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6:台東縣關山鎮(317)
旅行日期:2017/07/24
(一)
國光客運台中-高雄車票
接著從高雄搭自強號到台東
關山鎮在清光緒年間才有漢人由西部移居,在此之前因群山圍繞、地勢低窪、紅蟲很多,由於族群間語言差異,也才有ㄌ一ㄌㄤ一詞之直接音譯,故里壟即成為關山原名。又由於關山鎮依地形觀之,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直接逼近,讓此城鎮猶如一重要關隘,直到1954年才以此特殊地形命名為「關山」。
▲關山沿途水田景色
關山車站(台東線120.9K。上行車站:海端車站,下行車站:瑞和車站)
月台的地下連通道牆壁馬賽克山水畫拼貼
上方我們所看到的車站是近年完成的,出站後往右邊直走100公尺後就可以看到舊的火車站體,建於1922年。 舊站比照日本北方農家的樣式建築完成,體採西洋磚造結構,屋頂採兩段式傾斜的曼薩爾式設計,是19世紀時期拿破崙三世最常用於法國公共建設的屋頂樣式;屋頂牆面有一個半圓形的小氣窗和四格一排的採光窗,為東部鐵路幹線僅存的日治時代歐風建築,極具保存價值。
關山日式舊宿舍
位於關山舊站斜前方(西北側),由台灣總督府鐵道部興建,創建時間可追溯回1919年,光復後為台灣鐵路局站長宿舍。
舊站宿舍唯獨戶單棟一層樓之木構造建築物,屋身以磚砌臺度抬高,牆體為竹編夾泥牆百灰粉刷,外側雨淋板被覆,屋頂為四波水形式,北側立面的凸窗設計為建築物最大特色。
關山鎮公所
關山的米粒娃娃公仔
關山迎賓牆
關山老街
關山老街為目前台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他訴說著關山地區從前有多麼繁華,從日治時期的街屋一直到光復後的歷史建築,都值得我們去走走,在台東行的第一天,搭上自強號來到關山,已經是下午三點了,太陽不算很大,且關山又有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兩側的屏障,日照不會很強,可以隨心所欲的在街區穿梭呢。
中華大戲院
戲院第2代負責人徐建東說:1965年父親和兄弟集資新台幣150萬元蓋了「中華大戲院」,裡面有1200個座位,是全台東最大的戲院,除播放電影,國定假日還借給學校、鎮公所舉辦升旗典禮。取名中華大戲院的原因是由於父親是退伍軍人,當時的氣氛就是「大中華」;再者,在那時代,播放電影是特殊事業,「警總很關心」,取名「中華」,也比較不會被找麻煩。戲院曾先後上演過默片與黑白電影,後來也曾作為布袋戲、歌仔戲及歌舞團的演出場所。
牆壁斑駁,但挑高的天花板、巨大的旋轉葉扇,磅礡氣勢,不減當年氣派,當時可是台東縱谷最大的戲院,為北台東最大的戲院。
關山天后宮
臺東縣內歷史較久的寺廟之一,佔地極廣,約有四百坪。廟宇於1930年12月竣工,後來陸續有信徒捐獻土地增建,形成今日的風貌。正門有雄偉高大的門樓,廟埕左右各有一棵大榕樹,中間有一龍泉池,左前側為戲臺。天后宮是當地居民信仰的中心及居民休閒的好地方。
廟宇本身為雙殿硬山式的建築,前為拜亭,後為正殿,兩者之間有中庭天井,廟左側為附屬於廟的三寶佛殿。
廟宇的戲台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中華路2巷1號
關山聖母堂
天主堂位於在聖十字架療養院對面,聖堂正門路入口處上方,有著類似AM(Ave Maria 萬福瑪麗亞)的記號,上方還有一頂榮冠。這裡的鐘樓很特別,有三個鐘這是大約1960年左右從瑞士帶來的鐘,當時的神父因為敲鐘還與當地的警局有一段小插曲,因為當時的警局所使用的消防警報是手搖式的鈴聲,和鐘聲是非常的相似,敲鐘因而被禁止,但是神父仍然堅持在每天12點敲鐘。
教堂庭園裡面的聖母瑪利亞雕像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中正路46號
福生堂藥房
這裡是早期風靡一時的止痛藥五分珠的產地
榮華商店
老闆秀出日據時期保留至今的店招牌,他還說了一段以前賣「中國強」帆布鞋小故事
大華行這棟樓房有60多年歷史、曾是關山最大百貨公司,建於1948年,兩層樓水泥建築掛著在地仕紳施振生先生的商標。自1950營業至2006年歇業。
和平路50號街屋
東仁西藥房/永華商店
金玉旅社
日據時期經營迄今的老旅社, 是關山營業最久的旅社,在老闆羅梅阿嬤細心經營下,旅社裡頭仍有濃濃懷舊氛圍,走進金玉旅社,時空彷彿停留在1960年代。
德生堂藥房
這一整排連棟的房屋,是我們台東黃前縣長的家屋,是家族共同興建的,可以看到當初的工法很細緻,還有修復保養都非常講究。
三合院民宿
民生路34號街屋
民生路42號街屋
別具特色的「癡愛玉」由老房子改建,除了品嚐愛玉還可以參與體驗行程喔
博愛路15號街屋
博愛路18號街屋
中華路11號街屋
中正路上的日式建築
關警史蹟文物館
位於台東縣警察局關山分局內,因有鑑於警察文物的大量流失,特地將關山分局中庭旁原日據時期辦公廳規劃成「關警史蹟文物館」,內部規劃有服制區、刑事器材區、保安裝備區、通訊器材區、文具區、交通器材區及車輛等展區,擺設過去警察人員使用之各項物品,並由局內警察同仁提供早期文獻、史蹟、舊時警察服飾、槍支等各式各樣的警察文物。經台東縣政府經費補助後,於2005年1月中整建完峻,更添觀光價值。
本分局第一代木造建築於1932年建成,1979年拆除部分日式建築,改建為第二代鋼筋水泥現代建築
關山警察局至今仍保留著過去的傳統日式木造建築,廊、木窗、木欄杆、木門、牆壁等,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歷史風味。在木造建築裡穿梭,彷彿穿越回到1940~1950年代,頗能引人發思古幽情。
館內有庭園式的水池景觀
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米國學校)
米國學校以關山著名的農特產-米為概念規劃,融合『看米、聽米、吃米、玩米、買米』等要素,搭配吸引人的綠色彩繪外觀和造型獨特的「米寶寶」,吸引遊客目光。內部設置水稻文物館、米食DIY教室、農產品展售中心等空間,還有由舊的碾米廠穀倉改建的米國學校。遊客不但可在此處了解各種不同種類的米和舊式的碾米器具,還可選購各式各樣的米製品,更可親自體驗碾製米過程。
入口意象與場區景觀水池有兩隻利用竹子編成的鴨子裝置藝術品
古早味的大碗公飯也是特色之一,只有每天中午才有賣唷
熊貓與台灣黑熊
旁邊有飼養兔子,可以拿蔬菜去餵食牠們唷
園區有各種遊樂設施,適合闔家一同來遊玩;藉由參與各種體驗活動,你會更了解稻米從採收到飯桌上的白米飯的細節,中午也可以到田媽媽餐廳品嚐餐盒料理,讓前來到訪的遊客可以飽足肚子繼續遊玩行程唷。
牆面上漆上米寶寶的圖樣
來,笑一個!採洛神花
縱觀日月亭&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關山由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兩面夾山而成的山城,山麓地帶森林蓊鬱,草澤遍野的山城,離市區約700公尺處有一個瞭望台可以眺望整個關山市區,這個觀景台旁邊便是關山環鎮自行車道,許多當地民眾會在這裡跑步健行,外地遊客會租借單車來環鎮一圈,不論你是怎麼的旅行方式,長達10多公里的自行車道可以飽覽整個關山自然風光,一點都不輸其他的地方喔,趕快來玩吧!
縱觀日月亭瞭望台
另一處觀景台
眺望關山市區與中央山脈的景色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全長12公里,為全台首座自行車專用道,共分親水段、親山段這兩段。從關山親水公園出發,沿著清淺的關山大排與紅石溪而行,沿途盡是寬廣的田野景觀,到縱觀日月亭俯瞰縱谷阡陌縱橫的稻田,看著水田隨不同的季節而景致各異。
關山大圳
其前身為1907年開設較簡陋的里壟圳。由於卑南溪水利湍急,關山圳道常遭沖毀而中斷,幾經修圳,迄至1958年修建完成,並正式定名為「關山大圳」。開設的目的為方便灌溉卑南溪沿岸2874公頃的農田。
水田景觀與群山圍繞的關山街區
除了環鎮自行車道可以飽覽關山風光外,搭火車也可以欣賞關山的田野山色風光喔
除此之外,我來到了一個快被遺忘的車站-月美車站,它位於關山鎮月眉里,附近風光明媚,緊鄰台9線,1922年5月10日啟用,初名月野驛,後改名月眉,又和台中糖廠月眉站同名,遂又改名為月美;至2013年6月27日,隨著花東鐵路電氣化工程廢站。
車站已荒廢四年,樹藤蔓生到車站建築裡,候車室雜亂無章,外面也有居民做為晾衣服的場所。盼地方人士可以把它稍作整理一番,可以像花蓮光復鄉的大富站一樣規劃成社區營造基地
廢站前月美車站介於關山與瑞和站之間
從月台看月眉站
車站售票堂
廢棄的沙發與車站長條椅車站剪票口
地址:台東縣關山鎮月眉里中和路84號
月眉國小
一所周圍風景漂亮的小學,適逢暑假期間平日可以進到學校參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