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C:台東縣大武鄉-加羅板部落(336)
旅行日期:2018/02/12 (一)
排灣語中,「加羅板」意為「七里香」,因此「加羅板」就是七里香很多的地方。村人的祖先是從牡丹鄉遷徙過來,主要來自舊「茄芝萊」社,時間約當牡丹社事件之後,許多倖存的族人因為深恐日軍繼續攻擊,因而往東北方翻山跋涉將近卅公里,抵達大武溪上游南岸建立許多小部落,光復後被政府遷徏下山,集中於本地居住。
此村的舊名為「出水坡社」(Jugachilai)。約在1930年代,日本人將村人強制遷移到舊南田,而一些村人遷到了至今金峰鄉歷坵舊社及牡丹鄉牡丹社。之後,因為住在舊南田的人不習慣海邊的生活,而遷回了今部落附近山區,成了今加羅坂部落的主體。除了這些出水坡舊社居民之外,還有來自屏東獅子鄉、牡丹鄉居民,藉由姻親關係遷到此地。此外,這裡還有浸水營古道,可以橫越中央山脈到屏東的春日鄉。
牛隻特寫
山色田野風光
從大武林道(原縣道198號)上山,整條路與大武溪平行,沿途景觀與展望都很好,隨著海拔爬升展望會更好,看到大武溪流域中上游等兩岸的山岳景色。
2008年大武鄉公所為提升部落能見度,興建特色入口意象,由於加羅板曾因山區早期有「雲豹」出沒,部落希望入口意象是能代表聖靈的「雲豹」;但因承包商未見過雲豹模樣,把雲豹做成老虎,久而久之,這兩隻老虎入口意象,成為加羅板部落「美麗的錯誤」,村民還自嘲是「老虎故鄉」。 隨著風吹雨打,2隻老虎逐漸褪色,原本淺黃色毛、黑色條紋的老虎,變成淺白色毛、黑色條紋的白老虎,遠處看去,就像是2隻白老虎
加羅板部落是台東縣內唯一的南排灣部落。
加羅板加爾默羅聖母堂
加羅板長老教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