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台北市士林區社子島之旅
旅行日期:2018/07/01
(日)
社子島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是淡水河、基隆河匯流處形成的沙洲,範圍大約是現今延平北路7到9段一帶,此地為凱達格蘭族麻少翁社的原居地,清代漢人移墾沿河岸開發,很早就在社子一帶落腳形成「社子莊」聚落。面積約294.13公頃。
燕樓李家古厝
燕樓李家為福建泉州同安縣之移民,清乾隆年間移民至台北盆地,其中一支在淡水、另一支在社子島,本建物為期先祖住宅,具墾拓史價值。
本建物具完整三合院格局,正身五間開,左右帶護龍;其構造特色為外牆紅磚斗砌法,下部纍石為基、木構穿斗、瓦砌屋頂,正廟內兼有木柱及磚柱,推測此做法是為防洪水;右護龍屋頂雖已局部坍塌,仍具閩南建築特色。
玄安宮(謝姓古厝)
玄安宮前身為謝氏祖厝,創建於1843年,建物三面牆以斗砌磚牆與疊澀工法而做,石砌基座採用唭哩岸岩,目前保存良好,壁磚推測為清代尺寸,目前為地方的信仰中心。
1991年廟方因泉州同安縣謝家移民時奉祀之開基玄天上帝降駕指示,將祖厝整修後建廟,並於隔年竣工開廟門,屋頂及正面牆與此時改建,並將謝氏祖先牌位移出,目前供奉玄天上帝、中壇元帥、左右兵將及虎爺等神像,具民間信仰研究價值。
社子島地區地勢低窪長年淹水,將社子島末端定為「限制發展區的洪水氾濫區」,僅作為農業用地或綠地而訂下了禁建、限建的規定,社子島之發展即受限制至今,因此也保留社子島地區自清領時期的祭祀圈、傳統祭祀節慶與地方民俗,也為社子島百年水患留下紀錄。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七段90號
李和興宅
建於1945年,為傳統合院格局,正身為二層樓磚造建築,正身雖已改建為仿古鋼筋混凝土建築,但建物形式與一般民宅不同,推測與社子島水患有關,具有地方特殊性。
本建物左右護龍採明間凹壽作法,相關建築構造如凹壽、燈樑、疊澀等,推測為日據時期興建,保留有完整構造與紋路。
一幢磚造平房式三合院房屋,正見證社子地區,歷史堂號為「兌山」的李姓家族祖厝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133巷11號與19號
坤天亭
坤天亭為社子島的信仰中心,每三年舉行一次遶境活動,祭祀中壇元帥哪吒與虎爺將軍神像。
李忠記古宅
李忠記古宅創建於日據時期,為一層樓傳統漢式正身護龍厝,三合院形式,正身五開間、護龍三條,合院院門位於右前方,較為罕見。
本建物為磚造圓桁屋頂構造,外壁紅磚承重外牆,內壁採穿斗(混抬樑)式、木構隔間,正身另有內廊串連,木屏壁為編竹泥壁,基礎以唭哩岸石墊高兩階,地坪為觀音山石,具半樓仔,極具古意,且形貌保存完整。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86號
社子島浮洲王宅
王宅地處社子地區地勢較高之處,主體分為前後兩部分,格局特殊,前部孝得堂為二層樓三合院格局,紅磚造建築,部分構造曾整修;後部為街屋式加強磚造建物(具騎樓),以兩座樓梯連接樓上空間,建物內裝木板隔間仍保存舊貌。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八段2巷206弄1號
社子島頭公園
這裡是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口,視野絕佳,遠眺觀音山山脈
遠望八里與淡水之間的關渡大橋
社子島島頭公園面積雖僅1公頃,此島頭乃是臺北市政府利用基隆河疏濬的土方所填出來的灘地,灘地上綠草如茵,並闢建出石板路與木棧道,方便民眾親近觀景平台。
特寫一下Youbike在社子島頭公園
除了民眾來散步、騎車之外,也看到一些人在釣魚的景色
與對岸的北投地區相望
來個全景模式看對岸的高樓大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