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4:春假高屏單車之旅(I)-高雄市杉林區(338)

旅行日期:2018-04-04 ()
月光山隧道
經過一長段緩上坡後抵達杉林區
縣道181號沿途的田野風光 
縣道181號起點處 

新和社區入口意象

杉林火山媽祖橋
八八水災後集來里為災區交通不便,使得建造這座火山媽祖橋。
串聯高雄市旗山區、杉林區和甲仙區的重要道路橋梁,新橋造型獨特壯觀,遠遠看去,像廟宇屋頂屋脊也像媽祖霞冠造型在火山橋野溪之上,媽祖意象將保佑著往來的用路人,獨特的造型也給杉林地區增加一處重建和宗教觀光的新地標,往來甲仙、杉林也更加順暢。



火山橋長280公尺寬12公尺為雙向雙線車道,工程總經費約54,700萬元由大陸海協會直接委託「社團法人台灣媽祖聯誼協會」辦理,欽成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興建,黎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立源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監造,行政院重建會督導,交通部公路總局協助設計審查及施工監督,高雄市政府辦理用地徵收。工程於2010年底開工,201210月底通車,為大陸善款援建工程中金額最龐大,且唯一直接由民間慈善團體所興建之工程。
橋身特寫
回程時候遇見一片向日葵花海



 新庄社區入口意象




 路旁的社區住戶種植蜀葵花裝飾住家也供人欣賞



日光小林&小愛小林部落

莫拉克災後,舊小林部落的大武壠族人,因為各自的考量與選擇,原本同為一個部落的族人,分居三地重建,大家各自展開新部落的心生活。 
此為日光小林部落,屬「小林二村」,五里埔小林部落為一村,這兩處的永久屋基地,同為紅十字會所援建。下方的小愛小林部落則為小林三村,屬慈濟援建。
日光小林二村以產業發展為與文化並行,發展日光小林品牌與大滿舞團,並與小林一村互助串聯。


小林二村,戶數達120戶的永久屋屋頂上輔助裝設太陽能熱水系統,打造日光小林,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

 與當地居民合影

居民正在剖竹子
日光小林活動中心參觀
大滿舞團介紹
 2011年,族人自組了小林大滿舞團,藉由表演傳達感恩之意外,也達到藝術治療與心靈療癒,舞團更肩負文化復振的重責大任,努力在文獻與耆老的口述歷史中,慢慢將大武壠族的文化找回來。
舞團預計透過大武壠族古調復振,增加族群認同感外,也藉由古調更認識它們自己的語言與當時的生活方式,期間更邀請大武壠耆老,親自指導古調唱法,使古調更能完整被保存與傳承,也藉每年的小林夜祭演出古調,除此之外,也希望使更多族人學習古調,達到文化保存與傳承的目的。

 裡面陳列一些當地原住民竹編的器具

  莫拉克風災前的小林村地圖

小愛小林部落
小林村重建將村落分為三處,而位於杉林區月眉里的小林小愛社區有60戶入住位於慈濟大愛園區月眉基地(俗稱「小林三村」),於2010211日落成
社區街道的名稱有感恩路、同力街、憶林街、合心路、和氣街等等這些有關於人性方面的取名,時間會淡化失去家園與失去親友的痛,把握未來的每一天好好的活下去、過平靜的日子,就會很感恩了
永久屋

 貓頭鷹裝置藝術品
從遠方拍攝小愛小林部落

民族大愛國小
為遷村後建立的部落小學,校園角落都很有原住民特色,美的元素充斥著每一個角落,在地深耕努力於保存布農族傳統文化,以芭楠花為精神象徵的美麗小學

 小學教學大樓

 原住民特色的休憩涼亭
 校園操場

 裡面的景觀

愛農教會
 活水教會
 聖維雅納教會
部落戶外劇場表演舞台
杉林區公所
杉林區公所旁的彩繪巷
利用老屋子牆壁做彩繪,以神仙為主要人物,介紹當地的特產-木瓜
鄉親齊心打造全台最大的好神庄聚落,多了明亮色彩也更有活力
 彩神爺彩繪
向日葵花彩繪

 有點像兩個月前去大武鄉彩虹村的彩繪牆
 採獨輪單車的三太子

 紅磚聚落古厝

 介紹當地的特產:番茄、絲瓜、苦瓜等農作物


彩繪牆當然少不了當地為傳統農村的寫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