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D:台東縣大武鄉(IV)-尚武村&古庄部落(336)
旅行日期:2018/02/13 (二)
花園大旅社出發
為2018/02/12 (一)住宿之民宿,整體而言住宿品質不錯
地址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尚武村客庄路12號。訂房專線:089-791006
老闆娘怕我單車放在外面會被竊走因此把我的單車牽道裡面放
走廊特寫
我住201號房
裡面為雙人床
房間裡有液晶電視可以收看
恩典漫溢早餐店
菜單
大武鄉公所
尚武村衛生所,外觀的彩繪非常活潑,希望讓部落的老人能夠得到好的醫療照顧。
目前大武鄉全境屬臺灣的「無醫鄉」之一,鄉內設有的公立醫療院所,僅有各村落簡易的衛生所而已,如要去較大型的醫院需要驅車60公里到台東市區看診。
尚武聖十字女修會
1845年戴道濟神父於瑞士創建了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當時的總會長–瑪利德蘭‧謝樂修女,依循戴道濟神父「時代的需要是天主的旨意!」之信念,帶領著修女們邁上社會服務之道路。1955年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的修女們,遠渡重洋從瑞士來到台東地區,以醫療奉獻、社會服務及教育等工作照顧身心障礙者、貧苦家庭至今已超過60個年頭。在部落裡,年輕人離開部落去都市工作,留在部落的獨居老人越來越多,教會的常常彌補了家庭功能的缺失,無論是帶來醫師的照護,或只是陪伴聊天,讓獨自居住的老人家們備感溫馨。
神職人員的宿舍
大武漁港(尚武漁港)
漁港始建於1953年,為當時因國共內戰時大陳島撤退所安置於此的大陳義胞因大陳義胞靠捕魚維生所興建之。大武漁港因初始地形天然條件極差,因此自大武漁港興建完成後港口時常遭到漂沙堵塞。為解決這個問題,將繼續進行延長南北防波堤、防砂堤及航道疏浚等工程,以維持大武漁港的正常機能。
漁港外海海域位於寒暖流的交會處,還有來自海床向上流動的湧升流所挾帶著鹽分,並且在極深的海溝裡少有汙染,使得魚類迴游群聚,因此在每年11月是當地捕獲白帶魚最佳季節。
欣賞海岸及面向山區的的大武山群所展現的山海風情,同時是釣客下竿垂釣的好地方。
大武天后宮
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佔地約有二百坪,廟為單殿重簷歇山式建築,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同祀神有平水王(大禹)、漁師大帝、四路財神、關聖帝君、濟公諸神明,充分顯現大陳義胞靠海生活的特色。
金龍湖風景區
金龍湖出水口於西北角,匯集金龍山與巴矢山間的地表水後,向北流入大武溪,蓄積的湖水是大武附近農田主灌溉水源,又稱為「大武水庫」
原住民夫婦的石雕
湖畔邊的裝置藝術
位於雙峰夾峙的山凹,湖面略呈葫蘆形,宛如一塊靜臥山中的璞玉,舊名為「大埤湖」,佔地6公頃,擁有腹地廣大的原始林相。其湖畔林木茂密,綠樹成蔭;區內大多為沼澤區、次生林,以及荒廢田地所形成的開闊草原帶。近年來沿湖闢建環湖道路,兩旁植滿美人樹。湖邊約兩公里多的步道,可安排漫步健行或單車環湖逍遙遊。
湖邊也設置幾座涼亭可以供遊客休息看景色,感受周遭美好的景色
古莊號誌站(南迴線40.5K。上行車站:中央號誌站,下行車站:富山號誌站)
1992年10月5日設站。原為三等站,但自2017年10月1日起停辦客運業務,裁撤為號誌站。目前大門深鎖不得其門而入。
中央號誌站(南迴線23.6K。上行車站:枋野號誌站,下行車站:古莊號誌站)
1992年10月5日設站,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內獅村深山裡的秘境車站,附近無住家。兩端緊臨枋野三號隧道東口及中央隧道西口,附近路況極差,被評為台灣最難到達的車站。此照片是在前往台東的路上所捕捉下來的車站。
接著前往古庄部落街區
古莊部落
2016年開始,古庄部落在產業發展協會的帶領下,部落總動員拿起彩筆和油漆刷,讓原本暗灰色的水泥牆變成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圖騰彩繪。族人一起為自己的部落出力,自發性營造社區文化特色,不僅改善居住的公共環境,在繪圖過程中,小朋友會問這是什麼,把文化帶入了生活,認識自己的文化,希望達到傳承與教育目的。
部落迎賓牆-01,將原住民部落的特色都呈現出來
部落迎賓牆-02,簡單的幾何圖形與紅綠黃三色,讓部落更添加一分活力與色彩
這裡呈現一排陶甕與一排的琉璃珠,其中不同樣式的琉璃珠其所象徵的意義不同
綠色的三角形和藍色的波浪,象徵山海與部落的關係。
柱子呈現原住民的陶甕,上面是山,下面是海,黑色的小人為排灣族豐年祭的時候跳的大會舞
古庄部落活動中心
道路旁邊各種顏色的九重葛花與前方漂亮的山岳景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