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09D:台東縣太麻里鄉(IV):多良村大溪部落(334)
旅行日期:2018/02/12 (一)
大溪原稱「大得吉」,為排灣族大得吉新社所在地,日據時期改稱「大溪」。多良村的阿美族人大多來自豐里、都蘭、馬蘭與關山移入,時間約為台灣光復後。以排灣族、漢族為主,排灣族佔三分之二分布在近山處,漢族約佔三分之一,多分布在南迴公路兩側,以經商為主,為多良村漢人最多的聚落。
大溪社區涵蓋下大溪部落、吉林部落和賈基葛部落,位居高山地形,為比較典型的原住民部落,一般活動或行政中心大都以大溪部落為主,族群以排灣族佔多數,其次為阿美族、閩南人、退伍軍人。
民宿老闆娘開的早餐店
瀧溪車站(南迴線55.5K。上行車站:大武車站,下行車站:金崙車站)
1992年10月5日南迴鐵路設站時初訂名「大竹」,後一度訂名所在地「大溪」,但因宜蘭線已有同名車站,故將瀧、大溪兩地名合為「瀧溪」作為站名。
瀧溪車站候車月台與周遭景色
出來火車站後的景色,往中央山脈方向看去
鐵道系三館-瀧溪車站旅宿
這是2018/2/11(日)居住的民宿,位於瀧溪車站旁邊,附近環境清幽。但是晚上這邊是沒有電燈照明設備,需要注意自身安全。
外面有桌椅,可以坐在這裡休息唷
沙發、窗簾還有42吋液晶電視
一、二樓都有房間,我的房間在二樓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14鄰大溪36號
社區時光迴廊彩繪
以貓熊與台灣黑熊倆人為主角,呈現出生活大小趣事,彩繪在民宅的鐵捲門上
乾杯!
他們社區最大的特色是大溪國小棒球隊,據說有四成的學生加入,並且出去比賽為校爭光也讓更多人看見他們部落
南迴公路唯一的少棒隊-大溪國小少棒隊
本校位於南迴台九線上、倚東太平洋岸,山海交會的大武山下,也是八八風災災區的原住民部落內。本校排灣族族群占學生多數比例。學校目前有設置棒球社團與原住民鄉土歌謠社團,不僅能讓學童能發展課業之外的興趣,亦能增強其自信心。
其中,大溪國小少棒隊是南迴公路沿線唯一少棒隊-「大溪少棒隊」,參加比賽的經驗不少,大多是台東縣內的邀請賽,其中重要的推手為本校的校長曾英哲,先生他說:「希望透過參加比賽,多帶鄉裡的孩子出外看看」;由於球員家長多半較晚下班,小球員回家往往沒人照顧,才會希望由球隊多出一分力照顧孩子,球隊要求孩子的態度及課業,未達標準的球員不能參加比賽,若課程進度因出外比賽而有落後,也會由身兼教練的學校老師薛鈞元替球員補課,並且如果要加入少棒隊,除了要有興趣,還需加考數學,希望找出反應靈敏的學生,增加球隊勝利的機會。可謂是文武需要具備的球員呢!
此外,維持球隊經營並不輕鬆,每年都得向縣政府、原民會或民間募集經費、器材等,目前最大的經費來源是兒福聯盟。藉由棒球隊能夠提升他們的課業還有教導他們更多的人生觀。
校園建築每個角落都充滿了色彩,象徵部落孩童的精神活力
穿堂特寫
真耶穌教會良溪教會,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大竹一號隧道
溪蒲橋,連接大武鄉大竹村的聯絡道路
大竹溪兩側山景色
過大竹溪之後就來到的大武鄉,太麻里鄉行腳正式畫上句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