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C:台東縣金峰鄉(III)-歷坵村(335)
旅行日期:2018/02/11
(日)
歷坵村原本是由金崙溪上游的Gulagus社在日據時期移駐,還有在國民政府時代,霧台鄉阿禮部落的魯凱人、大武鄉大武村加羅坂部落、以及獅子鄉的人遷移至此,因此成了現在的「魯拉克斯部落」。這裡四面環山,景色優美,居民多數務農為生,人口僅一百戶左右,除了為人熟知的野溪溫泉之外,著名的農產品還包括小米、洛神花、咖啡等等,每年8月的小米祭,以及11月的洛神花季活動,可說是年度二大盛事。
▲部落入口石碑
遠方眺望魯拉克斯部落山城風光
遠望魯拉克斯吊橋
進入部落前的淨身儀式與迎賓彩繪牆
進入魯拉克斯(Rulakes)部落前,這裡有一大面迎賓的彩繪牆,在這裡稍做停駐,專人會燃燒七里香的葉子,進行一個升火、淨身的儀式,將心情做一個轉換,也告知在地的祖靈,今天有外地的賓客來造訪,希望可以保守他們平安順利,也把部落外的晦氣一併燒除。經過這個儀式之後正式進入部落。
部落是由台東排灣族跟屏東魯凱族組合而成的部落,故事牆面敘述著遷徙故事及族人生活習性
廣榮(榮利)商號,為部落的雜貨店
歷坵村辦公處,大門口上方為竹材裝飾
前身為已經廢校的歷坵國小校舍,由於魯拉克斯部落的人數太少,因而沒有學生,因此廢校,部落學童要就學必須要轉到4公里外的賓茂國小,由學校或家長自行接送。目前部落將此閒置空間做利用,未來將能接待更多遊客到此參訪或體驗。小米學堂設有小米展示中心、DIY教室、小米食議館,操場旁邊還有露營區,可以接待喜歡露營的遊客朋友。
入口會看到陶壺裝置藝術
路邊發現一棟小型竹編的稻草屋
主要的強項是在部落人文歷史,也可以來喝咖啡、諮詢旅遊景點,還有部落的新鮮事,她也是美食專家,使遊客能更深入了解部落人文歷史等資訊。
牆面呈現了一隻大山豬與兩隻小山豬,代表她先生與她和他先生的兩位子女,為一個大學生為他們做的彩繪意象,非常可愛
魯拉克斯早午餐店
歷坵浸信會
歷坵長老教會
沙拔壤民宿
這一戶是從屏東縣霧台鄉阿里部落遷過來的少數的七戶魯凱族,這戶是七戶其中之一,也是最大的一戶(長子戶),這個石碑是他們的家名,代表「根」的意思
屋外掛著這一大串的琉璃珠是他們排灣與魯凱的象徵意義,包含有勇士之珠、編織之珠,象徵排灣與魯凱高貴的意思
在門口也有用木雕的魯凱族特色,
魯拉克斯吊橋
原吊橋於1955年建置,是村民驕傲的地標也是村民共同記憶。2009年莫拉克風災摧毀,歷坵村民更加團結凝聚極力重建,村民與各民意機關,從村到鄉至中央的共同努力下,至去年9月30日完工,景觀上具現代化及原創設計,如同彩虹懸吊在空中,它連結了金崙溪流域的資源產業,促進文化及經濟產業,它讓部落的記憶再次牽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