例如以前售票窗口的位置,掛了許多書法作品,都是隸書風格,看來出自同一人手筆。
社區發展協會的志工發揮巧思,將廢棄的空間活化成逗趣且整理成舒適的藝術空間。當你如果環島經過這裡的話不妨進來坐一下吧:)
大禹社區跑跳蹦
玉里鎮大禹里原名「末廣」,因環境地形之故,颱風期間常遭太平溪、卓溪、秀姑巒溪河水氾濫成災,於1946年效法大禹治水,改地名為「大禹」,演水情況就此減少。
大禹社區活動中心
火車站一出來後可以看到歷史較悠久的街屋,已經物是人非,只有看見幾個工人在火車站旁邊聊天而已,周遭非常的寧靜,可以花個短短30~40分鐘欣賞社區之美,感受一下這個地方要傳達給我們的信息。
僅有幾戶人家仍住在這裡,其餘都人去樓空
由公路望向大禹社區聚落,真是一幅美麗的畫作
大禹國小
來到大禹社區值得近來走走的一個地方,進來校園有如踏進小朋友的異想世界
三軒鋼構鐵路橋(台9線284K處附近)
三民車站(台東線72.1K。上行車站:瑞穗車站,下行車站:玉里車站)
位於玉里鎮三民里,玉里最北邊的行政區,設置於1917年,當時因地貌相似於奈良三笠山而命名為「三笠站」。1945年台灣光復後改名為「三民站」。 立體站房在1978年7月東線鐵路拓寬工程興建,於1982年啟用後,經過35年為因應花東鐵路電氣花工程完成將帶動當地觀光發展需要,交通部貴成鐵工局於2012年改建,2014年完工現今站房風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