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04:屏東縣滿州鄉(330)
旅行日期:2018/01/23
(二)
原名「蚊蟀埔」,是排灣族所住。因為原住民打獵收獲很多,吃不完只好丟棄在原野上,久而久之造成臭氣難聞,排灣族臭氣譯音即為「蚊蟀」。後來因字義不雅而改為「滿州鄉」。
滿州鄉公所
滿州老街-中山路
滿州位於恆春半島的東陲,緊臨太平洋海岸,全區山巒疊翠、溪水涓涓,因此赤腹鷹及灰面鷲選擇這裡作為南遷渡冬的中途站,可見此地是一塊孕育萬物的福地。同時,滿州鄉的開發也較早,老街上仍有早期建築的磚造平房。
中山路22號隔壁(滿州鄉衛生所對面)
中山路42號街屋
中山路51~59號街屋
中山路61號街屋
中山路54號街屋
中山路88號街屋
中山路90號街屋
中山路98號街屋
中山路116號街屋
這間位於中興路40號的旁邊
滿州人心目中的「第一豪宅」-尤記古厝
「尤宅」至今邁入九十年的歷史,1927年左右,時任高雄州恆春郡滿州庄(現屏東縣滿州鄉)區長的尤昆平,雇請曾興建恆春古城的老工匠,打造融合閩南、日式和歐式建築風格的尤家古厝,歷經過二次世界大戰,柱子上的彈孔清晰可見,是由當時滿州庄長尤昆平所建,以紅磚、紅瓦為主要素材,透露出沉穩內烈的大家風範。
正面第一進為街屋形式,簷廊砌有九個拱圈,寬敞氣派
主入口門額上有「協和」商號
簷廊砌有連續拱圈,寬敞氣派
中央山牆上塑「尤」字
室內的上方貼了不少山水畫作,非常閒情逸致
第二進正廳,左右護龍,二樓上並做陽台迴廊動線順暢,工構嚴謹。合院內埕寬敞,正廳前花木扶疏,亭廊寬敞,廳內擺設典雅,中央亭廊上塑「桃源堂」堂號,有「世外桃源」之意涵。
地板的磁磚也頗有藝術氣息
地址:屏東縣滿州鄉中山路102號
「宋宅」位於尤宅對面,有著渾厚的拱廊,相當別致,但因正廳中央及右緣屋頂已塌陷,屋主以金屬浪板遮頂,雖失去古蹟原貌,房舍外觀也無法與尤宅相比擬,但仍可見古樸之格局。
儘管如此古厝前方有植栽美化環境

裡面已經破舊不堪,很多廢棄物也丟於此地,已經變成地方的髒亂點之一
主入口門額上為「京兆堂」,就可以更加確認是宋屋了。
地址:屏東縣滿州鄉中山路71號
滿州國小
除了融入當地冬天賞鷹的特色外,也添加一些原住民色彩進去
學校外牆的彩繪,女孩在閣樓彈古箏,外面有老鷹在飛翔並叼走古箏
恆春半島尤其在保護區也隨處可見梅花鹿的蹤跡
滿州鷹棧
滿州鄉因環山屏障,此處為恆春最佳避風之處,加上植物豐富,成為灰面鷲往南渡冬的最佳棲息地,因此在冬天都能在此看到灰面鷲的身影,成為賞鳥人士的必訪之地,
滿州敬聖亭
漢人遷入滿州鄉後生活風俗習慣依中國傳統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利用寫字及閱讀書籍之習慣,並督促子孫讀書識字,盼其光宗耀祖。因此對文字特別重視,對於廢棄的字紙或書籍,大部分都送到附近的廟宇所設置的香爐燒掉。1904年滿州村及附近的村落為了處理廢棄的字紙及書籍,籌備資金於村外興建敬聖亭,每日上午由義工扛二只竹籃巡行以蒐集廢棄的字紙及書籍,運至敬聖亭,選擇良辰點香向天頂如倉頡、孔子、文昌君等祭拜。於1917年重新修建。
而滿州鄉及附近村落為處理廢棄的字紙及書籍,相當多類似敬聖亭的香爐,如鹿港龍山寺的惜字亭也是敬字亭等稱呼,也是具有相同功能與意義。
周圍的展望均佳,讓人心曠神怡,偶爾還會聽到老鷹的叫聲
由左到右可以看到小尖石山、門馬羅山與赤牛嶺
港口吊橋
這裡是台26線與縣道200甲線的交會處.往北可以到佳樂水風景區,往南可以到風吹砂(也是佳鵝公路的最高點),當天正逢平日,來的人不多,因此可以大玩特玩,進去吊橋需要門票20元(作為維護吊橋的清潔費),橋上的景致真不是蓋的,兩側為港口溪,左邊是出海口,除可感受吊橋
上上下下晃動的新鮮感外,還可攬溪流入海和美麗的海岸景緻。站遠一點,回頭看可以看到前方的山巒,是很棒的一幅畫
前方靠近出海口為港口沙灘
佳樂水風景區
佳樂水原名為「佳落水」、「高落水」,意思為「從高處落下來的水(瀑布)」,指的是現今的「山海瀑」。於1975年先總統蔣經國先生到此視察時,將此地更改為『佳樂水』,意思取其安和樂之意。
因地殼變動、強風和海浪的長外衝擊,區內地形形成各種不同的奇岩怪石,猶如天然的地科博物館,如海岸線的蜂巢岩、壺穴、棋盤石、海蝕平石等地形,還有那栩栩如生如兔石、球石、海蛙石、方格石、蜂窩岩等動物造型,所以佳樂水風景區素有「海神樂園」的美譽。
>門票:全票NT$ 80元/半票NT$ 40元(團體35人以上票價9折優待)
>門票涵蓋搭乘導覽車費用。
>停車場/大客車NT$ 80元
小型車NT$50元 機車NT$ 30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