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4A:台北市大安區(I)(048)
旅行日期:2017/09/16
(六)
台北科技大學
北科大LOGO。上半環藍色代表科技發展,下半環由綠色線段組成,代表齒輪由傳統工業朝向現代科技轉換及綠色環保永續經營之意境。
行政大樓
台北工業學校紅樓
台北工業學校紅樓落成於1926年,原為「御大婚25周年紀念文庫附屬書庫」,係日據時期全校師生慶祝大正天皇婚慶而愁欠之紀念建築。光復後曾作為宿舍、辦公室、思賢樓及校史館使用。1998年依法指定為市定古蹟,直到今年5月完成修復。
紅樓位於校園核心,與一大川堂(原應用化學科館)同為北棟北科大僅存的重要建築,除展現北工百年歷史的生命傳承、校友共同的生活記憶外,更見證了大安十二甲工業發展地方歷史。
紅樓建築為磚牆、木桁構造,側壁托腳上承的扶壁磚柱、簷腳倫巴底飾帶、立面的三印石裝飾,以及通氣孔內的北工鑄鐵校徽,均展現了大正時期建築風格與特色。尤其紅樓創建之初,其設計及大工工事係由建築科負責、泥作由土木科進行,其它如鐵具全物、電氣則分由機械科、電氣科處理,在在體現北工實作的建校精神,極具歷史與象徵意涵。
圖書館
中正紀念館
書僮雕塑
裝置藝術品
綜合教學大樓
台北科技大學-綠色大門
生態校園強調科技、人文、生態三者的結合。校園西南隅位處忠孝東路與新生南路的街角上,於此人潮穿梭之介面上,將生態綠牆與公共藝術結合成為「綠色大門」,傳達北科大生態校園的意象。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號
捷運東門站(中和新蘆線與淡水信義信的交會站)
台北監獄圍牆遺跡
建造於1910年,日軍據台之初,台灣各地抗日活動不斷,殖民政府於台北與台南建造大型監獄囚禁政治犯,是為台灣近代獄史的具體見證。
台北監獄平面呈現輻射狀,乃十九世紀世界各地監獄範形,如今僅存北面與南側之高強遺蹟,但仍令人感受其沉悶肅殺氣氛。監獄圍牆石材取自清光緒年間興建台北府城牆,材質為石英砂岩,產於大直與內湖山區,純粹手工打造,足以緬懷當年建城的艱辛。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52號(中華電信邊牆)
愛國東路中華電信3D彩繪牆
3D彩繪牆,就在台北愛國東路中華電信旁,長達600公尺的範圍,由華人首位3D彩繪家圖龍老師繪製,
瑪麗蓮夢露優雅的躍然於牆上
美國自由女神像也拿起話筒來講電話了,還有古希臘神話的的宙斯神像
埃及的人面獅身像與耶穌最後的晚餐
彩繪3D圖畫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幫自家電信公司打廣告呢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愛國東路31號
現在我位於新生南路二段的林蔭大道上,台北很多重要幹道旁邊人行道都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當地居民在這裡散步運動也可以來騎單車,也因種植非常多棵喬木與灌木,也具有遮陽避暑的功用,成為一條讓人駐足停留的綠色隧道
天主教聖家堂
1952年3月,冉守謙、魏善強、巴恩理、南懷仁等四位耶穌會會士為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郭若石邀請,在台北市安東街租一棟日式房屋開始傳教,為該堂區的第一座聖堂,也是台北總教區的第4個堂區。此後在1953年,他們購置了台北市新生南路的土地建該堂第二座聖堂。1956年又成立了潮州分堂。1957年,陸德全神父成立永康街分堂,以服務使用閩南語的教友。1962年6月,在教堂現址開始興建第三座聖堂,由建築師林柏年設計。該堂於1965年落成,1月10日祝聖後正式啟用。
建築內部呈現出帳蓬式的形狀,因過去猶太人建立會幕放置約櫃,作為上帝的居所,且為上帝與人之間的相聚之地,因而在內部使用帳蓬的形狀做基礎,並代表著告知人們在地球上生活著僅是過客,因此要妥善地度過自己的今生。高挑的天花板則表示人與上帝可以更為接近的意義。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50號
台北清真寺
建於1958年,台灣近代伊斯蘭建築重要代表作及回教信仰中心。創建時,台灣與中東邦交國往來頻繁,時外交部長葉公超倡建,由回教友邦國共同捐建,委請楊卓成建築師設計而成。世界各地回教領袖與政要來台時,均到此參拜禮拜,係台北市獨特之人文地標。
寺院反映伊斯蘭文化特色與內在精神。外貿設計圓頂、拱廊、喚拜尖塔等建築元素,空間配置規劃了入口門廳、禮拜大殿、兩翼迴廊、辦公室、圖書室、洗淨水房及庭園等,其中禮拜大殿採大跨距設計,空間淨高15公尺,寬度亦同,可供眾人祈禱禮拜。回教建築不使用動物圖案,而多運用植物或幾何紋樣作為裝飾,史建築更顯高雅清靜。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62號
大安區公所
紫藤廬
因其庭院中生有三棵紫藤而取名「紫藤廬」。建物原構造為日據時期海軍職務宿舍,緊鄰高等學府與教授宿舍群,旁有溝圳,環境寧靜清雅。
光復後入住者財政部關稅署長周德偉,樂與知識份子暢論思想,包括穎海光、彭明敏等文史哲學者均為座上賓,於戒嚴時代開啟清談思辨之風。1980年代成立全台第一座人文茶藝館,延續批判精神,吸引藝文界及異議人士前來聚會、演說或發表創作。
1990年代之前,紫藤廬曾是文藝界、黨外運動等人士的聚會場所。此期間由周德偉之子周渝接管,成立紫藤廬小吃店,於房舍內提供茶藝餐飲服務、舉辦文化交流、展演、講座等活動。
紫藤廬係以文化風貌為由指定為市定古蹟,表彰對場所精神人文內涵的重視。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聲音光年1932
日據時旗為大學教授宿舍,戰後後由國民政府徵收做為政府員工宿舍,現由台北文化局管理並委外經營,展示早年的黑膠唱片與留聲機的故事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87號
龍安坡黃宅謙讓居
龍安坡為台北盆地東緣的莊稼地,由福建安溪籍移民開墾而成。黃氏先人於1740年來台,初於淡水蕃薯寮墾居,後再遷居台北盆地,繁衍第四代於阡陌農田間合力建造合院大宅,名曰「濂讓居」,後再易名為「謙讓居」。
古厝坐北朝南,保有閩南農宅紅磚三合院格局,即「正身帶護龍」的平面配置。初建時只有左右單護龍,後再擴建外護龍。顯示族繁葉茂、人丁興旺的宅院氣象。後有古井一座,為創建時原物,亦足珍貴。今配合龍門國中建校,將古厝納入學校鄉土教學之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76巷4號
台北師範大學(原台北高等學校)
創校時原名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後又改稱台北高等學校,日據時期專門用以培養島內之協力統治階層,設有文薈廳、講堂、行政大樓、普字樓等建築群,移植歐洲高等學府校園樣式,表現西方學院的學術氛圍與浪漫想像。
行政大樓
訪哥德式城堡建築樣式,外觀運用紅色面磚牆,與灰色洗石子仿石柱相間對比,細部佐以多變的四葉飾,做工精美,建築史工法、風格與校園布局、皆台灣罕見。三樓兩翼飾後來添建。
從「普字大樓」往前看,「行政大樓」中央部分建築向後突出,讓整棟建築顯得特別穩固。
台北高等學校講堂
建立於1929年,由當時臺灣總督府房營繕課井手薰所設計。是該校之精神殿堂,具有教育文化之價值。講台後牆仍保有存放日本教育敕語所用之金庫,深具歷史文物價值。屬仿洋風之自由風格,但仍具有古典「哥德復興式」的趣味。
講堂的外觀雄偉而莊嚴,內部近年雖經整修,但現代化設備皆採隱藏式,保持原狀。舞台正上後方,仍保留臺北高校收藏教育敕語的保險櫃,具有歷史見證的價值。
「太極單鞭手」塑像,這是2013年台師大67週年校慶時,北京大學所贈,期待兩校如「太極」一般,氣動流行,生生不息,學校裡常見許多意象裝飾,讓嚴肅的校園,充滿藝術氣息。
文薈廳
創建於1926年6月,係創校時最早建物,名「生徒控室」,乃學生休息、閒暇之活動場所,反映殖民者對協力統治人才的需求。建築設計仿文藝復興樣式,尤以仿哥德式飛扶壁穿廊著稱,風格特殊。原屋頂已遭火損
建築本體使用水泥建造,外表砌以紅磚,與講堂、行政大樓相同色系。兩個門上都有小丑帽狀圖案,由於高等學校學生上課前皆會在此休憩,而丑角在平劇中的目的是為了娛樂大眾,讓人放鬆,以此與行政大樓的官帽跟二進大樓的學士帽做建築功能的區別。上方的灰色裝飾帶畫了不規則的斜切線,可以減少水泥給予人沉重的壓迫感,下方的則是不定間隔的直線,在視覺上予人穩定感。
文薈廳的蝙蝠廊
普字樓
仿石造柱式,柱頭有方形邊飾。現作為教學大樓使用
師大舊圖書館
舊圖書館興建於1952~1957年之間(分期建設),總圖書館位於校本部對面,樓高二層,一樓挑高,其建設規模非凡宏偉,氣勢巍峨,是戰後師大校園頗具代表性建築。1980年,配合本校校務發展興建新圖書館後,保留舊圖書館正門古典柱列與三角形山頭,這座「立面」四根圓形、方形仿希臘古典柱列,高大挺拔,頂端是大型三角形山牆,並有美麗的勳章飾,雄偉的立面,令人嘆為觀止。
庭園與孔子像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梁實秋故居
建於1933年,日本殖民時期地址為「古亭町204番地」,最早是臺北高等學校英語教授富田義介宿舍。光復後,改制為省立師範學院教職員宿舍,陸續由張儒林、梁實秋、甯杼等人入住使用,梁實秋在1952年入住本宅,1959年1月搬離。「梁實秋故居」為梁實秋先生一生眾多居住空間之一,亦為來臺後安住的第一間職務宿舍,極具歷史價值與意義,2003年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梁實秋故居」為歷史建築
梁實秋故居其建築為一層木造獨棟日式建築,因年久失修,部分屋瓦及牆壁倒塌,破損情形嚴重,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2005年進行梁實秋故居調查研究,並於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間,請專業文物修復師修復並保持故居基本風貌。建築面積建坪為30坪。建築為典型的中央走廊型住宅類型,原係中流階級模仿上流社會的住宅「和洋二館」形式,在內部空間使用和、洋折衷的配置方式而來。其特色之一即是具有洋式的接待空間,如玄關與應接室等空間,而與日本傳統和式的內部空間,如座敷、寢室及茶之間、炊事場、押入、浴室等服務空間兩部分所構成。
梁實秋教授作育英才無數,尤其主編英漢辭典與中學英文課本,引進KK音標,影響深遠,所譯莎士比亞全集更提升國人對西洋文學之鑑賞水準。屋內有典藏他所編著的一系列英漢字典
數百篇關於日常主題的散文,以《雅舍小品》為名結集出版其散文集膾炙人口
後院呈現日式風格,舖滿小石子的日式庭園,種植著花草樹木
目前故居結合文創,除了販售相關商品外,還不定時的舉辦講座課程與市集活動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雲和街11號
師大三角公園
捷運台電大樓站
接著搭乘捷運至捷運公館站徒步到台大校園巡禮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