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新北市樹林區(022)
旅行日期:2017/08/06
(日)
樹林因樹林庄而得名,1759年因此地遭逢大水,附近盡是澤國;沿岸高地樹木叢生,居民就地為莊,故名「樹林」。
樹林昔日又稱為「風櫃店」,其傳說緣由有二:其一為樹林地區農地肥沃水源豐沛,農作發達,因而農具使用需求量很大,因此打造農具的店家頗多(今博愛街一帶),因打鐵所用的風爐台語叫作「風櫃」,故有「風櫃店莊」之稱;其二,樹林因地勢平坦,淡水河運時代風帆船可通達大嵙崁(今桃園市大溪區)船置樹林一帶,風勢頗大,帆船通行發出如風櫃一般的聲音,故稱此地為「風櫃店莊」。台灣光復後設鎮,故稱為「樹林鎮」,1999年7月20日人口達15萬改制為「樹林市」。2010年台北縣升格並改名為「新北市」,轄下的樹林市則改為「樹林區」至今。
樹林車站(營業里程40.9K。上行車站:浮州車站,下行車站:南樹林車站)
樹林區公所
樹林日式警察宿舍
位於樹林派出所旁,最早建於1918年,至今百年歷史。建物構造保留日式雨淋板牆面,牆體採編竹夾泥法,房屋格局亦保存原貌,可反映時代技術風格,空間約可容納三人入住,屬於房屋狀況完整的日式建物。十年前就不再有人使用,目前有安全疑慮而拉起封鎖線,不對外開放,近期已經重新整修。
地方人士指出:該宿舍具有歷史意義,地點又位於樹林火車站附近,建議可改為文化故事館,作為樹林特有的觀光景點。
地址:新北市樹林區鎮前街29巷
樹林濟安宮
俗稱「大道公廟」或「潭底廟」,是樹林的信仰中心,奉祀醫神「保生大帝」。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聖誕都會舉辦盛大的繞境祈福活動,是樹林人的年度大事。保生大帝出巡當天,來自市內各地陣頭綿延數百公尺,神轎路過之處,虔誠信徒莫不香案迎接,蔚為地方盛事。
原為1722年賴氏家族自福建省泉州府銅安縣白礁奉大帝之分靈渡海來台,於潭底築茅屋奉祀的私人神祇。因開墾初期地區多瘴癘,保生大帝便顯醫治村民,並治好最大業戶張必榮,張氏遂於1788年捐錢建廟以報神恩,舊址為現今「潭底公園」內,與潭底福德宮相距約300-500公尺,為樹林地區開墾初期居民的守護神與信仰中心。樹林當地長輩仍習以「潭底廟」舊名稱之,中生代則慣稱「大道公廟」,新生代則多以廟名「濟安宮」名之。
地址:新北勢樹林區保安街一段32號
潭底公園
樹林聖蹟亭
聖蹟亭又名「字紙亭」、「敬字亭」、「惜字爐」或「敬聖樓」等,昔日多附屬於書院、文廟或獨立於城門街衢旁人群來往處。文人士子因景仰倉頡創造文字偉大功勳而逐漸敬惜字紙,這個習俗流傳至各地並廣設敬字亭,以利鄉民於平日撿拾廢棄字紙於亭內,焚燒所餘灰燼即稱作「聖蹟」,每年擇日祭祀後,將灰燼恭送至海邊或河堤,反映了科舉時代崇文重道的思想。
樹林聖蹟亭原位於潭底山麓,1872年由鄉人簡煉氏募捐創建,1875年秀才王作霖等十八人創「文炳社」,每年在聖蹟亭舉行祭典,至日據時廢除。1989年因興建潭底公園而遷至現址。
聖蹟亭外觀呈塔狀,主要為三層專造,底層與中層為正方形,頂層轉作八腳轎頂並以葫蘆作為寶頂。形式變化豐富,底層基座後方置「風口」,中層正面開設「爐口」以利貯放字紙焚燒,其煙塵由頂層紅磚花窗排出。整體建築作工細緻精美,秀麗典雅,最特別之處在於頂層八條及中層四條均伸出螭虎脊,水車垛亦使用螭虎圖案,可謂是一座充滿了螭虎造型裝飾的聖蹟亭
地址:新北市樹林區備內路223號
南樹林車站
2015年12月23日啟用,本站是因應台鐵捷運化計畫中應蘊而生的一座通勤車站,也是新北市樹林區繼樹林車站、山佳車站之外的第三座車站。
山佳車站(營業里成:44.8K。上行車站:南樹林車站,下行車站:鶯歌車站)
山佳位於山腳下的小村落,因此又稱「山仔腳」,自1901年開始營運,最初稱之為「山仔腳停車場」,1920年改名「山子腳驛」,1928年重修,至1962年改名「山佳車站」至今。
山佳車站的舊站房為新北市市定古蹟,新站房於2011年9月20日啟用
山佳車站舊站房
最初稱之為「山仔腳停車場」,1920年改名「山子腳驛」,在這之前,由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期興建的鐵路,本自台北跨越淡水河,經新莊到桃園,不過路線行經龜崙嶺山區時坡度大,且多彎道,導致行車速度緩慢,運輸效能不彰,因此日人將鐵路改線,將原路線改為經萬華跨越新店溪,經板橋、樹林、鶯歌至桃園,山佳車站即是此時鐵道改良計劃中所設立的新車站,而在二代站房興建完成之後,縱貫鐵路也相繼完成山佳-鶯歌間及山佳-樹林間的鐵路雙軌化工作,對於運輸的效能上有很大的提昇。
此為重修後的二代站房,構造採磚造牆身、洋式木屋架、鋼筋混凝土楣樑、屋面覆「安全瓦」,為總督府鐵道部營繕部門首批以磚、鋼筋混凝土、木構造混用的站房,為加強磚造、鋼筋混凝土構造逐漸取代木、磚造站房的開端。其中「切角頂」的特殊形式屋頂作法,兩端各立有三個鴟吻,四周為洗石子廊柱與木造屋簷,頗富有小站的情調。
山佳車站是西部幹線七堵以南、桃園以北間,唯一保存日式原貌的車站,在台灣鐵路建築史中具有特殊意義,於2017年2月站體修復完工後開放遊客參觀。
山佳車站早期以運煤為主,在鼎盛時期山佳地區煤田年輸出量曾高達二萬五千公噸之多。
山佳地區採煤礦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同治末年「蓋淡坑煤礦」的開採,昔日山佳車站旁的「煤堆棧場」,距離車站約300公尺,在坑底有運煤用台車260輛,經由輕鋼軌道由人力推送置運輸出坑口。地面上更使用15輛台車,將媒推進到俗稱炭的降煤站,經由水洗槽已水力運送到車站後方堆棧場,並以選煤機自動分選,再由人力接駁運輸到火車上。
昔日的運煤車展示
山佳鐵道公園裡面有一輛47年歷史的黑色煤斗車,及一輛DL1000的橘色牽引車頭展示供遊客拍照
地址:新北市樹林區中山路三段108號
蓋淡坑遺址
此礦坑於清同治末年開始開採,1960年封坑,地點位於後站左側,在信和街49巷底處,勝和煤礦二號坑之坑口位置。
山佳車站附近的山仔腳公園,2009年落成,為附近民眾休閒的好去處
樹林-龜山間的大同(棟)山步道
座落於新北市樹林區、桃園市龜山交界處的大棟山擁有一等三角點及一圖根點,為林口台地稜脈的第一峰,名列台灣小百岳,與台北盆地北主七星山、南主獅仔頭山、東主土庫岳,各據一方為一等盟主。
大棟山的攀登路線眾多,和樹林、山佳、鶯歌火車站皆相距不遠,可連走青龍嶺、大同山等多座山峰,沿途展望良好,尤其青龍嶺的視野最為遼闊,可俯瞰樹林、新莊以及有如長龍一般的高鐵和大漢溪,吸引不少民眾來此欣賞夜景。
歷史大約350年的大榕樹位於福源山步道旁邊
百年大榕樹旁邊的小型攤販,可以吃到好吃的豆花還有各式飲品可以購買
大棟山位於桃園市龜山區兔坑里,海拔405公尺,又稱為龜崙山、橫坑子山,為林口臺地最高點,為台灣小百岳之一。
東邊可以看到雪山山脈、大漢溪、樹林與三峽地區;西邊可見觀音山、林口臺地。南邊可以看到桃園中壢、復興山區。北邊可以看到淡水河流域、圓山飯店等景色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行政院經濟部水利署設置的電台天線塔
大棟山步道沿途的夜景,吸引不少民眾來此欣賞夜景。
大漢溪左岸景色,可以看到對岸的板橋、土城地區
樹林四德街夜市
早上為早市晚上變身為觀光夜市,有許多銅板小吃都可以在這裡捕獲,除了美食之外也是當地人購物的好地方,從生活必需品到服飾樣樣都有,外地人也能夠在這裡體驗一下當地的風俗民情唷
今晚就選定游記桐仔米糕當作晚餐囉
有買很多種小吃,且價格都很便宜,不仿來試試看
吃完飯後就到樹林車站搭火車回家去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