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4:新竹縣新埔鎮宗祠漫遊與花海欣賞(065)

旅行日期:2018/02/18 ()
大年初三走春
今天是大年初三,首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恭喜發財!今天決定前往新竹縣新埔這個客家小鎮走走,除了走訪花海之外,還有一些具有故事性的宗祠、老屋等著我們去造訪呢,還有好吃的客家美食也等著我們去嘗鮮,走囉!

細說新埔小鎮
清代雍正年間就有漢人入墾,因為移民大多從紅毛港、香山港登陸後,才來此地開墾,對於已經墾地的沿海地帶而言,此地較晚開發,所以稱為「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位於鳳山溪流域中游,原為平埔族打獵的荒埔。1724年首先在吧哩嘓開墾,但由於清廷對於渡臺開墾的政策時鬆時緊,加上當時新埔地區原屬平埔族道卡斯族的區域,故新埔當時並未有大規模的漢人開墾。直到1783年左右,有人移居新埔才形成了小市集。

嘉慶年間,新埔已經成為蔗糖、茶葉和樟腦三大經濟作物的集散地,新埔商業的規模鼎盛一時,幾乎與竹塹城不相上下。

新埔花海節-「花現新埔,歡迎來聊」






旁邊還有燈籠公仔也是小孩的最愛

新埔鎮公所

新埔鎮。和平老街

劉氏宗祠
新埔劉氏家廟,俗稱劉家祠,為劉世和、劉朝源、劉廷章等人於1864年倡建,奉祀劉氏共同始祖劉榮(漢高祖劉邦的祖父)及歷代祖先神位。
建築是一座單進三橫一圍屋的翹脊建築。客家建築中所稱的「橫屋」,即為一般所稱的護龍。橫屋的屋頂,翹脊與馬背並存,是臺灣地區罕見的作法。
其中橫屋之牆面間以黑磚,獨具風味,而橫屋之山牆面則為斗子砌牆;屋頂部分以黑色板瓦疊砌,屋脊翹鵝線條優美,橫屋之屋脊翹鵝與馬背﹝棟頭﹞並存,為本古蹟特色之一。


劉家祠素有「匾額多、燕尾多、功名多」三多的美譽,其建築富麗典雅,翹鵝交錯,祠內題匾雲集,「功牌櫛比」,兼以其建築匠藝頗具文化藝術價值,故於1985年,承內政部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和平街230

新埔潘宅

潘屋外觀形如螃蟹,相傳為地理學的「螃蟹吉穴」。屋主謝絕參觀,僅能在外面看整棟建築外觀。

 縣定古蹟潘屋建立於1861年,起造人為潘澄漢、潘清漢兄弟。建築規模為一堂四橫之三合院。外觀受「螃蟹穴」觀念影響極深,以螃蟹為建築理念。

舉例來說:整座建築外觀寬大而不高挑,以符合螃蟹寬扁體型;再者,正廳屋頂採用灰瓦,以符合螃蟹活體顏色;再者,屋脊採用馬背式,不作燕尾,以免於螃蟹相剋的設計。




對街的洗衫窟與眾不同,泉源有細小泡不段從水堀底部湧出,宛如螃蟹嘴不同的吐出泡沬一般,泉水清澈,早期為居民洗衣聚會場所。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和平街170號

朱氏家廟
朱氏家廟的堂號為「沛國堂」,原為朱氏某房子孫搬到新埔之住屋,後因宗親見此地風水極佳,遂提議將此屋改為朱氏家廟,祭祀朱珍公派下之祖牌,並於每年十月二十五日為祭祖日。
台灣的朱姓祠堂極為少見,新埔卻擁有一座,非常珍貴,位置緊鄰在老市場旁與三級古蹟劉家祠、潘家祠並列於和平街上,新竹縣第一任民選縣長朱盛淇為其裔孫。
建築型態為一堂兩橫之三合院,其堂屋平面格局為五開間之形式, 左右橫屋部份,平面為三開間之格局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和平街158
新埔鎮。中正老街

聳立於新埔的西班牙式建築-新埔天主堂
位於中正路與民生街交界的新埔天主堂,是西班牙桑朗度神父(1912~2008)於1955年所建的。 
西班牙籍神父桑朗度2008年以高齡97歲安息主懷。1930年進入耶穌會,1946年奉派中國,曾到上海繼續讀哲學,在北京學習華語2年,後1953年天主教神父遭中國共產黨驅趕後,輾轉抵達新竹縣新埔後為台灣這塊土地奉獻時間長達55年,半世紀以來,他曾在新埔鎮民提供免費醫療資源、設立幼稚園和內思高工、推動英語教育等,為地方作育英才無數,對台灣的貢獻讓人敬佩。之後他在竹東、竹北、新埔等天主堂擔任本堂神父,並在竹東成立世光青年中心,為外縣市及偏遠的原住民學子提供住處。

晚年又回任內思擔任院長,生前仍自己騎著腳踏車或機車到處傳教及探訪教友,只要能為人祈禱、做事、犧牲,他就心滿意足。後來內政部頒給他的獎盃上寫著「台灣因您而成長,感謝您」,為他的一生寫下最貼切的註解。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682號

潘家洋樓-潘錦河故居
建築基地位於潘家古厝後方壟地上,原是潘家的穀倉兼倉庫,1930年由潘錦河改建為日式和風建築,並保留了昔日的水井、穀倉,為日據時期新埔地區最時髦的建築物

1935年因關刀山大地震,部分建築結構損毀,潘錦河(1908~2004)遂將部分主題改成鋼筋混凝土的磚造結構,形成了包含土、木造、鋼筋混凝土等三種建築工法所構築的台、和、洋混和式建築。切角屋頂、八角窗、羅馬柱等元素,充分體現洋式建築樣式:日式斜屋頂、塌塌米、紙門等元素,流露出濃厚的日式建築風情;建築內部的隔間、天井、穀倉等元素,則具體傳達台式的生活習性。


2004年潘錦河過世後,這棟建築物因乏人照顧而逐漸荒蕪。潘家後人遂將其委託同為新埔人的客家文物收藏家彭俊智、黃敏芳夫婦,將古厝重新整理,以「桂花園人文客家餐館」為名,讓塵封的歷史古厝,重新展現昔日風華。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405號

陳氏宗祠
陳家祠始建於1868年,完竣1871年,毀於1895年日軍攻佔新埔火燒新埔街事件。家祠於1898年,竣工西元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庚子秋月,為台灣僅存之五所磚雕建築(其他四間為板橋林家、新竹鄭家、台中霧峰林家、台中大里林家)
陳家祠主體建築為坐北朝南偏西的格局,平面呈現一座二堂二橫帶枕頭槓規模的祠廟建築,面寬五開間屋脊燕尾翹,從禾埕、前堂、正堂、左右橫屋與枕頭槓屋組構而成類似三堂二橫的格局。

陳氏宗祠以建築所呈現出的精緻與華麗,顯現出陳家當年豐厚財力與社會背景。整體而言,在格局上極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同時不論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多虧陳家後代維護得當,得以保留兩甲子的建築藝術與建築風格,值得我們去造訪。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510

新埔國小校長宿舍(新埔鎮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
新埔國小校長宿舍為新埔鎮唯一的日式宿舍,在新埔鎮中正路未開闢前,宿舎己興建完成,興建於1902年,由當時日本政府新建以提供給擔任新埔國小的歷任校長居住。國民政府來台後,宿舍就由第二任校長盧仁祥先生居住,一直到了2000年才搬離此處,淨空的校長宿舍由於年久失修,成了一荒廢的空間,在公所的極力爭取下,由客家委員會補助新埔鎮公所執行「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修復工程,並於20128月起正式開放營運,成為「新埔宗祠博物館」的入口站及新埔的旅遊資訊中心。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366
往新埔國小司令台後方的上坡上健行去,首先看到這個愛心的裝置藝術在步道旁邊
不久後,視野漸開,往下可以看到整個新埔國小的操場和其周圍的山是景觀
走到頂後可以看到一個「反共抗
歷史紀錄的「怒潮軍校紀念碑」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遷臺初期的將領柯遠芬,以「黃埔精神」在新埔成立怒潮軍校,軍校選定新竹縣新埔國小為訓練基地,全校師生集一日所得,在國小操場後山建造一座怒潮軍校紀念碑,上題『反共抗俄』、『完成第三任務』、『發揚新埔精神』的政治標語。
 
立紀念碑於今日新埔國小後操場旁。軍校設立僅約三年,後由政府改編入陸軍官校,至今地方老一輩人士記憶猶新。
而紀念碑至今仍舊矗立在新埔國小操場旁,供人瞻仰。
 紀念碑下方的怒潮頌


新埔鎮。成功老街

義勇廟
義勇廟位於新埔國小旁,林爽文之亂時,新埔居民義民軍攻打大嵙崁(今桃園市大溪區),以防止閩人助林爽文,當初戰死者以牛車運回新埔,行經此地時因車困牛乏,即於此草草掩埋葬於今廟前。道光年間聚葬成一大塚名為義民爺墓,1876年改建為集義亭,1974年重建為義勇廟,並將塚遷於廟後方。
 階梯彩繪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上樟路一段121
新埔文昌祠
新埔文昌祠建於1843年,發起人為陳學光,是新竹縣三所文昌廟之一(其他兩個為芎林與關西文昌廟),光緒年間因老舊而重建,重建之祠,書房兼廟堂,更為新埔甚早即有文明氣質之代表建築。民國初年因文昌祠突然失火而付之一炬,於是再於1995年積極重建。
文昌主祭文昌帝君、文魁帝君、朱衣神君、文衡聖帝與孚佑帝君五大帝,屬道教之多神主義。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成功街2027
林氏家廟
新埔林氏家廟為林氏子孫組媽祖會「林慶興嘗會」,售地集資,推林孔昭、林其捷、林榮宗維代表,負責家廟興建事務,案經總督府核定後於1913年動工,1917年落成。家廟建築為一堂二橫式三合院。堂屋五間起,屋宇高聳,內奉祀林氏祖先牌位,左右橫屋呈「東西敞廳」形式,供奉祖姑「媽祖」聖像及建廟有功者之長生祿位。
主要建築材料採用泥磚、木材、磚瓦、石灰及水泥等,外牆飾以斗子磚室內敷白灰牆面,整體建築美輪美奐、雕刻、彩繪及對聯均極細緻;窗額、門額之灰塑裝飾尤具特色。
祠堂
家廟正堂空間即是祭祀祖先之神聖空間,他是家廟的核心,不淡屋身最高,前棟架十七架,後棟架二十一架,進深亦深,地坪也是最高,以彰顯其神聖與重要。
林氏家廟正堂布置極具代表性,由廳堂左右兩側「紹雙桂之薪傳功者祖德者宗乃濟乃蹌俎豆千年光北海,延九龍以統緒左為昭右為穆以妥以侑馨香百世衍西河」相對等匾額,神龕構造精美,皆明顯看出看家文化中對祖先的崇敬及家族薪傳的期望。


東廳-媽祖廳
林氏家廟東廳,為敞廳形式,背牆書「福」字,上方彩繪「十德徽音」匾
由於媽祖信仰在台灣的風行,加上媽祖本姓林,對林氏族人來說是親上加親,故通稱「祖姑」,各地林氏宗祠家廟多兼祀媽祖。
 東廳供奉了神明會「媽祖會」的媽祖神像,因為家廟的建立主要由媽祖會(林慶興嘗會)為主要會員所推動,因此東廳自家廟創建以後,便作為媽祖廳使用,也是媽祖會的會所。
西廳-祿位區
西廳也是敞廳形式,背牆書壽字,上方彩繪「報功崇德」匾。中央神桌功俸六面長生祿位牌,其中主要三面為原建立家廟時所設,以獎勵建廟有功之人士,並鼓勵後代持續家廟之維護。

另三面牌位為1958年重建林氏家廟店鋪相關捐款者之長生祿位。西廳兩側放置世蔭嘗碑、贊孝碑、林氏家廟創建紀念碑,為家廟歷史之重要文獻及紀念物。

林氏家廟因具歷史意義及建築精緻等傑出文化價值,於2006年指定為新竹縣定古蹟。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成功街13616
最老的街道-成功街街區
約有280餘年的歷史街道,早期是很熱鬧的地方,不過因為時空的變化,現在已經沒落成為新埔寂靜的後街,儘管如此還保有當年的景觀
中美茶室


  新埔老戲院



 義順百年冰店
這兩排街屋為上一世紀留下來的產物,只能讓後人去憑弔了

位於新埔街區的巷弄、市場旁有多處彩繪,描繪客家人生活的模式、習俗,讓新埔街區多注入一些活泉還有添加一些色彩
當地宗教慶典的刻畫

 利用馬賽克呈現新埔街區的盛況
  客家花布鋪設整條巷子


 敲打製造客家麻糬的情景

晚餐就到阿枝粄條嚐嚐客家美食
這裡有多樣的小菜讓客人可以有多樣選擇


 炒粄條
 小菜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楊新路一段11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