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7:新北市鶯歌區(010)

旅行日期:2017/08/12 ()
鶯歌係因鶯歌石而得名,1871年淡水廳誌曾描述:「鶯歌山在三角湧,相傳吐氣成瘴,為鄭進軍迷路,炮斷其頸」,桃園廳誌同樣記載:「若觸此石,災殃忽臻,六畜斃而瘟疫流行,地方惑其崇,至今人民相戒,無敢近吝」,民間傳說澤謂:昔時三鶯地區有兩巨鳥相鬥,荼毒相里,鄭成功聞訊,乃至樹林之大平橋彎弓搭箭,兩鳥中箭斃命,化成鶯歌石與三峽的鳶山。
日據時期鶯歌庄長黃純青曾立一碑文,說明「鶯歌」應是「鸚歌」同音之誤,碑上年代記為民國十六年,但明顯可見曾遭挖改,「昭和二年」或許才是原文,至於「鶯」字當作和者始屬正確?史料記載共有鶯、嬰、英、鷹、鸚五種,猶待沉吟,而鄭成功與鶯歌石關係,則僅只是傳聞而已。
惟鶯歌石為鶯歌地區重要地標,右往孫臏廟,左有碧龍宮,拾階而上,可俯視大漢溪流域,山林間穿梭,極富幽趣,鶯歌石因風化緣故,脫落泥土中卻經常伴隨小貝殼,加上旁側的洞穴,被附會成許多美麗哀怨的故事。來到這裡絕對有很多驚喜等著你呢
鶯歌車站



車站大廳展示全國最大茶壺,為鶯歌陶瓷業者-盧木山
鶯歌區公所

森茂陶瓷百貨
1930年陳春森設立「臺新製材場」,為鶯歌地區最早製材場,。1949年改稱「森茂製材廠」。1970 年代第二代陳啟旺增加陶瓷批發經營,進行撲滿批發內銷,集結全臺 100 多個廠商,成為夜市套圈圈遊戲獎品的重要物流中心。後來擴大經營鶯歌與大陸藝品批發,並於1980年代登記為「森茂陶藝館」

鶯歌汪洋居
文化路昔日洋樓林立,汪洋居創建於1916年,最初是由經營碾米場致富的鶯歌仕紳余海惷創建,對面則昃火車站鐵軌區,火車站區域有圍以圍牆。為三開間二層樓磚造街屋,樓下為店面,樓上為居住空間,有木造樓梯銜通,屋前有騎樓,騎樓連接二樓立面,磚牆採巴洛克式裝飾,門楣及牆柱有雕花、泥塑,十分精緻。目前內部保存狀況尚好,昔日經營米糧之錢櫃等依保留,可以見證昔日鶯歌昔日商業歷史,更是鶯歌區唯一的市定古蹟。
房屋全景特寫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77號
鶯歌成發居
為日據時期鶯歌望族陳發之舊居,故取諧音「成發居」。人稱「發伯」的陳發,原在石頭溪柑園一帶經營碾米與建材生意,後因大漢溪氾濫遂於鶯歌文化路上興建成發居,經營碾米廠和米店的生意。

成發居建於1921年,為鶯歌在大正初年具代表性的建築物,當時設拱廊騎樓,面對縱貫線,為一種番仔樓牌樓厝;原建築群龐大,立面為五開尖,四進不對稱的建築。正面臨街為亭子腳騎樓,具有時代特色。台北縣政府於20067月將成發居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成發居原建築除騎樓之外較為完整,大多頹毀,不易留存。於20123月拆除,以騎樓原址重建方式辦理,於201412月竣工啟用。
 拱廊騎樓特寫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35號
細說台灣的窯業發展
早期台灣陶瓷業所使用的窯爐大致上有包子窯、蛇窯、登窯(目仔窯)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從大陸傳過來,這些窯爐屬於傳統窯爐的範疇,鶯歌幾乎都有,甚至還有結合登窯與蛇窯的綜合窯爐出現,成為鶯歌地區特殊的景觀。日據時期,日人將四角窯引進台灣,主要分佈在北投、鶯歌等地,成為日據晚期新興的西式窯爐,使得台灣陶瓷開始進邁入現代化階段。之後才有「瓦斯梭子窯」、「隧道窯」、「電窯」、「快速滾軸窯」相繼出現,鶯歌也順應著此一潮流趨勢發展起來。

鶯歌陶瓷老街
「尖山埔」是陶瓷老街的發源地,因盛產陶瓷,歷史悠久,眾人稱它為「陶瓷老街」。據說在1804年,有服見灶鄉吳姓業者在鶯歌尖山發現黑土。黏性奇佳,適合製陶,因此就落於鶯歌尖山一帶聚集族人,開始生產陶器。1976年,老街拓寬,店家逐漸增多,慢慢形成了陶瓷商圈,1996年擬定了商店街的規劃模式,並經業界的通力合作,舉辦陶瓷嘉年華等活動,老街逐漸能兼顧陶瓷藝術傳承與商業機能振興而更形活絡。


「陶瓷老街」在新北市發展一鄉鎮一特色的施政目標下,鶯歌陶瓷的特色被列為重點發展項目,由地方政府編列經費來執行老街行人徒步區新建計畫,經過結合當地特色及民眾參與的規劃設計,及蒙鶯歌區陶瓷藝術發展協會、陶瓷老街管理委員會的協助,全部工程至1998年開始陸續進行,包含將街道招牌統一化、鋪面藝術化、全區綠美化以及假日行人徒步區與交通管制等,遂成為全國著名的寬廣、整潔、舒適、美觀、便捷的陶瓷示範商店街。
 老街上不時會有街頭藝人的表演

光點美學館
20152月正式開幕,由億昌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策畫,打造出兼具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新美學建築。六大主軸為藝術典藏、創意文化、工藝美學、展覽演繹、茶香文化、手作食趣。集結知名文創、工藝、餐飲等品牌,含括台灣、中國、日本、東南亞、歐美等文化特色,有陶瓷、琉璃、茶藝、金工、玉石、家飾、木雕、銅雕、美食等,豐富多元、不言而喻。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
古早窯藝術工作室
1960年代老前輩一擔一磚所搭建出來的「古早窯」。窯體長二十餘公尺,可走入體驗窯內風情,是遊客最容易親近的窯。
隧道窯是將坯體放窯車,從窯爐一端進入,燒製後由另一端送出。早期工人必須在出口以鐵鈎勾出成品臺車,再於入口推進素坯臺車,故出入口皆有軌道相接。不過此窯出口外軌道已在道路拓寬後被截斷。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重慶街65-1號

國慶街鐵路涵洞,上方鑲有「鶯歌城的字樣

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
在陶瓷博物館的另一端,還有個為陶瓷打造的藝術公園,名字是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公園佔地約兩公頃,放眼過去大部分都為草坪,上面有幾個大型陶瓷裝置藝術品,由文化局規畫設置了「坯」、「王者之杖」、「走泥」、「瓷意生活」等四個與陶瓷創作相關的公共藝術作品,其中尤以高十五公尺的坯最為顯眼,也成為許多民眾拍照合影的熱門景點。
右邊紅色高大的建築,作品名稱是「坯」,高度達十五公尺,採螺旋狀的方式塑造它的外型


三鶯龍窯橋
橋名由在地書法家何振源先生題字,橋的外觀造型非常獨特,是由白色與紅色線條組成,對岸橋的頂部還有抽象的龍頭造型
橋內部是個歷史牆,記錄了鶯歌200多年以來的歷史重大事件。

細說鶯歌陶瓷的發展,起始於1804年,由福建泉州磁灶人吳鞍渡海來台,期間歷經萌芽期、蓄勢待發期、蓬勃發展期、及轉型期等四個階段,這一段陶瓷發展的過程,其人文故事及產業發展內涵相當豐富,並且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依據上面的說明,作者當初設計這座橋時,當初的概念將它定義為一個「時空隧道」,橋這頭標明1804年,寫著通往未來廣場
 主要解釋台灣窯業的發展史,另外也介紹台灣的普遍的窯類與鶯歌地區發展出特有的窯類。
橋的另一頭有個圓球狀的藝術裝置,是未來廣場的主要標誌
 大漢溪景色
自南靖橋遠望龍窯景觀橋

鶯歌宏德宮
建於1917年,至今100年歷史的宏德宮,廟名有「宏揚武德」之意,是全省第一座孫臏廟,廟中主祠戰國時與龐涓鬥法的孫臏真人,是撰著「孫子兵法」的孫武之後裔。此外也有附祀孫臏的師傅王禪老祖(鬼谷子)、南極仙翁、三清道祖、九天聖帝、華陀真人等。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3031
鶯歌石登山步道
鶯歌地名以「鶯歌石」而得名,是鶯歌重要的地標,鶯歌石步道是欣賞這塊巨石的必經之路,循著陡峭的階梯環繞著鶯歌石而上,沿途欣賞石壁上的岩洞,景觀奇特,很快就可以看到鶯歌石巨大的形體,如鷹昂首之姿矗立在觀景平台旁,視野佳,可俯視大漢溪、鶯歌地區,眺望對岸的鳶山。

續往前行經一段陡峭的土徑,必須拉繩攀爬
至頂有木棧觀景平台,可眺望台北大學、三峽等大漢溪流域
由左到右可以看到土城地區、樹林柑園地區、國立台北大學、三鶯新生池、三峽市區、鳶山等景色


二坑隧道
位於孫龍步道途中的鶯石亭附近,可通往附近已封坑多年的互益煤礦兩坑。這條小隧道所在的輕便車路「載運煤礦的鐵路」,原本是一處彎道,當時相關單位為顧及安全而截彎取直,開鑿了這條小隧道。由於二坑隧道是鶯歌地區唯一的小隧道,長度僅八公尺餘,寬度約三公尺,高度也僅約2.5公尺,屬於比較少見的迷你型隧道。

鶯歌區互益煤礦一坑與二坑,是在日據時期開始出產煤礦,曾經具有一段輝煌的歲月,礦工人數最多達200~300人,但後來因石油逐漸取代煤礦成為重要能源,該煤礦才於五十年前封坑,而該煤礦的輕便車路,也在約30年前被改為現在的登山步道。
奇妙石
有人說它看起來很想寶島的形狀,也有人認為它看起來像蟾蜍,而且狀似頭部朝向左下側,雙眼睜大著,呈現蛙鳴狀呢?我想像力沒那麼好,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就留給大家各自想像囉
孫龍步道第六觀景亭,視野又更寬闊了些
 右下方為剛剛走訪的鶯歌地區
 下方為「碧龍宮」



 走上去就到碧龍宮了

鶯歌碧龍宮
這座廟宇是臺灣少見的龜公廟,緣由就是廟內一顆形如「烏龜」的石頭。有「龜公廟」之稱,相傳多年前曾姓父子倆人在樹下見到一個奇石,形狀有如一隻背有八卦紋路的大龜,曾父認為其有靈性,因此對它膜拜唸禱,久病之身隨即痊癒,後來為酬謝龜石之恩,曾氏父子於是築廟供奉,龜公石也被尊稱為「八卦祖師」或「伏羲大帝」,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信仰神祇。
  廟前廣場視野開闊,可以遠眺大漢溪流域與鳶山的景色,搭配藍天白雲,非常漂亮。




快要到光明山大樹佛囉
光明山大樹佛處 (H273m),無基石,旁邊有木棧道觀景台,後方那棵大榕樹是生長攀附在這大岩石上, 岩石上刻有光明山與大樹佛六個字








下來桃園龜山端的福源山步道,結束今日鶯歌行腳的行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