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06C:高雄市那瑪夏區(III)-南沙魯里(349)

南沙魯部落介紹:
那瑪夏轄區內的地名,只有南沙魯是使用日語命名的,「nagi-salu」意為「打-猴子」,後來唸成nansalu,翻成華語變成南沙魯。
日據時期的「集團移住」政策,把Uabalusan的布農族遷居於此。後來陸續有外族遷入,含客家人、排灣族與魯凱族以及公路開挖後的外省人。

1939年,Isnangkuan家族部分成員先來履勘並試種農作物,結果環境友善。隔年在日本政策有規劃的遷移當中,途經桃源區的藤枝、二集團部落,晚上夜宿高中部落。第二天越過玉山山脈走山路獵徑,夜宿98林班的Uav-auvu。第三天下午抵達南沙魯平台。直到光復後,遷徙至男方的紅花山,國民政府時期的「山地生活改進計畫」才搬到現址。
南沙魯為那瑪夏區最南端的聚落
▲南沙魯部落街區,經由居民在自家栽種花草,搖身變成綠意盎然的社區
早期南沙魯稱為「民族村」,2008年因鄉名改為那瑪夏鄉而也改名為「南沙魯村」,又於2010年縣市合併而改稱為「南沙魯里」。這裡也是全區之第一里,也是全區之前哨站,全里包含三個聚落包含沙魯、雙連堀、錫安山,其中錫安山以宗教特色籍風景優美聞名於全台。
此地災前為那瑪夏行政區所在地,鄉公所、戶政事務所、郵局、衛生所、圖書館、農會、代表會全都設置於這裡,災後所有機關皆嚴重毀損而全部移至瑪雅社區,當時南沙魯社區大半全毀,將近2/3的居民遷徙至杉林大愛永久屋聚落。
現今的南沙魯剩下二十幾戶住家,整個社區隨處可見到毀損空屋、砂土淤積處、危樓,顯現濃烈的滄桑感,雖然命運如此,但南沙魯社區依然有堅強的生命力,展現出濃厚的重建意志,值得我們讚揚佩服。
徒步行走2.5公里到南沙魯部落,原本是鄉治所在地,因88風災而往更高處遷移,昔日的地方的行政機關,如今物是人已非.......
鄉公所
鄉立圖書館
生活輔導中心
鄉民代表會
戶政事務所
那瑪夏衛生所
那瑪夏遊客中心,目前也是人去樓空,建築物拉起封鎖線呈現荒廢狀態
但是遊客中心外牆仍留下昔日的迎賓牆,使用原住民語歡迎遊客來到
南沙魯部落由於是風災的重災區之一,在風災過後,為了紀念逝者安靈,也記錄南沙魯災後的重建紀事,高雄市政府與部落居民決議將民族國小舊址規畫為具有教育意義及綠美化的南沙魯紀念公園,並且在入口處形塑了守護部落的聖鳥海碧斯象徵。
布農族流傳著大蟒蛇造成洪水災難,「海碧斯」為「布農」帶來希望,解決了難題,現在,莫拉克帶來了土石流災難,族人也期待「海碧斯」再次帶給南沙魯希望。
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溪水暴漲,挾帶大量土石下移,於88日時溪流與省道台21線交會處之公園橋(今南沙魯橋)已遭土石沖毀。隔天國小突然遭到土石撞擊,將校區教室撞毀、淹沒,只留下一間教室,且土石漫過國小後方,隨著村內巷弄行進,造成村弄兩側房屋受損嚴重。
在原村重建居民的堅持下,保留原來的建物供人憑弔沉思,並將殘破不堪的環境,活化成本部落的祭祀、慶典活動場所。走過木棧道就可以抵達昔日的民族國小
民族國小有半層校舍被埋在土石堆裡,二樓的許多窗戶都被沖破,新的民族國小在杉林區大愛園區復校
目前做為祭祀廣場
祭祀場周圍的景色
那瑪夏築夢工作坊
環境種植了許多植栽,綠意盎然,更顯得蓬勃、重生。
南沙魯在地工藝家成立築夢工作室,持續以布農族服飾設計、花藝創作、原住民風禮品客製與DIY推廣體驗。
築夢工作室是由兩姊弟共同經營的原住民原創藝術工作室,提供布農族服飾、頭飾的設計、文物的展售、文創產品、伴手禮及在地農產品的販售(提供野生愛玉冰及咖啡的享用)、手工藝課程教學、DIY體驗(但需要事先預約)、野女APING在地植物乾燥花藝等服務
這裡的手環、項鍊、吊飾等手工藝品,為族人運用當地天然素材製成


店內牆上掛了莫拉克風災前後的南沙魯對照照片,具回憶與追憶的想念
使用不同顏色串珠拼湊而成的原住民男女的圖畫


各種五顏六色的人形彩繪塑像




歷史悠久的骨董
街道隨處都可以見到大小隻貓頭鷹的裝飾品
居民種植的植栽中也穿插枝頭節果實的裝飾品,以假亂真
家扶學園外面的兩條由水泥雕飾而成的魚

房屋的外觀掛上原住民的木雕,讓原民的色彩可以更加的顯著。此外,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栽種植栽,美化家園,看得出居民以堅定的心重建自己的家園

以前那瑪夏為三民鄉,此為社區發展協會的外觀
夢想起飛館-本日休館
莫拉克風災後,在李長榮會長慷慨出借土地下,男女老幼族人去年合力搭建一座「夢想起飛館」,作為部落重建基地,館內的手環、項鍊、吊飾等手工藝品,都是族人運用當地天然素材製成,並經營餐廳、菜園、提供生態解說服務,所有收入均捐出一成作為「南沙魯再造基金」,也是部落居民情感凝聚的中心
LU MAH民宿
街道隨處可以看到彩繪上彩虹,彩虹具有勝利之意
族人將社區地圖彩繪在房子牆壁上,搭配栽植花田,成為南沙魯最搶眼的入口意象。
這一棟房屋彩繪上彩虹河濱與貓頭鷹。在布農族的文化中,貓頭鷹視為他們的吉祥物,只要看到貓頭鷹在附近盤旋或啼叫,就表示這戶人家即將誕生新生命,甚至從聲音就可以判別生出男嬰或女嬰。
部落還有很多地方有彩繪圖樣,都讓風災後寂靜的村落再次活耀起來,成為人潮回流的拉力。


儘管今天只有短短走的四個小時(本來要再去錫安山但天候不佳而取消)但也大致上三個部落都造訪完畢,接著15:35就搭乘公車回到甲仙,未來有機會再來造訪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