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07:彰化縣彰化市行腳(045)
旅行日期:2018/02/02
(五)
路線:彰化車站->南瑤宮->鄭成功廟->彰化聖王廟->懷忠祠->西門福德祠->南門福德祠(開彰祖廟)->新町老街->彰化天主堂->集樂軒->慶安宮->開化寺->銀宮戲院->彰化縣政府大樓->彰化武德殿->彰化藝術館(原彰化公會堂)->八卦山紅毛井->晚餐->彰化車站
彰化南瑤宮
南瑤宮是主祀天上聖母的媽祖廟,建於清乾隆年間,因創建時此地為「邑治南門外尾窯」,故以「南瑤」為名。南瑤宮所存沿革碑與文獻,約知1723年彰化設縣後,請窯工楊謙(生卒年不詳)自諸羅縣(今嘉義縣)笨港應募工事而來,因其將笨港天上聖母香火攜來庇身,香火入夜放五彩毫光,居民認為神蹟,於是仕紳集資塑天上聖母神像供奉。1738年信眾捐地建茅草小屋稱為「媽祖宮」,此為南瑤宮建廟之始,同年11月再發起募資建築廟殿,並雕塑神像5尊,正式定名為「南瑤宮」。清朝時期數次重建,1916年建觀音殿時,聘請漳派名匠師陳應彬施工,其高徒廖石成亦參加 1920年改建前殿與正殿時,禮聘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王益順之侄王樹發主持設計,1988年公告為彰化縣定古蹟。
左護龍
右護龍
南瑤宮最具特色的建築當屬位置中央的觀音殿,融合日本和式及希臘式、巴洛克式風格,與台灣傳統廟宇大異逕庭。
南瑤宮正殿後方為觀音殿,採獨時特的巴洛克造型,並塑有「誠心此地即普陀」等字樣在上面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南瑤路43號
彰化鄭成功廟
彰化鄭成功廟倡建於1928年,又名為「全臺鄭姓大宗祠」,是台灣主祀鄭成功的廟宇中相當重要的一座。鄭成功廟建立後,主祀鄭成功國姓爺,附祀甘輝、萬禮將軍與鄭氏宗親族長生祿位及公德牌位,為全臺鄭氏宗親代表之一。
該廟正殿供奉有鄭成功神像,此外還有財神爺與鄭家歷代祖先神位。
牆壁左右貼的水墨畫和書法作品
正身左側
正身右側
鄭成功廟目前廟體為昭和年間建物,是採用閩南傳統風格的木材及鋼筋水泥混合式建築。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號
彰化聖王廟
又稱「威惠宮」,主祀開漳聖王陳元光,為漳州地方之守護神。1733年由漳州七縣移民倡議捐資興建,並作為同鄉聚會之所。本廟為三開間四進兩廊縱深配置的廟宇,廟貌古樸,格局嚴整;此外,本廟之石雕精美,八字牆與磚柱皆甚特別,值得細細品味
威惠宮的牌樓斗栱與聖旨牌、正門有一對石獅
正殿供奉開漳聖王泥塑神像陳元光,兩旁為一老一少太監侍者
後殿早年曾租給民間使用,致面貌有所更動,今供奉聖王夫人
陪祀觀音佛祖
右廂房則奉祀捐資建廟者長生祿位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路239巷19號
彰化懷忠祠
懷忠祠俗稱「十八義民祠」,1731年12月大甲西社林武力結合樸仔籬等八社聚眾為亂,台鎮總兵呂瑞麟率兵追討,屢屢皆敗。淡水同知張宏章帶鄉勇巡莊,被番人所阻,居民聞訊,冒矢衝鋒殺退逆番,協助清廷抵抗之義民,共有十八人陣亡。地方人士乃將義民葬於縣城西門外,墓碑題「十八義民之墓」。1732年由粵籍監生李喬基倡建,以祭祀十八位義民。
1786年爆發林爽文事件,縣城遭攻陷,懷忠祠遭破壞。至清道光年間,該祠已廢而墓塚猶存,1888年知縣李嘉棠將懷忠祠遷建於今日現址。1985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民權路169巷2之3號
大西門福德祠
內有1781年由西街信士所獻「福溢通濟」匾,而在正殿兩旁有記載了1881年重修情形的「
大西門重修福德祠碑記」及「大西門重修福德祠捐題碑記」兩塊木製碑文,又正殿前有1836年由信女黃門沈氏所敬獻的石製香爐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路243號
大南門福德祠(開彰祖廟)
福德祠開彰祖廟創見據查係於1724年,廟宇於1936年開闢民族路被拆除,僅存零碎廟地,恭奉之福德正神、福德媽、火德星君、註生娘娘,皆暫遷供奉於
彰化關帝廟。
南門福德祠的重建,直到黃福氣先生首倡邀地方人士商議並具文申請,經力爭許久始蒙准,由彰化市長賴志騰依規定聘黃福氣、延至1973年重建完成。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民族路401號
新町老街
新町老街位置在民族路與華山路口之開彰祖廟後側,日據時期這區皆為農田,與舊城南門中間隔著護城河,人們沿著河溝兩旁興建房舍,此地成了往來彰化城的人落腳休息兼做生意之處,為因應生意人需要而衍生出風化區,日據時代稱為「新町」,該河溝以巷為名稱為「新町溝」,後音外來人口在此落地生根者越來越多,農田變成房舍,逐漸發展成都匯區,1950年設西安里,此區原以古亭為巷名,如古亭一巷二巷,1978年後才改為如今以路名及數字為巷名。
南郭排水支線旁,該渠道稱為「新町溝」,據考證「新町溝」為彰化古城的護城河。沿著「新町溝」,仍保有部分日治時代的日式老屋和老樹,充滿著濃濃日式風味。市公所整治「新町溝」,將老街規劃為散步道,同時增添鳥居、石燈籠、涼亭等設施。
彰化古城的護城河
這裡的房屋多半都是年久失修,變成危樓,部分房屋便拉起封鎖線禁止靠近,來的時候有點小失望,希望縣政府能夠儘快將這些房屋做維護的動作
彰化天主堂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民生路20號
彰化集樂軒
彰化集樂軒建築建立於1934年,彰化集樂軒為南瑤宮老二媽駕前樂團,見證曲館早期與廟宇的依存關係,反映彰化傳統生活方式,是彰化北管文化重鎮,也是彰化重要曲館。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永樂街57巷15號
彰化慶安宮
俗稱「大道公廟」,創建於1817年,由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籍仕紳及同鄉移民集資興建,供奉同安人的守護神—保生大帝。廟內正殿主祀保生大帝(醫藥之神吳夲真人),正殿神桌有三太子神像,正殿龍邊有趙元帥、一指神君、張天師神像、濟公活佛神像,虎邊有康元帥,正殿上方懸掛有一「容保無疆」匾,為1824年由開臺進士鄭用錫所敬獻,左廂房配祀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註生娘娘,右廂房配祀福德正神。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永樂街78號
開化寺-「開彰第一寺院」
開化寺是彰化的第一座寺廟,又名「觀音亭」,供奉觀世音菩薩,位於原縣署的右側,1724年由彰化第一任知縣談經正所倡建。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拓寬西門大通(今中華路),開化寺的山門遭拆除,日後山門改建成今日葫蘆造型。
二戰期間曾受盟軍轟炸而受損,1985年指定為縣定古蹟,至2002年完成修復工程,保留廟宇的古風貌。廟內不點香,以獻花作為祭拜的方式
銀宮戲院
建立於日據時期的銀宮戲院,是彰化人共同回憶。
彰化曾是全台成衣製造批發集散地,也是台灣電影發展的搖籃地,早期的老家族及巷道,更是台語片的拍攝場景。彰化人的生活休閒與經濟發展,與服飾、電影息息相關。銀宮戲院,有著摩登年代標誌的新裝飾建築風格,美麗讓人們流連忘返,是當時火紅的聚會休閒場所,但隨著近年來老電影院沒落,銀宮戲院也走入歷史。
彰化縣政府大樓
彰化武德殿
位於彰化縣政府後方的武德殿也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武德殿之一,於1930年完工,屬於郡市級的武德殿。彰化武德殿的建築相當古色古香,深灰色的瓦片與白色的牆面,組合成典雅的日式風格,至今已經將近90年歷史,2007年指定為彰化縣定古蹟。
目前古蹟委外經營,除了接觸傳統射箭或劍道的體驗活動之外,旁邊的日式建築為義式餐廳,提供義式美食、創意料理與咖啡茶飲等服務,讓這一趟旅程可以照顧好肚子😊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公園路一段45號
彰化藝術館(原彰化市公會堂)
彰化市公會堂興建於1933年迄今已八十五年了,1945年以後台灣政權移轉,公會堂由國民政府接收,隔年改稱「中山堂」並交由政府機關使用管理。
九二一大地震後,中山堂受到嚴重的損壞,彰化縣文化局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九二一重建委員會經費補助,開始修復工程。
災後重建的工作積極的意義在於提供更勝以往的生活目標。本宮城於執行之始,以營造新環境品質的期望並提出建構「彰化文化園區的構想,結合社區資源並對週邊景觀特色進行整治,園區內散佈各歷史時期建造之建築物,由傳統到現代,風格殊勝且各具歷史與建築美學價值,足以反映彰化市區各階段發展歷程。
修復後的中山堂規劃為「彰化藝術館」,使其具備專業化的展陳條件。展覽活動能夠呈現地方生活文明的記錄與傳承,並且具有使民眾體驗環境與時代歷史價值的教育功能,透過展覽更可建立地區「生活美學」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彰化都會區藝術、文化、休閒的新場域。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二段542號
八卦山紅毛井
紅毛井位在彰化中山堂後方,是目前台灣中部地區僅存的荷蘭時期古井,相傳紅毛井為台灣人所鑿,在荷蘭據台時因井水清澈甘甜,有許多荷蘭人前來取水飲用,因此取名為紅毛井。紅毛井的直徑約有158公分,至今仍有民眾前來取水飲用,並且設置了抽水馬達。紅毛井一旁還有一座福德正神小祠供民眾祭拜。井前設有洗衣水道,供當地居民用井水洗衣服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二段651號
晚餐時間-頂好馨臭臭鍋(彰化店)
地址:彰化縣彰化市三民路63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