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5:彰化縣芬園鄉老街尋訪(046)

旅行日期:2019/03/29 ()
早上到國光朝馬站搭乘客運到草屯站,在草屯鎮公所租借單車後,今天出發騎乘到八卦山東側的芬園鄉
午餐時間

從草屯出發縣道148號往彰化方向前進

12:15 離開南投縣準備前往彰化縣

縣道148號草屯溪頭橋上看貓羅溪景

溪頭古早味燒肉粽

從溪頭橋下來後進入彰化縣芬園鄉溪頭村,遠在橋邊已經聞到肉粽的香味,於是中午時間朝聖這家頗有名氣的肉粽店,除了料多實在外,他們每天凌晨起來準備,且堅持現包現蒸,大小比自己的拳頭還大1.5倍,對面也有一間包肉綜的店家,下次有機再來朝聖。



包肉粽的糯米


芬園。縣庄村風景面
縣庄由來據彰化縣志作「本縣莊」,其起源可能從「縣亟」轉移而來,按清代南投設縣亟,當初先駐節於此地。本村至今仍是彰南路上的主要聚落,清代為彰化縣城赴南投街必經之地。至日據初期,實施嚴格的「保甲」連坐制度,本村屬縣庄派出所縣庄段的第一保(另有第二保今圳墘村、第三、四保今溪頭村)。光復以後,乃將原日據時代大字「縣庄」分成本村和圳墘、溪頭三村。至今未再更動。
縣庄派出所
續往台14丁線芬園方向騎乘,途中對面有一棟日據時期警察官廳的建築,至今約80餘年,令人吸睛,目前仍是當地警察辦公的地方


社區彩繪牆
位於縣庄派出所旁邊的巷子有好幾幅以山水田園為主題的彩繪壁畫,適合來拍照打卡,也是社區的一大亮點。








繼續往北騎乘,沿途都是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田野景觀,令人陶醉於其中
芬園。進芬村
芬園寶藏寺
寶藏寺興建於1672年,是彰化經草屯必經之地。全寺於西元1971年重修為今貌。為昔日所稱臺灣中部「三岩二寺」之一。
三岩:「花壇虎山岩、社頭清水岩、南投碧山岩」
兩寺:「鹿港龍山寺、芬園寶藏寺」
主祀聖母媽祖、觀世音菩薩,配祀玉皇大帝、藏王菩薩、關聖帝君、文昌帝君
寶藏寺歷經多次翻修,寺之格局為三殿雙護龍建築,前殿面寬三間,屋頂木造棟架為早期彰化粵匠作品,木構件雕刻技法皆細緻精美,近年整修更換許多新的大陸石雕作品,使得寺廟整體風貌稍失古意,惟正殿與前殿棟架仍為木造、寺內的細木雕刻與三川殿上的泥塑龍虎堵,手法細緻仍值得一賞。
 三川殿傳統彩繪與其廟匾

 眾神殿


 太歲殿


原本寺中僅供奉觀世音菩薩,1873年鹿港天后宮媽祖遶境至芬園,於該寺留宿時被當時受瘟疫所苦的居民挽留,之後鹿港天后宮便與居民達成協議,於後殿供奉媽祖
鹿港天后宮供奉於寶藏寺之媽祖神尊

 後殿天井盤龍浮雕
正殿清嘉慶皇帝親筆御賜「寶山第一」之匾額
寺前廣場旁邊之戲台
地址:彰化縣芬園鄉彰南路三段135巷100號
進芬社區巷弄
進芬藝巷不長,藉由彩繪、書法、拼貼等方式集所有芬園鄉地方特色在其中
圖為社區的三百年百年茄冬樹、與縣定古蹟彰化寶藏寺


迎天公慶典的拼貼與彩繪壁畫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為寶藏寺傳統迎天公慶典,利用拼貼與彩繪壁畫呈現在社區圍牆
傳統社會的迎娶
拼貼藝術與真的樹木巧妙結合,具有連續性

旁邊還有兒童民謠火金蛄
民宅周圍都是森林、田地的早期農業社會的景觀
十二生肖別台灣諺語
 主題為「阿嬤ㄟ粿讚」
提醒我們正向的人生觀
人生,要感恩捨得!

飲水思源

耳熟能詳的台灣童謠-放雞鴨

實體的老屋彩繪在其中
張家古厝
巷弄隱藏一棟四合院,外面還有門樓,真是意外的驚奇,據外面的布條說明:祖先張金亦先生1857年為了戴萬生之亂,義憤集徒500餘人往鹿港迎接清軍,1862年再與戴萬生餘檔在祭縣庄苦苓腳大戰,1864年因功受任藍翎千總,1877年任三品官,後戴張春波先生曾任貓羅堡長芬元區長,張龍池先生任芬園庄庄長芬園信用受販賣組合等職,光復後歷任四屆議員

本地以前也稱為「竹圍內」,因此以竹管種花,排列金龍起飛的造型,藉此期勉進芬社區發展,如龍騰生,鴻圖發展
百年龍眼樹

接著踩著單車到國內米粉最大的生產地-楓坑社區

芬園。楓坑村
位於八卦山台地上的傳統聚落,仍有幾分傳統農村的味道,這裡是台灣米粉的發源地-芬園鄉楓坑村。
芬園楓坑米粉歷史悠久,具當地米粉廠表示已經有300年左右的歷史,由於楓坑村位在八卦台地的西向東的峽谷上,風勢有助於米粉的風乾,加上當地優良的水質,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米粉產地。
楓坑社區入口意象
 牆壁彩繪出當地的特色與居民生活方式
米粉寮觀景台
 瞭望整個鄉鎮風貌

 村庄有幾處製造米粉的工廠,而正裕米粉廠為其中一個 
工廠的外頭已經包裝好且裝箱的米粉等待運送到市場販賣了
我們平常在吃的米粉大多來於此地,我到正裕米粉廠參觀,很可惜無法看到他們的製作過程,不過幸運的是可以參與他們最後全部乾燥好的米粉就這樣一片片的疊放在包裝區,等待裝袋
手工米粉的製作過程相當繁複,從調配原料、蒸米糰到披米粉、曬米粉等過程,製作過程費時費工,而且還要仰賴天公作美,好天氣才能曬出爽口口感的米粉。
排列好的米粉,會先用大風扇吹一下,接著才會進乾燥室,米粉原料主要來自南部的在來米粉,還有玉米澱粉。
全部乾燥好的米粉就這樣一片片疊放在包裝區等待裝袋,照片看到較白的是山藥米粉,另外較黃的是南瓜米粉,都是較養生的口味的米粉。

芬園生產的米粉不同於北部的「炊粉」,而是以水煮的「水粉」為主。水粉較粗、口感也比較Q嫩,李老闆也指出,一般常見的炒米粉都是使用水粉居多,因此叮嚀客人:炒米粉時米粉不需要泡水,只需用清水沖過就可以下鍋炒,否則浸泡過久米粉吸滿了水分反而無法再吸收配料的湯汁,會使得米粉無法入味。
老闆娘正在包裝米粉,她跟我對話的時候也強調這裡的米粉是純天然不加色素的,還有包裝的部分是使用人工秤重裝袋的。
 這就是包裝好精美的米粉囉
 楓坑調合米粉
目前正裕米粉廠主要為新竹米粉、埔里米粉代工生產為主,配合廠商、農會推出不同口味的米粉。

儘管傳統的手工米粉已經式微,但仍具有相當重要的文化價值,但老闆與老闆娘堅持繼續經營,讓這熱騰騰古早味,繼續傳承飄香。
地址:彰化縣芬園鄉仁愛路一段382巷71號

接著就進入芬園市區
芬園。社口村

芬園鄉公所
社口中正老街
早期鹿港擔輔社的興起,因地處當年貿易巔峰的鹿港與埔里的中途,往返港口至深山,為一個重要的補給站,造就了社區老街的風華繁榮

地處中途的社口逐漸形成聚落市集,有衙役所、郵便局、多家漢西醫所,客棧酒樓、米廠商行、布店、打棉被、打鐵鋪,短短三百公尺的街道,應有盡有,當時各族群交錯在街頭巷尾,可想而知當年老街的繁榮景況。

社口老街,街道成彎曲不規則且有巷道分支有如百足蜈蚣,古稱「蜈蚣街」,是為防止外來者入侵而設計彎角處,可攻可守的設計。


老街在光復前由前鄉長李木卿當村長時,與老街居民集資募款將石子路改成水泥路,原名為至平路,後來改成中正街至今。

走進中正老街可以看到幾棟樓房具歷史性,足以見證曾經繁華一時,後來新街道成立、市區商圈轉移,老街逐漸沒落,失去過去熱鬧繁華的色彩,而現在老街也成為養老街了


 好漢將軍廟
早期漳泉兩地的移民聚居,但是常常為了生計拚鬥慘烈,傷亡無數,先人為緬懷當年義勇衛士,當地居民建設好漢將軍廟以為感念,為當社口當地村落之信仰中心
 旁邊的古厝
仁愛路旁的街屋都是傳統平房,也是充滿古味

接下來驅車前往這個地處中彰投三縣市交界的茄荖村,將跨越貓羅溪與茄荖溪。
圖為利民橋上的貓羅溪景
芬園。茄荖村
「茄荖」,據彰化縣志記載:「茭荖山,在北投之東,平地突起,中有高峰。方言云:茭荖竹器也。其山員頂,象形以名。」
下茄荖地區在道光年間轄屬於貓羅保轄下四十個莊之一。光復後,原下茄荖分成「茄荖村及嘉興村」,但唯一頂茄荖位於茄荖溪的上游草屯鎮境內,並非屬於芬園
街道上還保有日據時期的街屋,可見這裡也是曾經繁華一時的街道



 走著走著看到角落一棟三合院,的圍牆與正身都破舊不堪,非常可惜

 隱藏在後方的紅磚洋樓非常的顯眼
 這應該是農會穀倉
下茄荖洪氏洋樓
約建於1920年,洪氏洋樓」方位坐東朝西偏南,園邸寬闊,廣值荔枝,聳立的西洋樓,以鶴立雞群般的姿態,獨立「下茄荖」聚落中。
整棟洋樓外觀以洗石子裝飾,作工精細,工法嚴謹,為難得佳作。洋樓正面中央牆上以「鳳凰」呈「洪」,彰顯洪氏家威,搭配「麒麟」,而左右次間簷牆上則以「雙鹿」、「雙鶴」泥塑,檐牆整體左右相互對應,以神靈異獸的動物裝飾作為吉祥的表徵。

洪氏祠堂
位於洪氏洋樓旁,建於1922年,採中式傳統建築,與洋樓兼容東西方建築特色
 崇星堂洪氏宗祠,主祀炎帝神農氏神座及本支祖

位於門口的對看堵,壁聯寫著:「崇山拱秀基業,星斗長明映書堂。」與其交趾陶作品

兩旁的洋樓與宗祠全景,較特別的是為何旁邊的洋樓側面混搭紅磚與洗石子呢?
地址:彰化縣芬園鄉芬草路一段73號

草屯市區吃晚餐後就搭乘國光客運站搭客運回到台中朝馬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