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台中市北屯區(265)

旅行日期:2017/09/08 ()
北屯積善樓
建於西元1898年,賴長榮由頭張遷居於今之二分埔,建有二合院,原三合院之門樓係以土埆建築,不很顯眼,1924年兒子賴崇仁依唐山地理師建議,另建新門樓於舊門樓之南,謂此後家業能飛黃騰達,新門樓取名「積善樓」,有勉勵後後世子孫行善助人之意。

積善樓係從唐山聘請名家設計建造,樑柱材料採用福州杉木,燕尾式之屋簷使用筒仔瓦及垂簾瓦,塑有花草,裝有鏡片,雕樑畫棟,美輪美奐。其結構歷經數十年仍屹立不搖,可見當初匠師設計建造之用心,

門樓後當有五株高齡榕樹,盤根錯節,濃蔭蔽天,靜座於此,令人心曠神怡,而發思古之幽情。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興安路一段163號

林懋陽故居(一德洋樓)

建於1924~1930年之間.建築物包括三合院及洋樓。林懋陽先生為台中名紳林振芳枝嫡傳孫子,因祖父政商和地緣關係之故,當時台中地區的名流士紳流行興建豪宅,如呂家筱雲山莊、吳家東山別墅、賴家懷德堂等,因此興建本棟建物時受到當時此類建築形式影響,匠師風格與材料特色類似且互相觀摩而成。建築混合閩、洋、和等三種風格的建物,呈現出本地匠師對於傳統建築與時代變遷下建築形式的創新抉擇。

1950年建物與所在土地轉賣給聯勤糧秣廠,1954年聯合勤務總部擴建135戶作為一德新村眷村使用,洋樓部分則分給5戶官階較高的長官居住,因此洋樓被包圍在眷村中。歷經一甲子後被保存下來。1996年國防部鑒於眷村房屋老舊予以改建,住戶遷移至陸光七村,眷村拆除後發現洋樓建築形式特殊且具特色,經台中市政府於2007年登陸為歷史建築保存。

2010年經國有土地處分程序無償撥用該土地及建物,同年進行調查研究,規劃設計自20127月簽訂契約,20136月完成規劃設計,同年9月開始修復工程,至翌年11月竣工。於今年園區開放免費參觀。目前由台中市政府委外經營,目前已經有四家進駐園區營業
三合院為閩南式土角厝,正立面為融合本近代洋樓洗石子拱圈柱廊,左右側為清水磚牌樓,高度比屋頂高,具有防風及防火功能



洋樓
為加強磚造之鋼筋混凝土二層建築,二樓地板及屋頂街為木構造,建築造型為日本近代洋樓方格,碎石子外牆、半圓形陽台及入門口廊精巧裝飾線板等,當年可說是非常時髦的宅第。

目前由布朗尼甜點進駐於洋樓服務遊客,以販售法式甜點及飲品為主,適合來喝下午茶;
二樓空間為日式木構建築,有參觀人數限制,且需要有消費甜點或飲品才可上樓參觀唷

羅布森冊惦
這間位於林懋陽故居內的小書店有一個小故事:一個是縱橫兩岸的糕餅企業家,一個是從事環境工程與升降椅的成功實業家,禧院投資公司董事長蕭裕有跟羅布森公司總經理汪世旭卻跳脫本業,攜手合作開起獨立書店「羅布森冊惦」。


他們認為:獨立書店還是有存在的價值,就算只是翻閱,也許有一段文字、一幅畫引發讀者們的興趣,對他們的人生有所啟發、帶來正向意義,因此閱讀所傳遞的力量可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目前他們將羅布森冊惦作為與社區聯繫的平台,透過體驗活動、繪本導讀、演講分享會等,把閱讀的美好慢慢傳遞出去。汪世旭目前提撥1000本羅布森書蟲房的書籍,作為未來可以借閱的資源,透過攜手合作,讓更多人知道羅布森冊惦的存在,來彰顯閱讀力量的重要。
這裡還保留部分故居的原貌,可窺見當時的建構手法。原先建造的圓拱型牆面,光復後改建為軍官宿舍時又砌造新的紅磚牆面,古厝整修的時候這塊見證著歷史的牆面被保留了下來
書籍的種類以愛情、家庭、親情、親子、療癒、美味為主軸,也因為「一德洋樓」過去的歷史時代背景,一路見證台灣近代的歷史發展,因此你也會在這裡看到有關和建築、旅遊、眷村文化、人文藝術相關的書籍。

 


一德藝文茶館


三合院正廳,重現林懋陽先生迎娶時的狀態,大紅囍字、花布喜幛、懷舊謝籃等,整個喜氣洋洋



1925=依舊愛我,就是取其建造年份1925的諧音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文昌東十一街14巷1號

眷村文物館
前身原為「北屯新村」,為臺中134處眷村之一,主要是軍方安置空軍校級以上的軍官及其眷屬的宿舍,10多年前在此居住的榮民陸續搬遷,歷經整頓、修建眷舍活化空間,保存四棟具代表性的眷村建築及其附屬建物,201411月中旬落成,佔地約兩百多坪,連結現在市民生活與往昔眷村文化,為臺中首座以眷村文化資產保存為主的地方館舍。

今天沒有營業只能下去再來參觀囉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天祥街19號

北屯區公所

北屯文昌祠
本廟乃是在1825年,由貢生曾玉音所領導的「文蔚社」,以及貢生黃正中所組的「文炳社」兩社社員奉旨建立成立「文昌會」,奉祀文昌帝君,由爐主當值在家供奉。直到資金籌募充裕,才於1863年於現址開始建造,於1871年竣工啟用,奉祀文昌帝君為主神;同時,開辦社學,教育當地鄉民。因其屬儒教文祠性質故稱「文祠」或「文昌祠」,1935年文蔚社解散,改由文炳社獨立負責文昌廟內一切事務。

19048月設四張犁公學校(北屯國小前身)於文昌廟內兩側的龍虎爿護龍,而左右齋房則充作教師宿舍,至1939年校舍遷往北屯國小現址。

台灣光復後,原本文昌廟擁有的廣大地產幾乎全被分領,文昌廟建築本體則一度被軍隊徵調使用。屋舍被改建為營舍,再加上年久失修,多有毀壞。1976年地方民眾發起重修建神殿、拜亭及三川門等建物。198511月,文昌廟被指定為第3級古蹟。次年依原型重修神殿、拜亭與三川殿屋頂,重建左右廂與庫房,並增建金亭與廁所等空間。

文昌廟供奉主祭神為「文昌帝君」,另奉有「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朱衣星君」、「魁星星君」為配祀神,合稱為五文昌。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昌平路二段41號
民俗公園
199031日開放,佔地約1.6公頃,為全國第一座民俗公園。園區建築以清末民初的傳統閩南式建築為特色,規劃成民俗及民藝兩區。園區廣大,適合周末假日闔家光臨,園區可以提供古時候的民俗文化樂趣的體驗

多功能廣場,前面的高台應該是表演用戲台,這裡不定期會舉辦活動
瑞三煤礦火車頭
兩個圓形門後面有景觀花園,拍照當天整修中未開放

民俗文物館
包括民俗館、台灣民俗文藝館及民藝館三個部分為園中主體,主要為靜態展示功能。除了古建築物外,地下室則展示早期台灣人民的生活文物,呈現歷史的軌跡。

正廳

 左護龍

  

 東廂房佈置的比較有喜氣,為「大囍臨門」
東西廂房後方還有一排護龍,是作為才藝教室

門額上的字都不見了....

民藝區
包括民藝廣場及民俗廣場,主要為動態活動,配合生動的民俗技藝表演、工藝製作展示販售、傳統美食、童玩遊戲及民俗戲劇等,可充分體會古早生活方式的空間,藉此提昇本土文化藝術,同時做好民俗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工作。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旅順路二段73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