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3B:台中市潭子區(106)
旅行日期:2017/07/20(四)
潭子新車站(里程184.1K,上行車站:栗林車站,下行車站:頭家厝車站)
潭子區公所
潭水亭觀音廟
傳說在乾隆年間有一尊木觀音像,從上游隨水流至潭仔庄,居民如獲至寶,尊稱祂為「水流觀音」,經由鄉人提議建廟奉祀於潭邊,故稱為「潭水亭」後來在1801年由林仕樞發起創建。廟宇分為前後兩殿及左右兩廂,建築完全仿古,經過多次翻修仍保持的非常完整。。
此廟前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後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左廂供奉天上聖母,右廂供奉神農大帝。潭水亭可說是潭子鄉最具規模的廟宇,因為歷史悠久聞名全省,每逢假日總是吸引許多遠道而來參拜的信眾,香火鼎盛。
地址:台中市潭子區復興路二段89號
潭子穀倉
位於潭子區農會裡面
穀倉建於1931年,具備典型日治時期產業建築(穀倉)之構造型式,為戰時糧食政策之重要歷史證據。建物本身以機能性為出發點,外有日式「鋸屋根式」的屋頂與「太子樓」,內有西方國家的「偶柱式木桁架」與閩南式穿斗,設備方面有「中央輸送帶」與「傾斜槽」等,堪稱是當時自動化的設備,另有「通氣柱」,儼然是今天的空調設備。在當時時空背景下如此先進的穀倉,確實是一價值不凡的建築。穀倉具有防潮、防鼠之建築技術,代表當代的技術特色,具技術史之保存價值。其地點與傳統之交通運輸鐵路有密切之關連。
穀倉內保留許多當時碾米的器具設備,未來市府將規劃加入新創元素,結合文化導覽及觀光,呈現歷史古蹟與在地產業,開發文化新亮點。
地址:台中市潭子區潭子街三段81號
摘星山莊
摘星山莊的來臺祖先林朴直,原籍為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人,渡台定居於潭子墘附近大埔厝庄(今大豐村),最初僅租地耕種兼營商,收入微薄僅能糊口,直到孫子林其中的發跡,家道才始興盛。林其中為傳說中臺灣助平太平天國之役十八大老之一。1863年發生戴潮春事件,隨軍返臺協助,後來功成身退,建造摘星山莊頤養天年。
摘星山莊,又稱「潭子林宅」,占地約兩千餘坪,由清召勇將軍林其中建於1871年,至1879年完工,至今146年歷史,是一座兩進多護龍的四合院傳統建築,特別在浮雕、交趾陶、裝飾彩繪以及結構上,都有相當精緻的表現,享有「臺灣十大民宅之首」美譽。
這是一座兩進多護龍的合院式傳統民居建築,整體由前埕、前廳、正廳、左右護龍、左右外護龍與左右外外護龍等空間組成,埕前有一座半月池和一片竹林,空間配置反映出林宅對風水觀念的重視,
半月形的池塘,池水來自基地後方,餅與建築物引水道及銀水系統相連,形成具有排水功能又兼具養魚、防火、灌溉與防水作用的設施
半月池旁邊的門樓,目前為關閉的狀態
前廳門旁的交趾陶、雅緻的石雕、精細的木刻,及種類繁複的磚雕,彰顯清代富人居所的華麗氣派
摘星樓,台中市文化局古蹟修復後並在市政府活化古蹟政策下,引進文創產業成為青年創業基地。
騰雲樓
前廳上方的「文魁」匾額,門額題字「樹德堂」
摘星山莊主人林其中非以科舉出仕,家族亦無人科舉高中。但由於林其中的財富與地位,仍在宅第內懸掛「文魁」匾與「進士」匾,應是希望後後代子孫能光耀門楣,並期勉後代子孫能科舉高中、金榜題名。
右側護龍有一些古文物展示
古早的廚房樣貌
黃花梨木雕龍紋交椅
紫檀雕雲龍紋寶座
正廳
正廳上方的「進士」匾
此匾試富志清為同治甲戊科會試第二百零一名林文炳所立匾,是出身福建福清縣同宗的進士。
挽月樓餐廳
文創柑仔店
裡面有賣一些紀念品還有包裝精緻的食品禮盒可以讓遊客帶回家作紀念,除此之外也提供明信片可以寄給親朋好友呢
要離開之前再拍一張
地址:台中市潭子區潭富路二段88號
頭家厝車站(里程186.0K。上行車站:潭子車站,下行車站:松竹車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