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6:新竹縣湖口鄉(167)

旅行日期:2017/08/10 ()
湖口鄉公所(里程:89.6K。上行車站:北湖車站,下行車站:新豐車站)
 車站大門上方的彩繪玻璃




湖口鄉行政大樓

湖口市區
湖口地區儘管已經高度工商業化,幾乎看不到古時的痕跡,但市區仍還有幾棟街屋還保留當年的樣貌

老湖口天主堂
1885年台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鋪設臺灣第一條鐵路,舊線經過湖口老街在湖口設站,名為「大湖口站房」,成為老湖口天主堂前身。後來由於火車鐵道改線,「大湖口站房」閒置下來,成為滿神父爾後買來建老湖口天主堂的所在地。

1953陶伯鐸神父從新湖口來到老湖口傳教,成為老湖口天主堂的第一位本堂神父,並且在此開了一間小小的圖書館。1959年義大利籍的滿思謙接任堂區神父,並買下原湖口火車站舊址的這塊地,在他努力的籌措下,1965年老湖口天主堂正式落成,除建有教堂本體與神父宿舍外,神父宿舍西邊還附設有幼稚園。然而隨著196563日美援終止,停止了物資救濟的協助,加上滿神父卻在1966年就被調離老湖口天主堂,教會原本的功能改變、人力不足,隨著社會變遷,教友人數逐漸減少,天主堂便在1993年停止活動,並閒置下來。

直至2003年,老湖口天主堂向文化部提案爭取經費,試圖將老湖口天主堂作為文化館,最終獲得補助。2004年「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正式成立,成為新竹縣轄內觀光景點,並開放做為社區活動、文藝展覽及宗教藝術展之場所。2006年天主堂登記為新竹縣歷史建築物。
天主堂本體大致座南朝北,建築形式為傳統義大利式教堂,其建築物主體位於高出街平面約3公尺的小丘上,前面的入口有一個廣場。裡頭兩道如雙臂般的階梯自上面的平臺環抱著廣場,而平臺下與階梯間自然形成了一處壁龕,安置著一尊聖母像。

建築外觀以洗石子牆面、垂直分割列狀彩色拼貼玻璃及拔尖十字架等宗教特徵作為建築立面的主要元素,在挑高的鋼筋混泥土結構與雙斜面屋頂影響下塑造出高聳莊嚴的意象。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108
走訪老湖口地區
湖口老街舊稱「大窩口」,窩即山窩,亦即兩山中間三面封閉,一面開口,有河水流出的地形。老湖口的發展可追溯到1893年,來自於縱貫鐵路開發,台灣巡撫劉銘傳建築新竹至基隆的鐵路時劃經湖口地區,因此為老湖口帶來了最熱鬧繁盛的一段時間,直至1929年鐵路北移至北勢,而使得老湖口地區風華不再,從此讓湖口擁有「老湖口」與「新湖口」兩個因商業區發展而來的舊地名,新湖口就是新的火車站(北勢)設立之地。

老湖口以三元宮為中心,包含「街頭」、「橫街」與「新街」3條街,其中「街頭」最早建立,「新街」建成時間最晚,大約在1920年,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湖口老街

湖口老街中拱形的門廊戶戶相對,街屋整齊一致都設有騎樓,一樓柱節單拱走廊,二樓窗戶和女兒牆間有水泥楣點綴,商號名稱鐫刻其上,簡潔大方。
老街的房舍全部以紅磚為建材,少數為洗石子、水泥為建材,老街的建築式樣較為特殊,牌樓立面多屬於羅馬巴洛克建築,架構採閩南式,兩側為長條形店舖住宅,在台灣現存的老街中,湖口老街的建築立面儘管不是最精彩繁複的,卻是保存最完整的


 以前的發裕商行



老街的居民正面多以紅色清水磚為主要的建材,較少為洗石子,左邊這一棟應該是晚期老屋重建時改用水泥建材,且女兒牆兩側還有花紋裝飾,非常顯眼
 與其他間不同的是立面是使用洗石子材質建造的
 和台灣許多老街一樣,沿途都有賣特色小吃,可以品嚐一下他們的客家小吃

 傳統木板玻璃拉門
當年老街房舍的內部格局為因應住宅與店舖的混用,第一進為店面,第二進為住家,所以老街的房子都非常的深。
 這間比較偏歐式建築
 上方的扁額都是顯示當年那戶人家的姓氏,大都是屋主的姓氏、姓名、行號或店家名稱。
 山牆與女兒牆雕刻都非常精緻
山牆上面的裝飾紋樣有獅子、老虎還有花草等樣式,光看你就會覺得蠻有意思的


 左邊這一戶女兒牆破損了,非常可惜


 這兩棟上方多了現代的裝飾,顯得非常突兀

 湖口老街中拱形的門廊戶戶相對,街屋整齊一致的景象正是我對湖口老街的既定印象,白天與晚上拍起來都有不同的感覺,於是回程再多看一眼湖口老街的傍晚景色

詹志良陶玩
詹志良先生多年前才搬來湖口老街。之前曾住在桃園大溪、中壢,作品多以寄售的形式販賣,在銷售模式上比較被動,商品也因需要與寄賣店家分成而提高售價,還不時擔心作品在寄賣的店家能否被好好呈現。最後他決定搬到湖口老街這棟老房子裡,只為讓更多人來玩陶,來到這裡免除中間抽成的壓力使得售價更平易近人。
 來到湖口老街之前,他體驗了不同行業的人生,因為單靠創造藝術無法養活自己,因此他自美工科畢業以後,便開始打零工,擔任保全、上班族、也開設教導成人和小孩的工藝教室,甚至是工地工人維持基本的生活所需,幾年後到湖口老街這間店裡,詹志良對生活陶的想法似乎也有了些改變與感悟,他認為:「生活陶最大的特質是人性、感動、生活化、平民化,也是一個大多數人都用得起的東西,也能夠在其中與人產生情感連結,而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美。」
多年工作心得所得到的人生體悟運用在創作上面 
對於為何從製造藝術陶轉為製造生活陶,他認為:藝術這種東西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定義,有人覺得好看,卻有人會覺得很醜,因此藝術陶不好賣;相對的生活陶比較是實用性的,比較多人能夠接受,迫於現實的考量,因此做東西就是要先活下去比較重要(創作生活陶),之後才會有餘裕進行精神層面的享受,進而產生更多創作的動力和目標(創作藝術陶)

多年過去了,這些生活陶的作品不再僅是用來養藝術陶的商品,而是生活的實踐。詹志良帶著自己創作的作品,受邀參加了展覽。像是在湖口老街上的「白黑生活茶」,就曾邀請淨木坊與詹志良一同參展,推廣作品。幾年前在新竹的「TheOne南園人文客棧」展覽,客人用他的茶具泡茶、喝茶、看茶。將「在生活中使用」的精神理念貫徹實踐。
左右兩側分別是櫥櫃和格子櫃,擺滿了茶壺、茶杯、茶盤等各樣陶器作品 
這些都是泡茶的茶器,老闆請我來這裡喝茶
除了陶器之外,角落也擺放不少藝術品做為裝飾使用


▲大型的藝術陶
店裡擺設老爺鐘,店裡多了份復古的感覺
這些都是已經做好的陶製茶具成品,接著還要上釉(在陶瓷上面塗上一層釉藥在陶器、陶瓷的表面上,燒完會看起來玻璃光澤)
這就是燒製陶器的陶瓷窯,是陶藝成型必備的設備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要將這些上好釉的陶瓷拿進去窯內燒成,才能夠堅固耐用,通常燒製的過程約3天左右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133號
湖口風情(原復興戲院)
1960年代,原戲院主人汪氏夫婦相中了廢棄的日治時期郵便局,略加裝修後,一間半露天的電影院便誕生了。電影院的名稱一如當日面對國仇家恨那般慷慨,原名「復新」,意指在新竹開設的戲院,但因過去未掛招牌,地方口耳相傳而變成了今日的「復興戲院」,提供當時湖口裝甲營區阿兵哥休閒娛樂去處

戲院塵封幾乎快被人遺忘,在十年前,熱中客家文物的盧廷城張玉珍夫婦,租下復興戲院,並且改裝為客家餐廳,夫婦倆重新命名為「湖口風情-老戲院新天地」,提供品茗、藝術、客家菜與農特產品販售。
 特別保留當年售票亭、放映室及芒果樹,喚起老街記憶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155號
百年歲月創意餐坊
進入餐廳映入眼簾就是非常多東西擺設,有些是老闆四處收集來的客家古農具、生活用品和自己創作的藝術品,古味十足
裡面非常多的座位,都是以辦桌用的大圓桌為主
來到這裡吃飯算是一邊吃飯也一邊欣賞主人索收藏的文物,讓客人可以多逗留一回兒
櫃台點餐、結帳的地方
  牆上的擺鐘還有右下方美食節目&各個藝人來採訪的照片
 毛筆書畫的裱框和60~70年代的唱片,店內也正播放著老歌當中
牆上那個不知道是西方哪一位有名的男星
 為純木製的菜單,很像大臣上書皇上的奏摺
這是外面的菜單
我叫的午餐料理,開動囉!色香味俱全,重點是非常好吃,讓我一直續飯呢

 香菇湯也非常甘甜好喝
  吃飽飯看到冷氣機上寫著這些字讓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除此之外,店內也有賣雅石,不同於景觀石,都是室內裝飾用的為主
 店內還有類似小橋流水的池塘景觀,擺設很多古人樣式的陶品裝飾
 咬錢蟾蜍與品茗的古人
店家也蒐集有關日本酒的布條

吃飯的時候,這位阿婆很好客,阿婆用半個客家話跟我聊天,我試著用客家話回應阿婆,實在是蠻特別的經驗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163號
香草花園
歐式風格的庭園餐廳,提供簡餐、咖啡茶類、冰淇淋、手工甜點、各式下午茶等等的服務
 這是湖口老街唯一一家歐式咖啡廳,外面的擺設算蠻有巧思,戶外環境還不錯,餐點就見仁見智囉。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193號
湖口三元宮
前身為1821~1850之三官嘗神明會,主祀三官大帝。1886年台灣建省,興築基隆至新竹之鐵路,並於「大湖口」設站,因商業繁榮而逐漸形成街道。此時三官大帝已成為當地主要精神信仰,遂於1904年由信徒鳩資興建三元宮,後因風水之故,改向另建新廟,於1918年落成。

三元宮為老湖口地區「祥喜」、「長安」、「長嶺」、「湖南」、「湖鏡」、「湖口」等六村共同信仰中心,廟貌樸實,並由六村輪流舉辦祭祀活動,深具地方特色與文化價值,於20015月經新竹縣政府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我們所看到正殿中有兩片匾額:其一為「帝心簡在」,寓意世間種種上天都可察閱,不會不知;另一為「恩溥薄海」,為湖口在地十五位宗族代表所敬獻。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278
萬年道介紹:
傅萬年(1856~1911)為湖口四才子之一,擅長琴棋書畫,還精通勘輿、命卜及一術等;個性耿直、愛護病人,身受鄉人敬重,這條步道便以之命名記念。步道全長805公尺,途經三姓祖塔、萬善祠、是最具客家宗族文化特色的路線。
三姓祖塔
 羅春廣公派下祖塔顛覆傳統將祖塔建造成斗笠形狀,成為湖口地區特殊的景觀
 余四興祖塔
重檐歇山頂式的葉元美祖塔 
萬善祠堂
「萬善爺」又稱「有應公」,祠內供奉無主之孤魂野鬼。老湖口地區於1864年成立「有應公會」,並在當年築成「有應公塚壇」,位置在今萬善祠前高速公路段。1970年代因興建高速公路而於現址遷建收納靈骨的「靈光塔」與小祠。

萬善祠的祭祀轄區包含今湖口、湖鏡、湖南、長安、長嶺五村,每年農曆八月一日為普渡萬善諸公的日子,是本地的年度大事。

老家麵食小館(晚餐)
新豐老家風味小館的老闆在餐飲業已有三十幾年的經歷,並曾在國內及國外創業過,也曾在新竹地區非常有名的麵食館擔任過主廚,在朋友的建議下來到新豐文昌街創業,並在經營約兩年之後,買下土地,與設計師商討建築設計的構想之後,經過約半年的建造,全新完工立即遷入,以更舒適的環境繼續提供美食。

由老闆及老闆娘所共同規劃成復古的氣氛空間,從門窗、桌椅、放小菜及醬料的櫃台等,特別是牆上古早老街的大型海報,讓人有置身老街中的錯覺,成為客人拍照留影的場景,如此詩情畫意的用餐環境,讓人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地址:新竹縣新豐鄉文昌街150號

新豐車站(里程95.8K。上行車站:湖口車站,下行車站:竹北車站)
 接著就搭乘區間車賦歸竹南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