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4:排灣族部落巡禮(II):屏東縣春日鄉老七佳部落(347)

旅行日期:2018/10/13 (六)
枋寮車站集合
此行的兩位嚮導:東方大哥與曉瑩大姊
接著就出發前往老七佳部落探險去囉

力里溪山景色(第一休息點)



老七佳吊橋(第二休息點)
2009218日,文化部「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將屏東排灣族石板屋聚落群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駛老七佳聚落成為最重要的人類文化資產。同年的八八風災造成原本通往老七佳的舊水泥橋與吊橋隨著力里溪河掩埋在土石流之後,老七佳聚落宛如孤立在身上裡的城堡。為了重現老七佳聚落原鄉生機,在時任鄉長、縣政府及多位立委努力爭取,終於在2012年獲得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同意,興建一座橫跨力里溪現代化懸臂式吊橋。春日鄉公所為尊重部落族人,特別召開部落會議並投票決議命名該橋為「老七佳吊橋」。
橋身特寫 

 力里溪與周遭群山景色


途中有一段路是開在河床,險象環生, 道路雜草叢生,且會車不易,坐了2小時的車
終於來到老七佳部落的登山口,兩位嚮導一邊介紹老七佳部落的歷史,一邊介紹周遭的植物生態
 解說中
快接近正午非常炎熱,團員怕曬傷紛紛都戴起帽子
步道沿途的山景風光明媚,不時還會聽到蟲鳴鳥叫聲,感覺這裡除了我們這一東方足跡的團員外,沒有其他閒雜人加入了 


   行進的過程中海拔也逐漸上升,可以看到中央山脈廣闊的原野山景色


 要抵達老七佳部落前另外一位嚮導來解說

儘管今天天氣很熱,但是大部分的路都是走進這樣的叢林中,抵擋外來的暑氣,走起來非常的舒服呢



到部落的門口囉,我們每個人各拿一個參訪證戴起來就可以進去參觀了
 等待中
終於在12:15進來老七佳石板屋部落
老七佳石板屋部落
老七佳聚落,根據耆老口述與文獻史料的記載,從1624年荷蘭時期即已存在,所以老七佳聚落存在的歷史歲月距今起碼超過四百年以上。老七佳聚落是現有排灣族舊聚落中有形文化與無形文化資產最重要的場域,五十餘棟傳統建築石板屋都具有神秘的生活空間與豐富的神話傳說故事,堪稱是「埋藏在綠色叢林中的寶藏」。近百年來,因為政治及天災的因素,先後從老七佳,遷移到舊七佳,及現址的新七佳聚落,但是老七佳部落至今仍然是族人心目中永遠的佳,更是與祖靈相會的地方。
老七佳部落的景色讓人彷彿置身在另外一個國度,景色美到無法用言語形容囉~


群山圍繞,中間流經七佳溪,非常壯觀的景色,可以看到石可見山、句奈山、衣丁山、南大武山、南久保山


石板屋的地勢較低窪,從上方可俯瞰整個部落的景觀

午餐時間
隨即我們到一戶人家吃飯,主人很熱情的招待,一桌豐盛的佳餚讓我們忍不住要大快朵頤,風味餐的食材都是在部落裡面種植的,在外面買不到的唷
 現在等候人員都到齊後再一一介紹這頓佳餚,然後就開動啦
 部落風味餐色香味俱全,不禁讓人大快朵頤
女主人需要要燒柴砍柴才有這麼一桌豐盛的菜啊! 真的很感謝她讓我們可以在這深山裡吃飽飽








吃飽飯後繼續走訪老七佳部落的石板屋
部落的牆壁是使用石片一層層堆成牆壁,而木材作為橫樑,屋頂的部分則各地略有不同,排灣族而言便有以石板修葺屋頂,以及用茅草修葺成龜甲形狀的兩種形式,而這裡大部分的石板屋大都屬於前者。
除了建築物,戶外設施與休憩空間都是使用石板做為建設材料
我們現在所看到這些石板屋頂上白石頭都是從溪流搬運過來的,擺在上面偽裝成頭顱,因為過去老七佳有一個殺頭顱的歷史,在屋頂上擺非常多顆的石頭讓敵人誤以為整個村莊部落很會殺人,就不敢輕易地接近老七佳的居民


嚮導說:「部落的50幾間石板屋,最多人時曾經達到500多人,平均一間房子住10幾個人。」而現在長住的不到10人。
除了少數打獵的獵人跟老人家居住外,大部分都是空屋,只有族人偶而想家了,會回來看看,但是這段回家的路卻非常的艱辛,先經過河床路,過溪,走路,非常的麻煩又累人
在講道他們的生活作息而言,沒有電也沒有燈,在這裡更沒有任何的網路訊號,這裡四百年來部落樣貌完全沒有改變,但人已非了。石板屋的材質是深色頁岩,晚上的時候,層層堆起的石板屋讓黑色部落更黑了
住在當地部落的老人說:他們所有的工作必須要在天黑之前完成,並且煮飯、洗澡都要靠燒柴,裊裊的炊煙在空氣中、石板間等終年不息....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新七佳的族人,假日農閒會回到老七佳,試著從古老邊境找回屬於他們小時候曾經居住在這裡的回憶還有他們族人過往的生活方式,並且思考想為他們族做些甚麼事情

 走著走著我們一群人坐在石板屋外面的空間休息,邊聽著嚮導說一些老七佳的故事
此外,排灣族人常採隔代命名的方式,長子取祖父名,長女取祖母名,次子取外祖父名,次女則是外祖母名,以此類推。
還有來到這裡的外人會為外族人取名,藉由這個習慣說明他們想要拉近與族人彼此關係
嚮導問我們說:蓋完一棟石板屋須要花多久的時間?這些石板屋都是老七佳祖先們一塊一塊從河床或是後方的山林裡搬回來搭建而成的,蓋一棟石板屋是全部落的一件大事,必須要族人合力的幫忙,大約要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夠完工,想起來覺得很不可思議又不簡單呢!
 所以在這裡才能夠看到一棟又一棟的石板屋
走到部落一頭目的家,首先會進行進行祈福儀式,灑酒告知祖靈們有朋友來家裡作客之後我們才能夠進去。
石板屋裡面非常涼爽,他們傳統的儀式是把死去的先人葬在自己家的地板下,因此我們走在這些祖靈們沉睡的地方
這幾百年來歷經洪水侵擾、颱風破壞,族人都遷至山下的新七佳。但特有的石板文化被選為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嚮導說:老七佳部落承載了傳統排灣族住居的文化意涵,保留了貴族、士族、平民等階級的石板屋,族人也恪遵傳統階級制度下沿襲下來的祭儀、組織規範,所以老七佳部落可說是排灣族文化的活化石
我們此行真的見證了老排灣族人的文化遺產,真的要來過的才體會什麼叫做遺世獨立的感覺,時空停留在400年前,讓我們可以真正身歷其境
  在排灣族的中央部落,在永不頹圮的記憶石城中,他們的文明始終存在者,不可名狀
參觀完石板屋後,回到用餐的地方,主人請我們品嚐小米酒還有搗麻糬體驗,接著就頒發證書,以資鼓勵我們參加此次行程
首先是搗麻糬的活動
大家都會輪到搗麻糬的機會,讓我們都能夠體驗原住民的傳統樂趣
 這一甕是剛釀好的小米酒


 喝米酒的同時考驗彼此的默契是否合拍阿XD
 兩位嚮導一起喝米酒
 離開部落前再與部落合照一張
 完成他們的一項活動後會頒發見證書,鼓勵前來參加的隊員

心得總結
今天的活動讓我對排灣族文化更深一層的了解,合昨天的茂林多納部落石板屋之旅相呼應,帶領的解說員的熱情炒熱了氣氛,用更為生動活潑的方式讓我們認識這個部落,沿途也很關心每一個團員遇到的問題,跟著他們腳步也沿途欣賞很多風景,老七佳部落的生活方式、文化、景觀等被完整的保留下來,讓我們可以真正身歷其境,這個團隊讓我們看見更多、用多數人看不到的視角來詮釋我們身處在這一塊美麗的寶島,而我行腳台灣也用不同的視角呈現每個鄉鎮的風俗民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