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09A:台東縣太麻里鄉(I)-三和村、大王村、香蘭村(334)

旅行日期:2018/02/06 ()

這是南迴公路之旅的第二階段,總共規畫五天,沿途經過台東縣太麻里、金峰、大武、達仁、屏東縣獅子鄉、枋山鄉、枋寮鄉等跨越中央山脈七個南迴公路沿線的鄉鎮,終點站為枋寮車站。沿途的所見所聞均會記錄下來,藉此體驗各種不同部落風情與文化。

前一天從台中下來並且在高雄轉乘自強號到台東,為隔天的行程做準備

自強號在平日沒甚麼人搭乘,空空如也

早上10:30從台東車站出發囉

台東市豐里橋

台東市境內橫跨太平溪的橋樑,前身為台11線省道經過的主要主線橋樑,由台東縣政府進行管理與維護,後於1998年台11線進行外環道工程,交通部公路總局於太平溪靠出海口處另建新豐里橋,自此,豐里橋轉由臺東縣政府進行管理與維護。

2011年舊橋拆除重建,改為橋寬20公尺、中間提籃式拱橋垮度80公尺、鋼橋總長128公尺的白色拱型橋,並增加人行景觀步道及夜間照明,2012年完工,是臺東第一座的景觀橋樑。全新的白拱橋造型也成了台東市的新地標,民眾可在橋上遠眺太平溪或欣賞河岸美景,結合下游的東海生態濕地景觀,兼具了交通、景觀、休憩及防洪的多重功能。  

抵達太麻里鄉,位於東部海岸公路終點處,接續南迴公路

三和濱海公園

入口處有一座水藍色「海馬」造型立碑,還有旁邊的表演舞台

魚尾造型涼亭


美麗的海灣的山海景色

海岸有兩艘船在航行

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

根據卑南族口述傳說,台灣原來是沉在海底的,蘭嶼和綠島之間有陸地相連。後來,臺灣島浮出海面,原來居住的陸地沉入了海底,連太陽和月亮也不見了,只剩下五位兄弟姊妹存活下來。其中一位男孩被推上天,成為太陽,一位女孩成為月亮,其他的一男二女,漂流到臺東太麻里鄉三和村及華源村附近的山上。而這個登陸的地方族人稱為「陸發安」或「巴拿巴拿樣」,在卑南族語裡,就是發祥地的意思。亦為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碑所在。

1960年在三和村海邊旁的山坡上豎立「台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1990年經地方人建議,才引起重視,由縣府爭取經費重新整建擴大園區面積及設施、加設解說牌、雕刻建物等美化、綠化,才有至今的規模。

口傳的Tjavualji部落口傳遷徙路線圖

卑南族石生系統遷徙圖

阿美族都蘭部落所設立的石碑

三和登山步道(西川山步道)

範圍為東60線全線,長8公里,全線皆為山區常見的單線雙向通行車道,路寬約八公尺,以之字形盤旋上山,沿線偶可見民居,山坡地上多開墾種植農作,此外也能夠看到台東無線電視的電波發射轉播站,展望非常好,是當地看景的秘境之一唷。

如果是踩單車上來會踩的很辛苦,因為有長達八公里緩緩之字形上升,因此對於單車族也是練腳力的好地方。

太麻里地區的華源海灣漂亮的「倒C型灣」

下方以知本溪以南的聚落為美和村與三和村,以及知本溪以北的知本社區


60鄉道的終點處

無線與有線電視的台東轉播站

西川山頂上的涼亭

隨著海拔的上升,往北隱約可以看到更遠的台東市區,如果天氣夠好的話會看得更明顯

往南可以更清楚看到海口沖積平原突出與斷層海岸

千禧曙光紀念園區

當時透過了「英美電視台」的轉播與全球25個國家連線,一同迎接21世紀的第一到曙光,同時這場音樂盛事也將太麻里推向了國際,太麻里也因此聲名大臊。園區內設有停車場、表演舞台、休憩亭臺、散步步道、沙灘排球場,還有極具紀念價質的「曙光紀念牆」與「曙光紀念碑」。

太麻里排灣族語為「Ja.Bau.Li」,太麻里排灣族有一說:當時看見太陽由東方海面升起,即以此為名,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即日昇之鄉,目前已經成為著名元旦迎曙光的熱門景點。園區內的設施也日趨完備,海岸步道、休憩亭臺,甚至還有沙灘排球場,並且設置了「曙光紀念牆」與「曙光紀念碑」。

莫拉克風災重創太麻里,扶輪社除了幫忙重建、蓋永久屋也重建了日昇公園

旁邊有一個休憩涼亭

曙光紀念牆

圖騰訴說著排灣族的神話-太陽之子,中間為太陽之子誕生的聖域-受百步蛇保護的陶壺

左側為祈福風車鈴

濱海步道上面看到的海岸景色

進入太麻里市區的入口意象-富豪居大狸貓意象地標

太麻里車站(南迴線74.9K。上行車站:金崙車站,下行車站:知本車站)

太麻里站月台上特寫周遭山景

太麻里鄉公所

太麻里天主堂

又名「加祿天主堂」,在1959728日,由瑞士籍白冷會神父所創立,陸續由外籍神父接任,近六十年來,神父對族人的無私奉獻,永遠深刻印烙在信徒的心中。建築由瑞士建築師Tu-ban設計,白冷會早期本堂教堂中少數不由費宥諒設計的教堂。

2007411日,聖十字慈愛修女會率團參訪太麻里堂區,其中一名修女赫然發現該棵矗立在教堂旁的百年樟樹,主、枝幹交叉處被鋸除的橫切面上,隱約浮現一幅聖母瑪麗亞的形體顯影,堂區神父與教友聞訊後,僱工直接在樹幹上進行雕刻,與各區教友一起分享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太麻里街180

午餐(阿嬤麵店)

菜單價格非常親民唷

餛飩黃麵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太麻里街422

7-11新太麻里門市

大王部落

以排灣族居多,聚落由太麻里、拉加崙、加拉班、利里武四個部落組成

加拉班部落祖靈屋

拉班族人遷移至此的時候,周圍都是七里香的植物,七里香族語Qalapang,部落名稱就直接取名為Qalapang 加拉班,部落領袖家族為Mavaliu。加拉班算是在地一個大家族,當初移居至此時,族人們開始思考重建自己部落的祖靈屋,但考量到用傳統工法建置,費時費工,加上現代化影響,讓他們決定反其道而行,用水泥建造,也變成部落裡一道特別的風景。


日昇台-收盡太麻里地區的山海景色

這次同樣也是騎著單車上山,約三公里就可抵達山頂,駐足於「日昇台」更可以眺望整個太麻里三角洲,遠處還可以看見整個東部海岸線,不時還有火車順著鐵軌行駛而過,微風拂過,著實愜意。

下方的南迴鐵路可都收進眼底

下方為太麻里車站

北岸的太麻里市區、大王村、正興村部落與太麻里溪與南方的香蘭村聚落都能收進眼底

將左右側的景色用全景特寫


太麻里.香蘭村(拉勞蘭部落)

拉勞蘭部落Lalaulan位在新香蘭。拉勞蘭是排灣族語,是指「土地肥沃」的意思。部落原本位在香蘭山上,日據時期被迫下山來,經過幾次的遷移到了現在新香蘭的地方,跟阿美族人混居在一起。因此每年七月,在新香蘭這裡會有阿美族豐年祭,也會有排灣族的收穫祭。 

香蘭車站(已廢站)

1989725日設站,1997219日廢止。

內部已經荒廢幾十年,裡面環境跟鬼屋沒什麼兩樣

島式月臺一座,設有地下道連接站房,現已用木板封閉。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新香蘭184

部落彩繪

道路兩旁的彩繪牆由村落孩子們逐一完成,每一幅畫代表他們的文化象徵與背後的故事。

這裡有排灣族與阿美族的住戶,因此呈現兩族的特色彩繪壁畫

新香蘭教會(2019/05/11發生起火,導火線為部落裡的獵人學校,由於是木造房屋的緣故,火勢延燒造成新香蘭教會整棟建築受煙燻及部分樓層內部受損)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